中软国际携手用友BIP,打造数字人力新标杆

中软国际携手用友BIP,打造数字人力新标杆
2022年09月22日 14:13 moltke5a

“2021年,几乎每个月我们都新增了1500名员工。可见,目前中国软件业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CDO熊勇日前在2022全球商业创新大会上介绍说,“中软国际现在有9万多名员工,这次与用友BIP数字人力的合作表明我们非常有信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让中软国际成为一家拥有30万名员工的企业。”

众所周知,中软国际是中国最大的程序员选育用留的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商;同时中软国际还承担了国家十二个金字工程(如金税、金农、金盾、金水等12个政府重点行业或领域的信息化工程)中的六金。这两项重要的业务将中软国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了两大板块:一块是人力资源供应链,强调精益管理;另一块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在中软国际叫做创新发展业务,强调的是人才进阶。实际上,2021年9月中软国际与用友达成战略合作,成为用友生态体系的钻石级合作伙伴,成立了“中软国际-用友联合交付中心”;同时,中软国际采购了用友BIP人力云进行人力资源全领域数智化重构,推动自身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

人力资源系统也可以是生产系统

“中软国际同时运行的项目通常有2000多个,一年有上万个项目。”熊勇介绍说,“如果我们没有一套数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支撑,怎么给这些员工进行排产?如果员工在做一个项目时,不提前对他下一个项目进行规划,就可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所以我们需要精益管理。”

显然,对于中软国际的软件外包业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生产系统。基于用友BIP3的数字底座,中软国际借助系统会对每个员工进行画像和编码,同时对每一项外包业务需求也进行精准的描述,目的是将两者进行有效匹配。当然,软件外包和流程制造不同——流程制造的生产配件是100%匹配,而软件外包有可能在人才资源池里找不到完全匹配的人,这时候就需要找到最接近的,通过差异化培训,完成人员的匹配。

过去10年,中软国际年收入保持30%年复合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141亿,2021年营业收入184亿,今年预计突破220亿,如今员工已达9万余人。但对比印度,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TATA员工总数近60万人,Infosys员工总数 33万人,说明中软国际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和基础软件越来越重视,随着中国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从探索到落地,中国软件产业还将迎来高速发展的下一个十年。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些愿景,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具备精益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源数智化管理平台。“今年中软国际主要围绕八个方面开展数字化工作,其中包括加强人才战略规划、加强人才标准建设、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干部管理与培养、搭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及推进数字人力系统的建设。”熊勇介绍说,“中软国际的人力资源数智化系统,核心是‘一库三中心’的管理理念,即人才标签库、人才共享中心、人才供应链中心和人才发展中心。”

“我们知道随着云化以后,原来的系统在硬件方面的孤岛问题解决了。”熊勇介绍说,“原来我们在信息化阶段沉淀了很多数据,但这些数据一方面由于搭建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另一方面搭建在不同的系统上,比如说人力系统、财务系统、运营营销等这些系统的数据标准、数据的质量不统一,所以以前数据是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的。”

而今,国家适时地把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放到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里,这一步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云化解决了硬件的孤岛,二是要能打通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治理,保障数据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进行统合的综合分析。

实际上,用友BIP 3的核心就是解决第二个前提条件——所谓社会化商业创新平台的核心就是要让大型企业打通内部运营管理与外部创新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根据应用场景自由组合,在底层数据、技术和业务等三大平台三大中台的PaaS支撑下,形成微服务集群

据了解,用友BIP中的云服务都是打通的。比如通过数据中台、智能中台的融合,就能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分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可以通过友空间的沟通内容,或者其它云服务系统中的大数据,来完善人才画像。用友BIP|人力云甚至专门做了一个离职预测分析的产品,这些都是帮助企业怎么更好的招聘或者留住人才。实际上,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一是构建业务能力,二是构建组织能力。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组织管理完全不一样,比如组织到了成长期的时候,可能会异地建厂需要进行异地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沟通协同、组织流程把控,而用友BIP数字人力具备多维视角管理组织的能力,具备按时间轴灵活管理组织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具备通过友空间等沟通平台进行持续反馈管理分析的能力。所有这些,已经在国家电网、华天科技等大型企业集团得到了充分验证。

落地未来五步走

从熊勇的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软国际不仅对于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用友BIP充满信心。“我们和用友互相做咨询。”熊勇谈到,“中软国际长期与华为合作,所以在战略、流程和项目管理领域我们有很专业的咨询师;用友30多年为500强企业、央国企、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数智化管理系统,在供应链、IT架构、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是强项,也给我们做咨询,所以我们之间相互了解,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据悉,用友和中软国际共建了一个协同使能平台,抽象和提炼行业管理模板,包括研发管理工具,从而避免用传统方法重复造轮子,加速用友产品的部署周期。同时,中软国际也在用友的数智底座上进行了很多定制开发,也让中软国际对用友BIP更加熟悉。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第五步,即用友提供产品,我们提供定制化开发,为央国企等更多大型企业快速构建人力资源数智化平台。”熊勇表示。

据了解,在相互开展数字化转型咨询、基于用友BIP构建中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平台、产品实施及定制开发、共建“产品平台+专业服务”协同使能平台、面向央国企市场共同推广这五个领域,双方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中软国际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投资研发R7平台、一起承接了近20个项目、培养了近200个顾问、明确提出了包含三大中心在内的1253数字人力建设工程,为未来跟用友共同一起拓展央国企客户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前很多大型企业更相信国外品牌,但如今在疫情环境下,企业对数智化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这对于用友这样及时不断迭代创新的企业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熊勇认为,一方面用友借助了真正的企业级云原生架构的用友BIP商业创新平台换道超车,另一方面用友与中软国际这样的专业生态伙伴紧密合作,打造更了解客户需求的高价值数字人力解决方案来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占领有利地位,实现客户市场三方共赢。

面对数智化、国产化、国际化三浪叠加的历史性机遇,笔者相信中软国际选择与用友这种软件国产化自主创新的领导品牌强强合作,特别是在数字人力这样的核心优势领域,一定可以树立软件行业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标杆,同时也为我国大型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文/余文

《科技看门道》坚持深度报道,希望能通过资深媒体人对IT产业热点新闻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科技看门道》主笔在行业渠道媒体拥有接近20年的从业经历,不仅对IT消费类和企业级软件、硬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见证了中国IT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销、零售、SI、ISV和CSV的进化历程,见证了金融、能源、制造、医疗、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之路。

《科技看门道》相信,IT产业在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会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科技看门道》同时在头条号、新浪看点、知乎、雪球、一点号、网易号、百家号、新浪博客、搜狐号等媒体平台均有同名公众号。合作请直接留言或者通过邮件:moltke5a@sina.com 进行联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