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市值灰飞烟灭!和华为“分手”的寒武纪,如何熬过新冬天?

600亿市值灰飞烟灭!和华为“分手”的寒武纪,如何熬过新冬天?
2021年06月16日 14:54 每天学点经济学

2017年,名不见经传的寒武纪靠为华为高端手机提供AI芯片一炮而红,成了中国半导体圈当红炸子鸡。此后几年,AI独角兽寒武纪估值一路狂飙。2020年7月20日,上市首日的寒武纪市值轻松突破1000亿,再次轰动业界。

然而,“AI芯片第一股”的桂冠并没有为寒武纪带来持续好运,截至2021年6月11日,不到一年时间,寒武纪的超千亿市值,仅剩不到469亿,惨烈“腰斩”背后,寒武纪的真实实力以及面临的真正危机悉数浮出水面……

01,与华为“分手”真相!

寒武纪系出名门,有中科院背景,更不乏国资股东,连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都是从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少年天才,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身,但是,真正让寒武纪名声大噪的,还得缘于寒武纪“傍身”华为的那年那天。

寒武纪创始人之一:陈天石

2016年,寒武纪成立,有着科大讯飞等一票天使投资人,不差钱的寒武纪团队也是加班加点,专心研发AI芯片。

2017年,华为的高端系统级芯片麒麟970惊艳亮相柏林,而970 SoC中,就破天荒搭载了寒武纪的首款终端NPU的IP授权,名称为寒武纪1A(注:NPU仅是SoC中的一个运算模块,CPU和GPU等都是重要模块),凭着华为的超高知名度和关注度,寒武纪也一炮而红。

而跟华为的“热恋”,寒武纪收获的可不仅仅是名声,还有实打实的营收:

寒武纪招股书

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 771.27 万 元、11,425.64 万元和 6,365.80 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尤其2017和2018年度,寒武纪的主营收入里,终端IP占比高达98.33%和99.69%,可以说,抱上了华为的大腿,寒武纪首次试水商业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里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华为能消化得了这么多的NPU?

2017和2018年,华为将寒武纪1A(IP)配备在旗下Mate10系列\P20系列\荣耀V10系列等12款手机上,将寒武纪1H(IP)配备在Mate20系列\荣耀Magic 2等6余款手机上,而这些华为主打的机型,都是千万级别的出货量,所以寒为纪靠收取IP授权费,赢得了收入的巨大保障。

白话讲就是,靠华为活的!

合作这么好,为何要“分手”?继续抱大腿不香?

别忘了技术研发实力溢出的华为,自己就有全能的研发团队,AI芯片这一块,确实寒武纪最早入局,华为也非常有眼光预判到AI芯片将是未来趋势,所以在970和980上,就连续两年试着搭载了,但其实,在2017年开始,华为内部已经在筹备自研NPU了。

2018年10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官宣,华为将采取完全自主研发的达芬奇AI架构。消息一出,轰动业界,果不其然,执行效率高到可怕的华为在2019年就先行推出麒麟810,其中的NPU模块就是自研的达芬奇架构。这也标志着华为正式完成了从寒武纪IP到自研架构的替换,自此,华为与寒武纪正式“分手”。

还有一个原因,野心勃勃的寒武纪也知道单靠抱华为大腿不长久,要想活得久,加速上市然后融资研发抢市场是唯一的道路,所以,客观上,寒武纪也需要与华为“阔别”。当然,一定有观察力过人的小伙伴注意到了,那为何在寒武纪的招股书中,2019年仍然有来自华为的收入?这个是技术常识了,华为2017年和2018年都采购了寒武纪的IP授权,依据合同,寒武纪是需要给继为华为提供相应软件维护服务的,还有,2018年下半年采购的还会有账期问题,所以,费用在2019年仍然有体现就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2019年华为与寒武纪分手后就再也没有采购寒武纪IP,所以我们看到,全年数据中,寒武纪的智能终端IP销售收入占比下滑到了15.49%!而其研发的第三代终端IP 寒武纪1M基本上退出了终端市场。

分手的代价不可谓不沉重,但是这就是商业竞争的本质,一方面,华为自己就能做出高性能的NPU,一方面寒武纪想抢AI第一股的花名就必须中立出来(中立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寒武纪不做应用层仅做基础系统IP,一是指寒武纪不能依附于某一大客户生存),因为华为在AI赛道的迅速扩张,已经让这两者的关系从2017年的热恋变成了2019年开始的直接竞争对手关系了。

这就是“分手”的真相!

02,千亿泡沫破裂!

“爱情”没了,生活还得继续,痛失华为后,寒武纪开始拓展第二条业务线,即将主战场转移到了云端、边缘端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到这里,估计又有心思的同学要问,又不是只有华为一个大客户,那为何不找小米OV等国产大厂推销NPU?

