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微信公众号绝对不会改成信息流?

为什么说微信公众号绝对不会改成信息流?
2018年06月21日 22:18 倪叔think

微信昨天对已经6年未进行本质性改变的订阅号模块进行了一次大改动,触发了不少利益相关者的恐惧,继而在朋友圈引发了一阵骚动。

不少人惊呼:哇!信息流!

而且还有人迫不急待的翻出张小龙曾经讲过的“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有信息流”的话,试图证明微信的出尔反尔,更有甚者甚至说出:张小龙已经被架空了的搞笑言论。

“在中国,有一亿人比张小龙更懂微信” 这就是昨天的朋友圈给倪叔留下的印象。

而此次人们之所以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次改变是信息流,从整体来看有几方面原因:1.大部分人对于什么是信息流缺乏基本的认识;2.既有印象的重复,事实上在微信“看一看”上线开始就不断有媒体分析认为微信已经在开始发展信息流;3.在信息流成为新闻主流的背景下,人们认为微信公众号体系迟早会作出改变以应对来自后来者的挑战。

但事实上,微信公众号的此次改版和信息流毫无关系,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展示规则及样式细节做了调整,虽然亦有影响,但不是本质性的改变,目前业内已经有很多文章指出这一点了,倪叔不再赘言。

但基于相同客观结果之上,目前市面上的相关言论事实又多在微信公众号改版的未来走向上存在谬误与分歧,甚至出现了算法决定流量大小的说法,本质上是对微信公众号体系的独有价值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这正是倪叔想要讨论的部分。

01

众所周知,微信有10亿用户,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社交平台,但这几年信息流形式的新闻客户端们也快速崛起,迅速拿下几亿用户,似乎对微信形成了追赶之势,但事实上,两个体系之间的商业价值差异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割裂为两个物种来看。

公众号体系之下,咪蒙可以做到一篇广告80万,年入过1000万的大号大有人在,而其他平台则很难有这样的成绩。

在微信生态之中,我们见证过多次一条微信推文发出,迅速在朋友圈引起刷屏,进而最终的改变社会事件的走向,而在其他平台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自媒体,我们见证过多少个原本籍籍无名的人通过微信一跃成为明星,咪蒙六神磊磊石榴婆罗振宇这些人的名字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我们很少能说出其他平台上所谓的大V的名字。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独特现象,绝不对只是因为微信拥有最多的用户和最广的资源,而是核心在于:微信公众号是目前唯一在给予内容创业者100%私域流量的平台,这一点是整个微信公众号生态的核心价值所在。

100%私域流量意味着,这块地就是你的,只要你写的好,为用户和市场贡献了良好的内容,流量就是你的,你和腾讯各拿了半条命在对方手上。

在你自己的领地,你可以通过好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你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广告推送给你辛苦积累来的用户,换取报酬,这个时候的广告才是值钱的,才有品牌方买单。

而且既然没有广告,你依然可以通过给你的读者卖产品,搞知识付费来赚钱,但前提是流量在你自己手中。

但在现行的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流模式之中,虽然看着也是同一个账号,同样有logo有品牌介绍,但事实上流量的分发规则是掌握在平台手中的,当你按照平台的规范来生产好内容时他给你流量,当你发布广告的时候他就不给你流量了,因而新闻客户端上的自媒体广告往往卖不及微信公众号的十分之一,因而那些依赖于新闻客户端存活的那些人最终赚取的往往只有平台的流量补贴。

事实上,你以为你有署名权,而事实上你并没有,在新闻客户端模式下,用户追逐的是平台,而不是作者。

在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流模式下,信息推送的质量,会有起伏,有可能推送的,并不是“第一流”的作品,而仅仅是“第二流”的。用户会有感受么?会有的。但这个感受的降成,会很轻微。大致就是100分,降到90分的样子,忍一忍,还是可以过的去。

