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方兴东: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2021年01月06日 08:46 环球网

过去20年,互联网不但是引领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驱动。但是最近几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遭遇越来越明显的质疑。面对美国发起的科技战,一向作为中国高科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名副其实地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而社会舆论层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非议和诟病也在明显增加。

问题出在哪里?核心还是要回到互联网的本源——创新。套利还是创新?下坡还是上坡?这是解开中国互联网发展症结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道路抉择的首要问题。创新,既是科技企业的本色,也是互联网的初心。创新成就了中国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偏离创新,甚至走向创新的对立面,也会将一些企业引向歧路。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互联网已经跨越了三个十年。一开始,互联网承载了全民的理想,早期互联网创业群体也大都富于理想主义色彩。那时候,我们基本上还是追随美国的互联网创新,互联网产业一穷二白,没有风险投资,没有真正的新经济机制,能创办一个1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就是最高梦想。当时很多人认为,我们创新不足是因为没钱,等有钱了,就会加大创新力度,会瞄准核心技术。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已经贡献了多位中国首富,整个产业上市企业的市值已经高达5万亿美元,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超过5家,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向万亿美元的高度进军。但是,核心技术在哪里?

以美国目前领军的互联网企业为例,谷歌不仅仅是全球搜索领域的霸主,更是与苹果一起通过移动操作系统及应用商店,主导了全球产业生态,卡住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与服务最大的“脖子”。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成功上市之际,亚马逊的市值只有阿里巴巴的一半左右。而今,凭借云计算的创新突破,亚马逊市值已经抵达2万亿美元大关,几乎是阿里巴巴的3倍。脸书市值不如“2万亿美元俱乐部”中的其他四家,但其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0多亿,在VR、AI等方面的创新也是引领全球。

相比之下,最近5年,除了抖音通过短视频在全球化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外,中国互联网在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乏善可陈。借助移动互联网爆发而收割中国人口红利的资本扩张,挤压和碾压传统行业,成为互联网“爆富”的捷径。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掠夺性的低价甚至免费战略,迅速抢占市场。通过数据获取的优势,锁定大规模用户群体,并且借助收购兼并,完成市场垄断,进而获取垄断利润。

有专家曾根据本质的价值取向,将企业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套利型企业家,一类是创新型企业家。以此为标尺,可以说,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大多数企业家,起码是目前大多数一线企业家,都还不能归入创新型企业家一类。因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没有真正为全球互联网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只是互联网很聪明的使用者而已,也没有真正为中国高科技核心技术贡献实质性的力量,更没有为改变中国高科技整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做出实质性贡献。甚至到今天,也没有谁能够为社会为世界提供真正的创新想象力。

曾经,互联网是在重商主义思维主导下的商业领域一股难得的清流,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今天,互联网有成为资本驱动、利益至上的重商主义先导力量的趋势。经历了网约车大战、电商大战、共享单车和互联网金融等几轮搏杀,资本逐渐成为整个产业的主角。横向扩张和收购兼并成为巨头维持高增长的核心战略。“资本+数据”成为主导商业、最大程度谋求商业利益的法宝。到了P2P网贷和数字货币这一轮大爆发,正步入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顶着高科技最闪耀的光环,背负着整个社会对创新的期待,已经先行一步“富起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借助中国刚刚开启的“工程师红利”,理应承担起中国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崛起的梦想。否则,背离科技创新的逻辑,仅仅遵循资本扩展的逻辑,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本质将越来越像人力密集型的传统企业。通过掠夺性价格策略和人海战术,通过违反法律法规和基本企业责任的“996式”文化,终究将走向不断内卷化的窄路。

难道中国互联网就不能诞生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信下一个5到10年,中国高科技将焕然一新。企业家将开始泾渭分明的筛选旅程。上坡路和下坡路,虽然是同一条路,但科技领域的取向不同,就会南辕北辙。是继续过去轻车熟路的套利,还是转向披荆斩棘的创新事业?在这种历史性的转向面前,谁最早摆脱路径依赖,谁才可能豁然开朗。(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