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大脑被入侵怎么办?

如果我的大脑被入侵怎么办?
2025年01月23日 18:37 IT时报

“心想事成”前请先“拿捏”脑数据安全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 王昕 孙妍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脑机接口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存在,那些通过大脑就能控制各种设备的酷炫画面,仿佛让人类拥有了各种超能力,就像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所展示的,通过将电极植入大脑,让人类能够感知和生活在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

在中国人的心里,千百年前老祖宗立下“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正在慢慢成为现实。

我第一次较为完整地了解脑机接口,是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当时,一些国内头部脑机接口公司公布的成果更多是在动物身上实现,比如一只7岁的恒河猴“悟空”完成了脑机接口的电极植入手术,通过意念打游戏,还有一只2岁的拉布拉多犬“尼奥”,也进行了电极植入手术,可以对运动解码。

在动物身上达到“脑控”效果,是迈向临床试验的第一步,一年多过去,随着脑机接口领域临床试验的突破性成果以及相关政策陆续披露,我们看到,通过接受脑机接口试验,一些受试者恢复良好,实现了用意念说话,用意念上网,甚至用意念运动。

脑机接口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就在1月10日,上海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以医疗级场景为核心,以战略产品为导向,重点推进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产品的落地应用,鼓励非侵入式发展。

这并不是上海第一次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政策。2022年,《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要加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脑机融合技术、类脑芯片技术、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领域突破,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肢体运动障碍、慢性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化和成熟,全球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家对于未来越来越乐观。他们认为,脑机接口未来将催生出强大的消费级产品,有可能改变医学领域和人类社会,为数以亿计的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癫痫等患者带来福音。

脑机接口从临床试验阶段迈向消费级市场,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这样的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前,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对人体进行首次临床试验,用了8年时间,花了3亿美元,脑机接口技术路线的跃迁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且来自法规和伦理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安全,可以分为多个层面。比如在技术层面,脑机接口设备与人体大脑直接或间接相连,因此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确保不会对大脑组织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同时,设备也要具备高度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出现信号紊乱,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

此外,植入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打开颅骨、硬脑膜,植入设备,再缝合,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创伤手术。未来,脑机接口的手术创伤一定要小到普通人都能接受,比如就像做一个激光近视眼手术,那时才有可能普及。

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技术人员继续探索,我关注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数据安全,大脑数据是人类最为私密和敏感的信息,如果脑机接口设备或者数据存储系统出现漏洞,用户大脑内的“数据”面临泄露风险,可能会带来异常严重的后果。

现在,脑机接口技术站在了风口,正处于爆发期,必须在利益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对技术进行严格监管,做好脑数据隐私保护。比如建立多层级的数据加密机制,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到存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加密处理。完善的访问权限管理体系也不可或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随着脑机接口向消费级市场迈进,相关的伦理监管也应该同步跟上。

思维模式、知识储备、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这些都和脑数据相关,正是由于脑数据对个人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保护脑数据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好消息是,《方案》也关注到了这点,提出要积极完善脑机接口科技伦理审查机制,建立脑机接口科技伦理审查专家复核工作机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脑机接口科技伦理审查,引导脑机接口研究合规开展、未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脑机接口未必仅仅是患者的福音,也可能成为普通人的“助手”。比如,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无须敲击键盘码字,脑海中构思好的内容能转化为文字呈现在屏幕上,缩短创作时间;创意工作者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将灵感转化为设计草图,让创意快速落地。

在妥善保护脑数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脑机接口技术,人类实现“心想事成”或许不再是天方夜谭。

排版/ 潘璐

图片/ 上海人民政府 pixabay 脑虎科技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