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对话堵俊平:最好的开源生态模型,是亚马逊的原始森林

专访:对话堵俊平:最好的开源生态模型,是亚马逊的原始森林
2021年01月24日 23:23 科记汇

来源|(ID:gh_f0bdeaf1b24d)

2020年12月27日,「一源初始,开放共创」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2020 年度峰会于北京圆满落幕。峰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主办,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趣链科技、SegmentFault 思否、招商银行等开源项目代表单位及开源社区协办,亦得到了全体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峰会围绕开源运营治理、开源教育与公益等方向开展了主题论坛分享,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首个捐赠项目开放原子可信账本项目组进行了工作汇报路演,广受开源圈关注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技术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TOC”)也进行了专场分享。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金会的运营思路以及 TOC 在基金会中发挥的作用,特邀SegmentFault 思否的记者对开放原子基金会 TOC 主席堵俊平进行了专访。

Q1:您觉得基金会对整个开源行业来说,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对开源行业来说,企业之间要想破冰建立合作,尤其是具备竞争关系的友商之间是很困难的。

开放原子基金会作为一个中立的非盈利的机构,不被任何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所控制,所以大家进行项目合作的时候可以放下戒心,很容易建立信任,在技术上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开源项目的发展。

回到本质就是说,基金会的存在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建立合作、建立信任。

Q2:传统的观念当中,企业的商业属性跟开源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基金会在号召企业参与开源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或者困难?

我觉得企业的运营思路在逐渐转型,我国各大公司对开源的理解也都处于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开源的第一个阶段,企业的思路是“如何用好开源”;第二个阶段则是慢慢走向贡献开源,加入到开源社区的建设当中。而类似华为、阿里这样的公司,在开源这条路上走的更靠前一些,会借助自身的平台能力,主动开源出一些项目供大家使用。

我觉得所有的技术企业最后可能都要经过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是说发展的越靠前越好,开源需要各种角色参与其中,成熟的体系中一种既有消费者也有生产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并且开源的形式也有很多,国外有些公司并没有将项目直接开源,而是将开源云化,进而从中获取利润。虽然这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开源行为,开源领域对这种方式也褒贬不一,但至少它成功促进了开源项目的推广,也证明开源项目具备商业价值,具备产业化的能力。

Q3: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促进企业贡献开源、参与开源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方式与策略?

我觉得基金会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第一,基金会相对于其他的开源推广组织,最本质的区别是可以托管项目。开放原子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的实体组织,各个企业可以把相应的代码、项目捐赠给基金会。孵化项目作为基金会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仍让这些贡献出来的项目按照一种更为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运行,成为全社会共同所有的一个项目。

其次,在基金会的运行当中有一整套的原则方法。比如不同的基金会对于成员构成有着不同的要求,Apache 基金会接受企业项目捐赠但要求开发者以个人身份加入项目贡献,而像 Linux 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则以企业捐赠的项目为主,个人项目为辅。让企业以一种会员制的方式进行项目捐赠,这会降低企业参与开源的顾虑。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对开源文化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既需要 Apache 的模式,也需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和 Linux 基金会的模式。

Q4:TOC 在基金会当中担任什么角色?

技术监督委员会在整个基金会的决策当中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刚才我们提到基金会最大的职能之一是托管项目、孵化项目,帮助项目走向成熟。所以衡量一个基金会的好坏,就是看它当中的项目是否有价值,是否能成功。

当然这是比较务实的看法,比如说我们认为 Apache 基金会和 Linux 基金会是成功的基金会,正是因为它们下面孕育大量的成功项目。

但成功未必一定是指商业化的成功,但是至少让项目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对用户产生价值,这个评判标准是统一的。哪怕项目不能被很好的商业化,但能被大量的开发者接受和使用,那么它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开源项目。

在这个基础上,TOC 最大的职能就是帮助并监督捐赠出来的项目在社区治理方面搭建一个好的框架、制定一套原则,让每个项目去顺着合理合规的开发流程和沟通流程往下发展。这是我们对于“毕业”的评判标准。

