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重头戏在乡村 蚂蚁集团怎么做到1800个涉农县域全覆盖?

普惠金融重头戏在乡村 蚂蚁集团怎么做到1800个涉农县域全覆盖?
2021年05月18日 15:20 财经新媒体

文 |《财经》新媒体 欧阳靖宇

编辑 | 潘西

实现由农业大国向数字农业大国的转变,迫切需要数字农业新基建。5月17日,在“2021阿里巴巴乡村致富大会”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公布了蚂蚁集团数字化助农目标,分享了两条路径下蚂蚁数字助农的6项目标。

在他现场提出的6个具体目标中,依托数字化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再次被重点提及。目标中显示,未来1年,蚂蚁将努力实现普惠金融服务1000个涉农县区,3年实现1800个涉农县区全覆盖。此外,未来1年,蚂蚁还将借助人工智能和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为100万种粮大户提供金融服务。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非常有限。对此,蚂蚁集团提出3年覆盖全部涉农县域,也预示着农村金融的互联网风口已至。

底气何来?数字技术让一部手机成为一个网点

对于起家于支付宝的蚂蚁集团来说,普惠金融,无疑是其行走江湖的一个看家利器。

实名认证、刷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让用户不去网点也能证明「我是我」,而数据与AI技术,让用户可以在无抵押、无担保、不提交纸质材料的情况也能证明「我有信用」——数字技术让一部手机成为一个网点。

以蚂蚁旗下网商银行为例,2015年起,网商银行就开始通过“数据化模式”来满足县域及农村小型经营者及经营性农户的信贷需求。数据技术运用于风险授信决策,提供无需抵押物担保的“310”信贷服务,农户只需花3分钟在线申请、1秒钟资金到账,全程0人工干预。

底层技术有了,但要让农民能用上,没有线下网点、没有柜员又成了短板。上哪能接触到农民?

2017年网商银行尝试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利用多维度数据分析上游种养殖户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并根据其偿债能力实现智能化的授信额度决策。在贷中阶段,贷款资金定向支付系统,不直接发放现金,而是将贷款打入支付账户并用于电商平台上定向购买农资农具,确保贷款资金的“专款专用”。

在这种“数据化产融模式”下,金融扶持可以非常精准,但和企业合作,覆盖规模仍然有限。2018年,网商银行又尝试将自己的数据技术和经验提供给各县域政府,整合当地三农数据,协同各地政府建立区域专属授信模型,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快复制和冷启动。

当农户需要贷款时,虽然没有抵押品,但是农户的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种植情况等等反映信用和经营的数据也可以为其加分助力。两年多以来,这一模式被县域政府广泛认知和认可,并在全国快速发展和铺开。

从网商银行过去一年的举措看,县域和农村市场,正在成为其核心的发力方向。根据网商银行2020年报显示,其在全国涉农区县累计服务1785.96万用户,占比50.9%,三四线县城和农村地区的用户在占比上已经过半。

借助技术的力量,让用户自己的手机就成为一个个银行柜台,这种无接触贷款也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倡导。

根据年报,截至2020年末,与网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的涉农县区数量达到772个。根据公开信息,全国涉农县区的总量超过2000个,网商银行目前达成战略合作的区县数量占比已经接近三成。这一数字去年为497家,一年净增长275家,相当于过去的一年里每个工作日都会签约1家区县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用户大部分与大型商业银行的用户不重叠。根据年报,网商银行的信贷用户中,80%的用户此前从未获得过银行的经营性贷款。

农村金融的风口来了吗?

乡村振兴已经站上国家战略高度,农村金融的发展正在迎来大机遇。

在今年国家的一号文件中,数字普惠金融被首次写入。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

这对于蚂蚁集团来说,显然是个利好。

以农业科技为例,蚂蚁集团旗下网商银行正尝试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识别农户土地,预测产值,相当于给农田插上“网线”,让土地里的作物种类、生长情况等也能通过卫星识别,达到联网效果。

农户手机圈出的地块,卫星识别后,系统再与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有了这个关键信息,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几十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对应的信贷额度。

网商银行借助卫星信贷技术帮助村民更便捷获得无接触贷款

这一项目内部代号“大山雀”,在近日的数字中国峰会中,这个技术的负责人表示,该技术已经覆盖160万合作县域的农户,目前还仅能识别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项目组正在研发如何识别果树等经济作物,以适用于更多涉农县区和农业产业带。

安徽省蒙城县的种粮大户郁凯不久前就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网商银行贷到了款。今年是他第九年参与春耕,他没想到,今年自己在手机上圈了自己种的地,天上的卫星就能观测地块状况,几分钟时间,他就获得了29万春耕贷款,还免除了2个月利息,可以用于购买化肥和租赁农具了。“申请时没有提交任何纸质材料,不需要不动产抵押,也从来没见过客户经理,手续非常简单。”郁凯说。

在银行业普遍入局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环境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满足度还很低,互联网程度也极为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指出,总体上看,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截至2020年3月,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2%,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数字金融正缩小城乡及东西部县域间的金融发展差距。偏远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少,但数字金融可以摆脱物理网点,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服务,大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

在今年3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点赞“互联网平台在中国参与金融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信贷等服务,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并鼓励网商银行等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我们不认为有什么限制、不允许他们发展的金融业务,但是也必须按照金融规则实行统一监管”。

当被问及网商银行下阶段战略目标时,行长金晓龙说,除了继续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服务更多小微企业,将重点发力农村金融,“我相信,下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重头戏一定在农村。“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是一个有长尾特征的市场,但市场的总体容量非常大,而且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人均收入的提升,对普惠金融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放大并出现升级。基于需求侧的这些特点,数字化的互联网平台在提供服务普惠金融服务上具有先天优势,与互联网结合成为农村金融的新风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