再次科普:苹果华为和三星这样的巨头,有自研SoC能力,也有自研NPU的实力,而小米和OV等厂商用的处理器主要都是美国高通的,高通“爸爸”设计怎样的NPU,它们就拥有怎样的AI能力,明白了吗?对寒武纪来说,华为一丢,基本宣告终端IP的大门彻底封死!

2018年和2019年,寒武纪陆续推出了思元100/270/290/220等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同时也在大力营销智能计算机集群系统。

思元220

没有B端客户,就找G端客户,凭着“国”字号背景,还是拿下了一些订单。但这显然不够摊平寒武纪的研发,并且引出了寒武纪千亿市值“腰斩”的第一个原因:

4年巨损20亿

2021年4月27日,寒武纪发布了2020年年报以及2021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寒武纪净亏损4.35亿;2021年Q1净亏损2.06亿,同比降幅超过89.72%,亏损有扩大之势。

结合寒武纪的招股书,2017~2019年间,寒武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但是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亏损额度分别为-3.81亿元、-4104.65万元、-11.79亿元,算上2020年,就是连续四年亏损,合计亏损超过了20亿元。

芯片行业的特征就是,必须有足够大的量才能摊销研发成本,丢失华为后,寒武纪的第二赛道营收能力也不足以打平,所以才会有持续亏损的状态,而投资人讲回报,股民更看重钱包,连年亏损,短期又看不到翻盘的希望,那自然资本市场就是用脚投票的看空了,这也是市值急速缩水的一大诱因。

研发投入不足

依据2021年一季报,寒武纪账面货币资金为18.87亿元,这点钱,对于一家芯片企业,是完全不够的,这或许也说明了一直以来,寒武纪研发投入不够的直接原因。

千万不要被这超过100%的占比所迷惑,占比过高是因为寒武纪营收能力太低,拿研发最高的2019年举例,数据为5.4亿,同年华为海思和英伟达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4.39亿美元和28.29亿美元,相差天壤之别……

产品竞争力不足

研发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智慧成果产出不足,也就是说,产品竞争力不足,吃技术饭的,你的产品不行,还怎么能卖得动?

2017年,寒武纪的芯片还算有先发优势,2018年,华为自研的消息传出,寒武纪的AI芯片,在全球赛道就已然无法领先了,我们上一张当年全球AI企业的排名表

其中英伟达(做显卡起家的)排名第一,英特尔排名第二,苹果排名第五,华为海思排名第12(中国公司在全球的最高排名),寒武纪排名第23。

再回归到具体的AI产品上, 在高性能的7nm工艺段,英伟达和华为的AI产品均实现了对寒武纪的“吊打”,你想想,国际上你排不上号,国内,最大的客户自研的芯片实力都比你强,那生存空间能不被极限压缩吗?

也难怪曾有华为负责人表示“寒武纪的技术一般,不如华为海思,主要是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华为放弃了寒武纪”——《中国经营报》报道

至此,我们还可以合理“臆测”华为和寒武纪“分手”的另一个版本:华为当初选寒武纪纯粹就是个过度方案,而正因为觉得寒武纪技术不行才彻底放弃了寒武纪,不夸张地说,研发出1M的寒武纪,已经连成为华为备选供应商的资格都没了。

落后就要挨打,寒武纪要靠技术吃饭,就得拿出过硬的本领,另外当下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基本上有实力的大厂,都开启了自研非SoC芯片的计划,像ISP/NPU等子项的开发,都是早晚的事,也就是说,留给寒武纪的蛋糕越来越少了。

分析到这里,寒武纪千亿市值“腰斩”的真相也就十分明朗了,不禁要问,寒武纪还有逆风翻盘的希望吗?

03,生死线!

好消息是,寒武纪还没有负债压力,账面上还有一些现金流,而且背后的国字号股东似乎也不太着急变现,坏消息是,寒武纪十分缺钱砸研发(账面上的几十亿不够塞牙缝),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恰恰资本市场当下看空成了主流。所以留给寒武纪的又是一道选择难题。

To G端的客户不需要顶尖的性能,但是G端客户又不足以养活寒武纪,拿下B端大客户,必须要靠尖端产品的吸引力,所以,寒武纪该如何破局?

新能源汽车赛道或是新抓手,但恰恰华为等实力对手又抢在了前头,提前布局了汽车无人驾驶赛道,那智能安防和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科技产业等赛道或是寒武纪破局的新希望!

原创不易,你的支持是对我们的万分鼓励。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原创文章,记得阅读完以后点赞转发哦。坚持是一种态度,加油,奥利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