其次,我们并不会过分关注商业化的成功,而是关注项目是否从企业自身维护的状态转变为社区维护的形式,不再被捐赠企业的商业计划所影响。这是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方式,如果项目因为一家企业的商业变化发生重大影响或者无人维护,对于用户的损失是最大的。

所以,我们制订了宽进严出的规则。对于希望加入基金会的项目,我们都表示欢迎,不会设置过多的门槛。但在“毕业”这个事情上,我们会要求比较高,规避上述提到的各种风险。

Q5:您刚才提到了开源项目的“毕业机制”,除了社区化运行这一标准外,还有哪些其他的考量维度?

对于“毕业机制”,我们制定了一套“标准”。比如代码本身应该遵从一定的代码标准规范和审查合入流程。

代码质量和代码规范因项目而异,是由社区自己制定的,但一定要有一套规范并且遵从规范。比如要有一套严格的 commit 机制,保证代码是被 review 之后再合并进去。

此外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社区化运行标准,除了社区共享共建外,还需要将信息用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社区化的技术决策。

所以我们的毕业机制即包含代码级别的考量,也涉及到人、组织结构、社区机制等维度的综合评定。

Q6:在具体的项目当中,TOC 参与的程度会是多少?

我们在 TOC 制度下还设置了一个项目导师的角色,在项目的具体运行中采取的是 TOC 和导师联动的机制。导师是公开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的,我们首批已经征集了 20 名导师。

导师团体会跟项目之间通过双向选择来绑定挂钩,每个项目大概会有 3-5 名导师来进行辅导,参与到项目的运营当中,并给出项目开发以及社区化流程等方面建议。目前导师的构成有很多是成熟开源项目的发起者和各大基金会中长期的代码贡献者,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开源社区开发的经验。

通过这样的角色分工,TOC 可以进行开源领域顶层的技术规范的治理,导师则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可落地的协助。当然,TOC 也会在项目有需求的时候直接介入到项目当中去,我本人也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TOC 的导师团队,借助自身的经验发挥更多的职能。

Q7:前不久成立的 OpenHarmony 项目组,目前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发展计划?

对于 Open Harmony 这种大伞型的项目,我们希望能够让工作组的人去制定相应的具体策略。比如这个项目要不要从「端」走到其他领域?这些具体的技术演进方向,希望还是由工作组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共同商量决定。TOC 只负责监督项目是不是向着满足孵化毕业标准的方向发展。

此外,因为这个项目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后续我们会更多的关注项目实际的运行情况,包括社区化运行标准的建立等,看看项目对于社区、对于开发者具体能提供怎样的价值,有多少活跃的开发者和贡献者,这些也将作为能否毕业的标准。

但对于项目未来具体进入什么领域,或者在各个产业领域方向是什么,我们还是希望工作组发挥自身的价值。TOC 不可能涵盖所有领域的专家,也自然不可能在所有项目中都给出专业领域的建议。比如 openHarmony 这类端侧的大规模操作系统,需要产业专家、技术专家、执行专家、运营专家等等的介入,共同构成一个决策机构,来推动项目走向真正的落地成功。

Q8:我们看到基金会中有一些项目存在业务层面的交集,在基金会中会存在一种内部的竞争关系么?

开源的世界是鼓励竞争的,只有竞争才会让开发者有更多的选择。鼓励竞争,是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做好的轮子,那么欢迎大家来加入,让轮子变得更好;但如果有一些人或者团队觉得这个轮子不够好,再去重新发明一个轮子也OK。

第二,在竞争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推动合作。如果两个项目“apple to apple”来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差异点,我们是鼓励以某种方式去合作融合,从而实现 1+1 大于 2 的效果。

我们不希望基金会的项目被一个公司所垄断,在开源的世界里,垄断就意味着封闭和落后。我们希望有多元化的声音、多元化分布式的决策机制。这个决策机制建立起来之后,才能让有竞争关系的厂商更好的融合。

Q9:您觉得未来技术发展会是每个垂直领域有一个头部企业,还是将出现一个大系统生态覆盖整个行业?

