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零售之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解读新零售之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7年08月18日 16:54 只沉不浮不躁

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时间较短,在三十多年里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50年的零售发展历程,当前各种零售模式并存,之间关系复杂,且仍然存在着流通效率较低、零售品牌缺乏、销售主体错位等问题,这样的背景加大了研究中国零售发展的难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发展规律。

中国零售业态的几次大变革

本研究认为,阿里、京东所说的三次零售变革值得商榷,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有四次比较大的零售变革:

第一次是百货商店,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提升了客户购买的效率,其典型代表如西单百货商场,目前这一业态已明显衰落。

第二次是连锁卖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家电切入,扩展到通讯、电脑等行业,典型代表是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开始以低价直销打开市场,后面逐渐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目前这一业态正积极向新零售转型。

第三次是百货超市,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以开架购物的方式,增强了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了成本,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百货超市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并引领了中国本土百货超市的发展,目前这一业态为了应对衰落,也在转型。

第四次是购物中心,出现在2003年前后,主要是以零售购物为基础,增加了吃喝玩乐等内容,由零售跨界进入衣食住行等多个行业,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体验。其主要来源有两类,一类是由百货商超转型而来,如武商广场、百盛购物中心等,这一类出现相对较早;另一类是由商业地产发展而来,如万达广场,进军零售稍晚。

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从存在形式和渠道变化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新零售当前发展来看,3-5年内不会改变中国零售业态的存在形式。当前,中国零售业态的存在形式十分丰富,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直营店、专卖店、加盟店、会员店、社区店等各种形态同时存在,它们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一定是在成本、效率、体验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各种业态也都或多或少在互联网化。所以,在3-5年内,新零售的影响力不会对中国零售业态的存在形式有较大改变。

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零售渠道,它们呈现出的渠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零售业态的渠道变化趋势,可以简单用“四化”来概括,即渠道功能融合化、形态互联网化、结构扁平化、服务场景化。

渠道功能融合化一方面是指一个渠道内的各种功能相互融合,如一个微信公众号可同时提供宣传、营销、预约、支付、分享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指不同属性的渠道之间,在功能上的互相融合,如传统渠道和新型渠道在融合,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在融合,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在融合。

渠道形态互联网化,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化。一方面,传统渠道在互联网化,如连锁店、专卖店、零售店,在微信上开了公众号和微店,在百度手机搜索上开了“百度直达号”;另一方面,不断有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成为渠道。微信、手机淘宝、百度地图、美团等基于文字和图片的应用,已成为公用渠道;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两大热门VR和视频,在下一步也有可能成为渠道。

渠道结构扁平化。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和“缩短路径”,而渠道结构扁平化正是这两个特点的综合反应。

传统的零售渠道中,产品一般按照“生产商—代理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的流程进行传递,资金的流转则正好相反,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渠道变化,渠道结构越来越扁平化。从社会整体来看:

首先,代理商在产品传递中的作用日渐式微,转型已成必然。其次,分销商的层级减少,成为生产商压缩渠道成本的重点。第三,生产商直接和零售商建立联系,即直供渠道的作用不断增强,直供渠道的发展加速了代理、分销渠道衰落。第四,渠道结构沿着当前的路径演变下去,最终会出现产品从生产商直接到用户,即C2B的销售模式。

渠道服务场景化。渠道的功能融合、形态变化以及结构变化,都是围绕场景服务进行的,各种变化的目的,是适应场景服务的需求。渠道服务场景化是增强用户体验的基础。一方面,用户在碎片化场景里生存,用户的生活、学习、工作、休闲等各种场景都被切成了时间碎片,随意组合互相穿插,而串起这些碎片的渠道也被场景化了。另一方面,渠道融合创新以场景化为前提,从VR、3D打印、智能设备的应用到全渠道、O2O等渠道创新热点,都以场景化为前提条件。离开用户使用场景的渠道融合和创新,没有任何意义。

零售渠道“四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客户消费行为变化

零售业的变化,要紧紧把握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用他们认可的价值观、传播方式去做营销宣传和消费体验。

80后、90后已成为社会消费主体,人们总结这群互联网原住民、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主要行为特点是:个性化、社交化、娱乐化

个性化特点的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认个性,不认品牌,我认为好的才是好,不管广告宣传;对不同的个性、喜好持包容态度,认为与我无关。

社交化特点的主要表现:他们是手机的重度使用者,其中的第一大应用是社交。90后已完全移动互联网化,手机成为交流、获取信息等众多行为的第一选择;80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要超过固线互联网,手机占用了大部分使用场景和全部碎片时间。80后、90后主要通过手机社交。

娱乐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判断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项工作时,把“有没有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会作为最基本标准。对一件再重要的事情,如果觉得没趣,就不关注;对一个再优秀的人物,如果觉得没有特点,就不愿去交往;对一件再重要的工作,如果兴趣不大,就不想去做。

中国零售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做专还是做全。主要表现为大型综合超市和小型社区店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成本和效率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与小型社区店相比,大型综合超市具有成本优势,主要靠价格低和促销活动来吸引客户(而小型社区店提升了客户购买效率)。目前来看,大型综合超市普遍面临着客流量下降的困境,做全品类的库存周转周期长;而且,如果新零售对社区店进行改造,很有可能会降低社区店的商品供货价格,那时,大型综合超市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那么,大型综合超市该怎样转型?另一方面,新零售对社区店改造后,社区店接入的是新零售供货商数以万计的SKU商品平台,这时,社区店能不能做全品类?

做地产还是做零售。主要对大型百货商超、连锁店和购物中心而言。目前很多大型百货商超、连锁店和购物中心都是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即零售经营者向房产商租赁场地开展经营,房产商靠收租金过着好日子。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产商可能会介入零售,这时,零售的主体发生改变,房产商有能力做零售吗?恐怕是个大问号。

跨界还是专注。一方面是大型百货商超、连锁店和购物中心要面临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型百货商超向购物中心学习,跨界引入了吃喝玩乐各种商业,已成为发展趋势,引入吃喝玩乐之后,的确增加了零售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但目前的跨界是建立在商业地产模式之上,即吃喝玩乐的各自经营主体并非零售的经营主体。那么,当商业地产模式变为自营时,零售的经营主体(原房产商)是跨界经营吃喝玩乐,还是专注于做零售?另一方面是向新零售转型的中小零售商要面临的问题。中小零售商的经营相对灵活,又急需迅速扩大规模,在面对新零售领导者(如阿里巴巴、京东)数以万计的SKU商品时,很难抵挡住跨界的诱惑。

(原创声明:此文为新浪财经头条“只沉不浮不躁”原创内容,特此声明。作者新书《聚势:移动互联时代通信业渠道》,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欢迎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