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 |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风口使然还是历史必然?

九卦 |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风口使然还是历史必然?
2024年02月08日 22:59 九卦金融圈

作 者 | 陈道斌

来 源 | 数据经纬

【导读】

经典经济学著作关于生产要素的定义: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是广义上的自然资源,包括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自然资源。资本则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所有资本品,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是指被雇佣工人的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数据等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创造生产价值。

1

成为人类生产要素的必要条件

根据经典经济学定义,生产要素必须具备以下八个基本条件:

1.有效性:必须具备有效性,即能够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实际效益和贡献。

2.可交易性:必须能够进行市场交易,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可再生性: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以确保长期稳定的生产活动。

4.替代性:必须具有替代性,即在特定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可以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使用。

5.规模效应:必须具备规模效应,即通过集中大量的生产要素来获得更大的效益和回报。

6.相互配套性:生产要素之间必须相互配套,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顺畅、持续进行。

7.产权明确性:生产要素的产权必须明确,以保护生产者的权益和利益。

8.稳定性:必须具备稳定性,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我们可以将这些基本条件理解为必要条件,现在分析数据是能够否满足这些必要条件,成为继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后的人类第五种生产要素

(一)八个必要条件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

第一类为技术实现可行性问题(技术可行)我将条件2、3、8归于此类,指是否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让数据达到生产要素三个必要条件。

第二类为经济合理性问题(经济合理),我将条件2、5归于此类,指是否能够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产出>投入”,从而保障经济活动可以持续进行下去,让数据达到生产要素二个必要。

第三类为人类知识积累能否找到数据应用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我将条件4、6、7归于此类,指通过人类已有的知识积累,建立有效运用数据要素的方法和制度体系,让数据达到生产要素三个必要条件。

(二)三大支柱基本解决了上述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如何从技术上全面、可靠、稳定地解决好数据要素的来源和应用,互联网恰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圆满的解决方案和手段,我称之为第一支柱

第二类问题是靠什么来保障数据要素的大规模使用,并且可以达到经济合理性。摩尔定律支持的单位数据收集、传输、管理、计算能力持续提升(从另一面看是,是单位数据收集、传输、管理、计算成本持续下降),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称之为第二支柱

第三类问题是靠什么理论和方法来使用数据要素,实现人类希望的效能、效用和效益。人类诞生以来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证明能够有效使用数据要素,我称之为第三支柱(图1)。

图1 生产要素条件归类与支持数据要素的三支柱

2

第一支柱:互联网提供了数据来源和价值实现场景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迄今为止经历了互联网1.0、2.0、3.0三个发展阶段。

互联网1.0(又称web 1.0)指PC互联网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单向传播,网站作为信息发布者,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的网民,而网民则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互联网1.0时代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通过广告、付费内容等方式实现盈利,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有搜狐、新浪、网易等,这些网站主要以机构提供资讯为主,具有“一对多”的单向发散特征,解决了社会的信息消费问题。

互联网2.0(又称Web 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强调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分享、增值和流动,用户可以自由地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代表性应用包括博客、百科全书(WIKI)、抖音、微信等社交网络(SNS)和即时通信(IM)。互联网2.0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免费数据来源,也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创造价值机会和场景,解决了数据持续生产(供给)问题

互联网3.0(又称Web 3.0)指当前的互联网发展第三个阶段,主要特点包括智能化、大数据化、虚拟与现实结合、开放性等,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互联网3.0能够提供金融支付、自动驾驶、生产流程优化、数据资产交易等价值创造活动,构成了数字经济基础,解决了数据价值实现问题(见图2)。

图2 互联网构成数据要素第一支柱发展历程

谷歌公司统计了人类自1440年使用印刷术以来到2013年大约600年间总共出版了1.29亿本印刷书,这些书总共约6.5万亿个单词。Open AI公司ChatGPT当前每天平均接受各类服务的内容输出按单词计算约3.1亿个,按照这个速度,ChatGPT当前每14天的文字输出量就超过人类1440年~2013年600年间所有出版物文字的总量。

另据统计,2002年~2020年全球报告的有效管理数据量增加了4.5万倍(见图3),这都是由于互联网的作用,而且这个能力还在继续发展和强化中。因此,互联网已经完全胜任了数据要素2(可交易)、3(可再生)、8(稳定性)三个必要条件。

图3 2002年~2020年全球管理中的数据量增长了4.5万倍

3

第二支柱:摩尔定律保障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合理性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4月提出,自提出以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成为电子工业进步的基石,推动着科技行业对新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其影响力仍在继续。摩尔定律的重大意义在于:

1.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作为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石,它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和预测,为科技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思路和目标。

2.摩尔定律推动了科技行业对新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为了实现摩尔定律的预测,科技公司必须不断改进和更新他们的产品。这种创新的推动力使得我们能够拥有今天的高性能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其他先进的电子设备。

3.摩尔定律推动了微处理器、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现代计算机核心硬件技术的持续发展。芯片制造工艺达到现在的7纳米以下,促使数据存贮、传递、分析、管理和应用成为未来最有利可图的产业。著名芯片巨头英伟达GPU性能进步足以说明这一点(见图4)。

图4  2003~2020年英伟达GPU的性能进步了约1.2万倍

总之,正是摩尔定律上述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保障了社会上各类企业大规律持续进行数据存贮、计算、应用具有了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发展提供了经济有效性,为数据要素参与生产活动提供了实际效益和贡献,具有规模递增效应,可以胜任数据要素1(有效性)、5(规模递增)两个必要条件。

4

第三支柱:人类知识积累提供了数据应用方法论

数据的管理与使用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关于数据管理与应用方法的知识和方法论著作汗牛充栋,《数据科学五十年》对相关方法作了较好总结和综述,但该文未能覆盖近年AI突飞猛进的进展。事物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用来概括AI发展道路非常合适。AI与数据要素高度依存,AI的发展史虽然曲折,终将证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智慧光芒能够有效驾驭数据要素,服务人类福祉。AI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曲折发展阶段:

1.起源阶段1950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探讨了机器能否思考的问题,成为了AI发展的奠基石。

2.定名与发展初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并开始了符号主义AI的研究,尝试通过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智能系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符号逻辑和推理规则来模拟人类思维。

3.第一次浪潮与寒冬在1956年至1974年期间,人工智能研究在符号主义、推理、专家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然而,由于计算机性能的限制和知识表示的难题,AI研究在1970年代陷入了第一个寒冬。

4.机器学习的兴起与第二次寒冬1980年代,机器学习成为了AI研究的新方向,研究者们开始转向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通过模拟神经元的连接和规则来实现智能。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再次陷入低谷,许多人对AI的未来感到担忧。

5.深度学习的突破与蓬勃发展:21世纪初至今,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量数据的积累,深度学习开始崛起。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研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5)。

图5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从2011年开始,AI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正在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广泛领域,已经证明能够胜任生产要素的4(替代性)、6(匹配性)、7(产权明确)三个条件。

5

总结与展望: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历史必然

纵观人类25万年发展史,劳动力是最古老的生产要素,贯穿人类发展全过程。公元前9500年出现了农业文明,土地成为生产要素并沿用至今,有近1.2万年历史了。1760年进入工业文明,技术、资本成为生产要素的时间仅仅260年,方兴未艾。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依赖于互联网、摩尔定律和人类知识三大支柱,如果将1969年美国阿帕网诞生作为互联网元年(但是,该支柱的数据资源自动生成、形成价值创造场景时间要晚于这个时间点),将1965年摩尔定律提出作为第二支柱元年(但是,该支柱的经济合理性时间要晚于这个时间点),人类知识起点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取三个支柱都能起作用的时间交集作为数据要素元年的话,数据成为生产要素还不到50年时间。

通过上述冷静观察,数据要素起源于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三大支柱力量逐渐形成并起显著作用的当今时代风口,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上能被称为生产要素的仅有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这寥寥几种,每种生产要素都具有“出现即永恒”特点,即一旦成为人类生产要素就会一直伴随人类一路走下去,不会中途退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时间虽短,但是它符合人类“万物皆比特”、“物理宇宙起源于信息”的认知,具有强有力的三大支柱支撑,符合生产要素的全部必要条件。我们当代人类亲手缔造了互联网、摩尔定律两大支柱,强化了人类知识支柱,见证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历史壮举。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断定,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历史必然,数据要素将伴随人类一路走下去,人类必将借助数据要素开创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的文明时代。

参考文献:

1.《经济学原理》,[美国]N·格雷戈里·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 《萨缪尔森经济学》,[美国]保罗·萨缪尔森著,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月。

3.《数据科学五十年》(50 years of Data Science),David Donoho著, 天云、谢⽂华翻译,https://www.weibinqu.xyz/cn/2019/05/50-years-of-data-science/ ,2015年9⽉18⽇。

4.《智能时代》,吴军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

5.《信息简史》,[美] 詹姆斯·格雷克著,高博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0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