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之中的必然:618“米耀”冠军逆转之争的背后

偶然之中的必然:618“米耀”冠军逆转之争的背后
2018年06月21日 23:15 孙永杰

众所周知,对于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每年的京东618大促对于国内手机厂商和产品无疑是竞争实力的缩影。从过往看,同为互联网品牌的荣耀与小米的“米耀”之争颇为引人关注。而今年的京东618大促,除了竞争更加激烈,与往年不同的是,“米耀”之间竟然上演了一场销量逆转的近乎于大片的桥段。

6月18号22点左右,荣耀官方微博称,截至6月18日22:06,荣耀手机宣布售罄,并在22:06斩获京东手机品类累计销量冠军和手机品类单日销量冠军。而在6月19号凌晨,雷军发微博称,小米在618大促期间,夺得了京东、天猫、苏宁销量、销售金额第一,紧接着小米手机官方微博也转发雷军该条微博,并配文称感谢米粉的支持。

大概在6月18号晚上21:15的时候,荣耀手机备货的产品就已经卖完了,到了22:06分,荣耀618大促备货的手机以及备件全部销售一空,彼时荣耀手机稳居京东手机品类累计销量冠军和手机品类当日销售冠军。

不过在618零点过后,在京东手机实时销售榜上,小米超过荣耀成为销售量、销售额第一。对此,荣耀销售与服务部长倪嘉悦在20日接受媒体访问时也发出质疑,“如果以荣耀自己当时的销售流速来看,这种增长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有意思的是,六个小时后京东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再次发生了逆转,即6月19号上午6:18分京东公布的最新榜单显示,京东618大促期间手机销量第一的是荣耀。据了解之所以会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后期统计时,京东会剔除6小时之内没有付款的订单(疑似为刷单),所以荣耀重回到榜首。

不知业内从上述“米耀”大战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小米之所以在期间超越荣耀(荣耀不只单日销量降低到了第二,整个618的总销量也跌倒了第二),其出货量应主要集中在6月18号22点到24点这两个小时内,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电商平台上,早10点和晚20点是销售高峰时段,也就是说小米在618这最后的两个小时内出货了相当多的小米手机才有可能不仅在单日,而且在整个618逆转超越荣耀,但业内知道,荣耀与小米相比,就是具备强大的备货能力,即在618期间欲销售手机的备量上肯定要高于小米,但荣耀大概在6月18号晚上22:06分的时候,其备货的产品就已经卖完了,这意味着小米即便在非高峰时间段有能力销售众多的手机,其最终的销售总量上也不可能超越荣耀。而鉴于去年小米在双11中就存在的刷单行为的前科及京东强力打击刷单行为的坚决(包括此次后期统计时,剔除6小时之内没有付款的订单),我们可以认为,在此次京东618大促中恐怕又在故伎重演。

至今小米公司和雷军尚未对618数据异常的问题进行回复,网上舆论已经尘嚣甚起,希望小米能够对此事进行解释,消除大众的疑惑。

实际上,这已是荣耀在京东平台的“三连冠”。在去年的618期间,荣耀在主推中高端机的价格是小米均价2倍的情况下,获得销售额冠军。去年双11,荣耀也获得销量和销售额的双冠。

荣耀在今年京东618期间取得这样的战绩并不意外。据赛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荣耀手机销量达5450万台,销售额达789亿元,超越小米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荣耀以1400万台销量、204亿销售额再登互联网手机榜首。而从京东方面的数据看,荣耀4月在京东平台继续保持销量第一的位置,这也是荣耀今年连续4个月获京东手机销量第一。

正是这种荣耀对于小米的全面压制,又正值小米上市之际,如果这上市之前最后的代表性的京东618大促中,小米再次失手,对于其上市及未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所以不择手段,例如采取刷单做足表面文章也是意料之中的无奈之举。

所谓偶然之中存有必然。荣耀在京东平台屡屡战胜小米,尤其是今年618大促中的逆转,与荣耀和小米这些年在手机市场的战略和策略密不可分。

曾几何时,雷军创立的小米公司,在成立前三年凭借互联网思维快速增长,但是从2015年开始,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开始备受质疑,互联网品牌手机被冠上了廉价、质量差的头衔,小米公司的营收、销量也随之步入下滑期。而到了2016年,小米手机的销量已经跌至谷底。而荣耀则以践行品质与创新的战略取得了持续性的成功。

与当时风头正劲的小米相比,早在2015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针对当时所谓互联网手机的“风口论”,当时刚刚履新的荣耀CEO赵明就非常“不合时宜”地提出了“笨鸟不等风”,即荣耀没有也不追求所谓的“爆发式增长”,而是倡导“笨鸟精神”。之所以说赵明“不合时宜”,这是因为当时市场和舆论的焦点都汇聚在雷军和小米身上: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饥饿营销等概念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赵明的观点相形之下显得过于平实朴素,赵明认为:只有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敬畏;尊重商业的本质;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该坚守的原则,才能在品质、创新、体验、服务等方面没有丝毫懈怠和失误,专注、脚踏实地地打造极致的产品和体验。相比风口上小米的风光与性感,赵明当时提出的“品质、创新、服务”的战略控制点显得无趣而冰冷。

2016年,针对外界唱衰互联网手机之声,荣耀又提出了“无惧风停”,即荣耀将继续坚持品质、创新与服务的战略控制点,在风口面前要保持冷静。事后得知,荣耀当时面临的市场处境非常严峻,赵明这种战略上的坚持,在内外部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2017年,面对互联网手机的全线溃败困境,赵明在GMIC上再次提出了“风物长宜放眼量”,除了继续强调品质、创新与服务,还希望以创新引领互联网手机的前行。但这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小米和荣耀的位置,终于开始发生逆转,看起来一点也不“性感”的荣耀,在用品质为产品代言,用产品为品牌代言的同时,以创新实现对增量用户的攫取,用服务夯实存量用户的根基,不声不响之间,已经登陆国产手机行业第一阵营。

参照荣耀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小米的陨落并非偶然,由于过分追求性价比和过度营销,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创新的策略,造成其主打市场——红米系列的每款手机基本上都会被曝出某一方面的质量问题,诸如像死机、花屏、翘屏、充不进电、打不了电话、屏幕漂移、按键失灵等问题,都几乎成为红米被投诉的“家常便饭”。而红米系列之外,旗舰级小米系列手机也未能避免质量问题,小米2S自燃门,小米4点胶门,小米Note发热门,小米Note2颗粒门,甚至雷军寄予厚望的2017年梦幻之作小米6也遭遇了众多质量问题,例如Wi-Fi断流、重启、屏幕漏光等。

就在小米暗伤开始显露的2015-2017年期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从普及的放量阶段转向存量换机市场的竞争,双重因素的叠加,更放大了小米此前过度营销而产品本身品质和创新不足的弊端。

时至今日,当小米将重心和精力放到资本运作和上市之时,荣耀则以软硬协同的GPU Turbo技术再次诠释了自己在智能手机产业中以创新和品质驱动增长的战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京东618大促颇具戏剧性的“米耀”大战战局的逆转,看似偶然,实则是荣耀与小米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双方发展中根本性战略不同的必然所致,而这种必然才决定了谁能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产业中走得更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