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校园迎新,电信运营商玩什么

又是一年校园迎新,电信运营商玩什么
2017年09月06日 16:09 只沉不浮不躁

一年一度的校园迎新时刻又到了。今年三家电信运营商的行动弱了很多,中国联通几乎销声匿迹,中国电信要寻寻觅觅,中国移动也不积极。

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送话费、手机、自行车,送流量,该送的都送了,今年再送点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大家又想到更深一点的问题:年年都在送,到底收获到了啥?!或者:都4G+了,是不是该换点玩法?

不管在想哪个问题,反正今年运营商进校园的脚步有些迟疑,有些迷茫。

辛苦撕逼的校园价格战,真的没啥可送了

翻开运营商的校园市场发展史,不难发现:三家运营商沿用了十几年的老路,把拼套餐、送手机、送礼品的“三板斧”用到了极致。当然,也为莘莘学子们奉送了不菲的贺礼。

往年最常见的独幕剧:

刚跨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一边瞪着迷惑的大眼睛,看运营商在烈日下互砍,一边在想:上学之前爸妈已经给我买手机了啊,我不过想办一张手机卡而已,为什么还要送我手机?然后,还有送自行车、电风扇、台灯……

运营商促销员热情地截住学子:同学,办我们的校园卡吧,存500元话费送1千元的手机。

学子:可我并不需要手机…...

促销员:那我们送话费加自行车,半年免费打,套餐最便宜。

学子:我想用数据业务……

促销员:放心吧,我们也赠送流量,半年10个G。

学子:那好吧。

于是成交。

于是一年700多万的高校新生骑上了运营商送的自行车,用着免费的数据业务,一日看尽校园花。

两件真实的事情:一是河北某运营商的一场校园迎新活动,救活了天津的一个自行车厂;二是湖北省荆州市的校园市场大战,移动和联通不断竞相加价,最后的政策是“存五百元话费送五千元”。至于高价回收竞争对手的手机、在校园干扰竞争对手网络甚至殴打对方销售人员等事件,比比皆是。

今年的剧幕变成了这样(见下图):

印着运营商LOGO的帐篷(主要是中国移动,零星见“天翼”)仍然支着,但门庭冷落,很少见到促销员的身影。几乎所有的帐篷都被校园后勤部门用来卖生活用品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光顾。

剧情呢?没有剧情。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实际用户留存率低,高校学生是鸡肋

真的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吗?非也!

至少中国移动仍然有大把的营销成本,一年上百亿元,要做个校园营销的话,是九牛一毛。

那为什么不做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么多年做校园市场,收益:成本的比率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值得做。

在此情况下,只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不主动进攻,中国移动也就不愿投入精力去做。市场博弈的结果,是维持一段时间的市场均衡。

一方面,高校学生用户的价值较低,存一百元用半年,平均每月不到20元,加上流量等套餐超出部分,平均ARPU值也不到40元,这是对运营商当前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校园用户的留存率低,两年的留存率不到30%,这与原先运营商“学生用户忠诚度高”的判断有很大出入,更不用说四年之后走出校园时几乎人人换号,这是对运营商未来期望的价值贡献。

仅此两点,高校学生在运营商眼里,不是聚宝盆,而是鸡肋。

运营商帮校园养了一群白眼狼,而不是培养了一批忠诚用户。

移动互联时代,校园市场该怎么玩

在校园这个特殊市场,社交才是新生们的真正痛点!

其它社会机构、互联网企业围绕校园社交,做了不少文章。

2014年,清华大学项目管理协会与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教育机构JA(Junior Achievement)合作,为全国1千多个高校打造了新生QQ交流群。

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校园社交更是此起彼伏。先后有“师兄帮帮忙”、“11点11分”、“tataUFO”、“课程格子”、“超级课程表”等登场。其中有的已经营6、7年,学生用户规模上百万,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和区域优势,因而赢得了学生喜爱。

比如说2014年9月在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同时上线的“11点11分”,针对每晚11点11分这个敏感时刻,宿舍刚断电,大学生刚躺在床上又无法入睡,这时,“11点11分”向用户推荐一名同时在应用上的异性大学生,不限地域不限学校随机匹配,系统限定两人的聊天时间为11分11秒,如双方都选择了Like对方,则可以继续,否则系统删除记录。“11点11分”上线一年注册用户过百万,并获得千万元的A轮投资。

“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试图从课程里找到共同话题,然后切入社交,同属于另一条路径。

电信运营商做校园社交,该怎么玩

如果从2002年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开始算起,运营商做校园社交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动感地带”的“M-Zone人”也曾经深入人心,赢得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军的拥趸。中国电信获得3G牌照之后,成立“飞Young部落”进一步推动了校园社交。从“动感地带”到“飞Young”,运营商曾经离运营校园社交那么近,只差一层窗户纸了。

但运营商的体制,决定了它们做不好互联网内容和应用运营。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距离越拉越大。

但如果运营商真的想做呢,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开放合作。找一家本土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学习研究Facebook的市场推广方式、运作模式等,打造一个新的校园手机社交平台。现在为时还不晚。

二、改变方式。价格战不能丢,但要很快切入到以校园社交为主的差异化竞争上。

三、改变模式。校园手机社交平台要脱离运营商的管控,按互联网公司的模式运营,负责维系用户和提升用户价值,并与运营商共同分享发展用户的收益。

(原创声明:此文为新浪财经头条“只沉不浮不躁”原创内容,特此声明。作者新书《聚势:移动互联时代通信业渠道》,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出版,欢迎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