但因为可以过得去,那么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替换的,因而任何人都是没有议价权的,那么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我已经给了你流量了,又给了一万个阅读20块钱的补贴,你还想要什么?但事实上这样的收益根本就支撑不起任何有质量的原创。

自媒体的江湖上,名就是利,而要有名的前提是要有私域流量,要有署名权,从经济学角度讲,“署名权”其实也是一种产权,只有在完善“产权保护”的地方,繁荣才能得以发展。

在“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经营者才有动力,把质量做好,把品质提高,不断追加投入,做好做精,正是因为微信公众号是目前开放给内容创业者唯一的100%私域流量平台,因而目前的“精品”原创文章,也相应的几乎全都集中在微信平台。

正是因为了有了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化利润支撑,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被创作出来,才有了把各新闻客户端平台当作扩散渠道,才有了一处水源供全球的自媒体多渠道扩散的庞大流量生态。

而在这个生态之中,因为只有微信公众号真正保障了内容创业者的利益,才让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得以生存,进而让微信公众号具有不可替代的产业价值而雄踞于整个生态的顶端。

而回到这次公众号改版议题之上,无论是此次微信公众号改版是将公众号改成了信息流的事实判断,还是微信公众号之后的改版方向会越来越偏向信息流的方向判断,都是出于对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生态中的独家价值缺乏理解,评论者只是看到了新闻客户端们通过信息流方式快速获得了用户与作者资源,似乎对微信形成了一些竞争与压力,但事实上大家之间的差距之大根本就谈不上竞争。

对此,公众存在一些误解与盲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微信自身自然绝不可能傻到忽视自身的一手好牌,因而在微信公众号的改进上,无论细节上是如何调整的,都是为了提升阅读效率而进行的技术改进,而从本质上它绝不会采取:现行信息流通过算法影响内容展现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对于微信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

这也是倪叔如此斩钉截铁的认定,微信公众号绝对不会改成信息流,或者说微信公众号绝对改成你想象中的那种信息流平台的原因。

当然,这一轮的改版,从公众号列表改成了时间线入口,确实让号的重要性被削弱了;而公众号介绍界面的改版,也让“取消关注”的入口更加显著;进而引发了不少内容创业者的吐槽,但这些依然都不会改变:“微信公众号依然是整个内容生态中内容创业者利益的最大维护者”这个事实。

02

诚然,诞生于2012年的微信公众号生态,经过6年多的演变,今天的微信公众号生态要面对非常多的问题,比如低质内容过载,导致打开率下降;比如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造就的生态活力不足等问题,可以说,改革刻不容缓。

如何让用户重新恢复对公众号内容的关注,如何让新兴的内容创作者得以凸显,让创作者重拾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正如魏武挥在推文《微信是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异类》中所说的,此次改版微信给出的解法是:首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先行保证用户的阅读体验,才能以更活跃的用户流量帮助整个生态清正本源。

而这种做法究竟能不能成功呢?结果恐怕没有人知道,唯有前行。

这次的微信改版,目前来看只算一个“半成品”。在新版本中,还留下一个彩蛋,在订阅号消息页面长按文章,会提示:未完成的功能。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表示这是改版后的第一个版本,公众号的改版是一个长线过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所有的困惑都会找到解决方案。

2018年6月,中国350万个依靠微信公众号谋生的内容创业者已经在微信公众号生态下行的焦虑中浸泡超过一整年的时间了,而突然发生在6月20日这天下午的微信公众号改版瞬间刺破了他们的焦虑与恐惧,进而使得他们把无处安放的沮丧与怨恨都发泄在朋友圈与一篇篇的公众号推文里。

6月,燥热的夏天来临,世界杯的狂热与公众号改版,前途渺渺不可知的压力交织,这一夜有些人注定失眠。

而当新的一轮红日升起,当被恐惧笼罩的他们再度翻看后台的推送数据时候,或许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消失。

摸一摸,口袋里硬硬的还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