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美国发难中兴,本土半导体概念股大涨了

冷思考||美国发难中兴,本土半导体概念股大涨了
2018年04月19日 00:04 夸克点评

此刻,很多人应该在感谢老美对中兴发难吧。你看今日A股市场,半导体板块简直血脉贲张,量价齐升,似乎有带动整个大盘的迹象。

券商分析师说,这行情是“半导体替代效应”的反映。

表面听去合乎逻辑。但若说跟中兴案有多少直接关系,那根本经不住推敲。请问这些涨停的概念股,谁能真正替代中兴的供应链角色?

当然,我所理解的所谓“替代效应”,应该着眼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期。逻辑应该如描述:老美发难中兴,应该会刺激出本地政府、产业、机构及相关企业的危机意识,从而在半导体领域会落实更加切实的发展政策、创新机制,体现在资本层面,一定也会吸引更多力量朝这个领域倾斜。因此,A股半导体板块今日大涨,确实有它的合理性。

从这个意义上,多年以后,我们说不定也会庆幸老美针对中兴发难呢。

它确实有望打破一种虚幻情境。

而且,它不但体现在底层技术层面,上游材料、元器件、设备环节,整体也是相当孱弱。

还有,当我们讲到“核心技术”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这样一种现实:它们相当部分就隐身于材料、准系统、设备,而不仅仅是代码、电路图之类。此外,所谓技术也涉及到与硬件形态根本无法切割的软件部分。

就是说,它其实呈现为整个产业链形态,而不是孤立的一面。

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源头没能突破,或者未能在产业链其他环节建立牢不可破的制衡、防护体系,多年来,我们凭借终端与市场塑造的整个价值链,并没有改变游戏规则,它随时都有可能被不可测的因素中断。

你会说,中国大陆在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都有布局,局部甚至已经有很多替代。但在整个价值链里,更多还处于中低端的世界, 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护城河。面对美国发难中兴,我们可能有许多其他领域的反制手段,但单纯从这条价值链看,还无法走出悲情。

10年前的报道中,我也多次这样强调过:庞大的中国半导体市场,还不是中国人与中国企业的市场。如今再度贴出来,我个人觉得,虽有部分夸大,整体尴尬依然。

过去20多个小时,外界持续渲染着危机,有人不断说中兴已陷入“灭顶之灾”,整个中国科技业都已被卡住脖子,夸张多多,但还是有一种末日的感觉。

我说的“庆幸”,就在于这种危机感。如果真的渗透在骨子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尤其是停留在某些国有企业假大空或盲目资产增值的政绩思维里,它应该会转化为创新力,假日数年,一定会有大成。

这个不多说。我确实保持着相当的乐观。今早有两个朋友觉得我的乐观过于盲目。我没有那种感觉。除非两个国家彻底撕破,没有任何缓冲的机会。眼前这样的格局,美国经济若彻底与中国割裂,中断中国的同时,它自己也会中断,中国也有许多它无法绕过的部分。

我真正的担心,则在这两个层面:

一、扭曲到异化的产业悲情观,它总让人有一种歇斯底里的复仇意识;

二、看上去无往不利却已成惰性温床的市场;

过去多年,半导体业可能是中国诸多产业中渲染悲情最多的领域。孱弱是事实,但这种悲情逻辑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行动与创新力,有些项目已经变异为假借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投机主义。它扭曲着我们的心智,透支着我们有限的资源。

我经常忍不住流露一些民族主义情绪,但我不是那种复仇心理。因为,我明白,有些方面,即使你努力,中长期也未必真会获得突破。独立自主不是要你完全自己单干,最合理的发展路径,依然还是要在自主的基础走开放之路。不要指望每个领域都能战胜别人,更不要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复仇,卡人家的脖子。

川普当局霸凌天下不合理,但反制的同时,我们也要切记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那样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在这全球化时代,我们也会让美国之外参与全球分工的其他区域市场心生警惕。

大国之间的博弈,极少有真正的零和结局。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的发难,老实说仍建立在游戏规则之内。只是说,由于处于中美贸易博弈的敏感周期,它应该也是美国整个策略的一部分,从而加重了我们的危机感。

中国半导体的悲情已经渲染几十年了。至今仍没有实现独立自主,固然有海外封锁的现实,但要说没有内部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那肯定是谎言。多年来,我们的扶持虽然有许多成效,但一会撒胡椒面,一会又扶持大户的策略,也纵容出许多怪胎。其中一些一边打着产业民族主义旗帜,一边行着最原始、庸俗的生意经。整个产业则像是炉子上的一壶水,永远听得见对流的声音,却永远烧不开的感觉。

说到市场,它主要体现在由人口要素延伸出来的竞争力。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大优势。许多时候,人口、市场成了我们不断“调控”、教训一些小国或区域市场的手段。但利用次数太多,反而让自己形成路径依赖,不可自拔。

但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太大,某些产业的回旋空间太足,相关企业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企业发展初期总不用太担心基本生存,大都能活下来,但绝大部分企业都活不好。我们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很短,更多是靠着蚂蚁雄兵式的饱和攻击与内耗,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体量(当然也不否则有富足的应用层面的创新),但这种形态的经济体,一旦到了一定体量,企业就很难完成超越,更多会在惰性的温床与愿景之间踌躇满志,实则踟蹰不已。

到了必须抛开市场依赖、惰性温床的一刻了。中国半导体业从一开始就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中国半导体市场不是中国人与中国企业的市场,这个其实并不那么悲情,关键是我们并没有扎根市场,在基础创新层面完城突破,这样的土壤里,我们练就的是一身所谓“商业模式”的竞争力。

我们好像一直在钟摆之间:一个是庞大而富足的市场、发展的土壤,一边是日益扭曲甚至异化的产业悲情。很多时候,我们遭逢危机时,常常渲染过度,杞人忧天,在一番歇斯底里的状态里,却又朝着富足的土壤深入遁去,总有靠山的感觉。

所以,面对今日A股半导体板块行情,我内心颇为复杂。前几天跟朋友还聊过如何看多这个板块,如果坚定持有,话虽这么说,事也这么做,但这没有多少快乐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早已经练就一身本领,就是敏感到什么事情都能给出高大上的大国逻辑,齐涨起跌的局面之下,满了投机的味道,而且还常常吃那人血馒头。

当然,每一次写下几段文字,内心总还是感激周遭的。因为,谁让我们生在这个国度,它总能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在无数光怪陆离的情境中,通过蜉蝣一般的生生死死,生成其他区域无法匹敌的整体景观。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种景观的力量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但我要说,它的内心却是一种悲剧意识。因为,我们似乎只能靠一种整体景观立身。如果我们走不出市场依赖,走不出悲情的产业观,这会反复如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