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怒了!支付宝连夜填坑:“愚蠢至极”(补救方法来了)

网友怒了!支付宝连夜填坑:“愚蠢至极”(补救方法来了)
2018年01月04日 15:33 中国媒体联盟网

支付宝个人账单一出来,网友纷纷晒图,朋友圈瞬间被账单刷屏,但在你晒账单的同时,你已不知不觉又签了一个“服务协议”。因为这个“服务协议”会让你稍不注意就进坑。

紧急!所有晒支付宝账单的人不淡定了,小心你的隐私!

芝麻信用官微于昨日23点34分紧急回应了支付宝年度账单隐私风险:“初衷没错,但方式愚蠢至极。”

支付宝为何道歉,埋了什么坑?

1月3日下午,知名律师、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发文指出,账单首页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存在风险。

岳屾山在文中指出,这行字不但字特别小,而且已经默认好“同意”了。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岳屾山称,根据《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者应采用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对于信息收集,该规定要求经营者需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而“‘芝麻’不给你了解条款的机会,直接让你默认同意,稍不注意就进坑了。”

那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

芝麻信用官方客服解释说,芝麻信用是相对独立于支付宝的,未经用户同意,不能把用户的信用信息提供给支付宝。所以支付宝在年度账单的首页设置了这样一个选项,用户不勾选的话也能看到年度账单,“只是里面不会出现信用信息的那一页。”

已有芝麻信用的人,都是自己签过《芝麻服务协议》的,与账单中让用户签的协议文本内容几乎一致。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用户没有开通过芝麻信用,点击同意,的确会一次性授权给芝麻信用其在支付宝产生的信用数据。蚂蚁金服在这一环节或存在隐私保护疏漏。

当然,你也可以解除授权:在支付宝里点“我的”——点“芝麻信用”——点“信用管理”——点“授权管理”即可操作。

有网友说,“用芝麻信用需要我那么多信息,我要关闭。”

芝麻信用服务关闭后会有什么影响呢?

蚂蚁金服公关回应称:“芝麻信用可以彻底关闭,通过支付宝机器人客服即可操作,不过一旦选择关闭芝麻信用服务,是无法重开的。用户关闭之后,数据会被删除,关闭之后不让重开,是为了防止用户借着关闭重开来删除负面信息。”

目前,支付宝账单首页“同意”的选项已改为非默认。

在支付宝-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权管理里,如果你的芝麻信用已经授权淘宝,支付宝,飞猪,花呗等商户,每一个商户点开之后,均可以看到解除授权的按钮。

别嫌阅读协议麻烦

自己的数据自己要看好

当我们惊讶于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大数据”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这些大数据就是我们生活轨迹的点滴累计。企业在收集、处理、展示用户的数据时,与用户存在一种“合同”关系,所以需要一个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就某些事项提前征得用户授权。

这样的“合同”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处,比《芝麻服务协议》更典型的是安装手机应用时常常会弹出的“XX应用隐私条款”。一直以来,我们听到过很多网友的吐槽,比如太长、看不懂、不同意就不给用,等等。

在此提醒,以下是我们认为比较重要,可重点关注的内容:

1)企业会获取哪些数据?是否有拒绝选项?拒绝后能否使用企业服务?

2)企业是否会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第三方包括哪些?

3)企业是否会将用户数据用于广告推送?

4)企业怎样保存数据?是否有针对数据泄露的应急措施?

5)企业是否为用户提供注销渠道?用户注销后,过往数据是否完全清除?

南方都市报2017年12月调查发现,许多互联网产品存在过度获取用户信息的现象:一款手机壁纸能读取你的通讯录,一个浏览器应用可能随时给你录音。

也许有人会说,关注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企业面前,用户毕竟是弱势的,没有什么力量。

不,未必没有力量。2017年7月下旬,中央网信办等四部委首次开展隐私条款的专项评审工作,首批十款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接受了评审,包括微信、微博、淘宝、京东等。评审后,十款应用均改进了隐私政策,新版较旧版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谁能说这些改进,与用户一直以来的不满、诟病、呼吁无关?希望今后大家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先提出疑问:

这个协议是干什么用的?

有没有坑?

不同意会怎么样?

以后使用手机应用一定要多长点心!

尤其是协议什么的,

看清了再点!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金融圈ID:jrquan21长按并识别关注21金融圈:在这里,让你深入了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牛熊档案ID:bullbear21长按并识别关注牛熊档案:股市,无论是故事还是事故,事事关心。牛市熊市震荡市,都能找到赚钱的姿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