我觉得出现大系统生态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如果把开源的整个技术栈打开,会发现它是非常丰富的。我之前做了大概 10 年的大数据,我能看到除了资源调度系统和底层的 HDFS 没怎么变,上层的执行引擎框架、SQL 引擎不断的在变化。大公司、小公司、新创立的公司在不断加入开源当中,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态。

我们可以把开源想象成一片亚马逊的原始森林。亚马逊的原始森林发展的这么好,正是因为它蓬勃、有生机,其实开源也是这样。

开源当中需要大树需要河流,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小树、蘑菇、菌落等等,它们共同存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我认为开源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在一种野蛮生长、充满各种可能的环境当中。如果硬要将开源行业打造成一篇皇家园林,这种生机可能也就失去了。

当然,我非常希望国内有更多的企业能成长为丛林中的参天大树,凭借他们更充足的资源、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来共建开源。而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角度,我们也会格外注重 start-up 公司的创新创造,为他们提供扶持。

只有这样生态才能更为完整、更为健康,让所有人从中受益。

Q10:您觉得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开源,除了商业化的考量还有哪些其他因素?

可能与这些企业早期的领导层有关。

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是基于 LAMP(Linux, Apache等)这些免费的开源项目发展起来的,但他们并没有开源意识。首先是没有通过开源来主动回馈社区,其次就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开源的价值,在企业做大之后没有重新去思索成功的秘诀。

我觉得全球高科技行业,都是带着开源的红利成长的。欧美在这方面的意识可能觉醒的早一点,而在国内仍需要不断的去发掘、去思索。这也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和 SegmentFault 思否不断布道开源精神、探讨商业开源价值的实际意义。

Q11:下一个阶段开放原子基金会主要想找的项目方向有什么规划吗?比如哪个领域的开源项目是主要关注的?

从基金会现在的项目里可以发现,IoT OS 是涉及较多的领域。关于项目版图未来的规划,我们从整个 TOC 的角度有过讨论。

首先我们希望可以看到已有的基金会各有各的特点,比如 Apache 基金会的灵魂是在大数据领域,大部分开源的大数据项目和中间件项目都托管在 Apache 基金会。Linux 基金会则比较偏重底层一点,CNCF面向云原生和容器,LF AI 基金会则是专注 AI 领域。我们预期中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面向全领域的,是非常开放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关注业界的热点领域,比如目前项目较多的 IoT OS。在全球的基金会版图当中,现在并没有哪个基金会专注于这个领域,所以这部分的项目我们会重点观察。另外开源项目在未来发展可能会比较快的一些领域,比如 AI、AR/VR等等,我们也会继续关注。

但下一步的整体规划,还是要结合实际捐献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产业力量的对比。这里可以透露一个消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有计划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来梳理热点开源项目的地图。识别出来之后,我们会去看哪些项目有快速增长的潜力,也会主动去吸引一些有潜力的项目进来。这样可以以基金会和 TOC 的专业运作来帮助项目更好的成长。

在采访的最后,堵俊平和记者分享了 TOC 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将会继续关注项目孵化与高潜力项目的挖掘。而从 TOC 的人员构成来看,很多都是开源领域的“老炮儿”,背负着传播开源理念、传承开源文化的责任,这也会是 TOC 长期的目标之一。

开源正在改变世界,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内容在各行各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源的模式在改变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开源的发展仍需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开发者,一切为了全世界”。随着发展,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已经展现出了能力与价值。以「开源」为纽带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2020 年度峰会,正是希望通过会议的形式,号召开源各界人士一起推动中国的开源事业,基金会愿意持续构建一个开源的生态,帮助大家共建、共治、共享。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