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官微称街电为行业第一,话外音有点多…

支付宝官微称街电为行业第一,话外音有点多…
2018年08月07日 22:08 首席科技官

近日,街电通过官方微博为自己“入驻支付宝小程序”一周年庆生,并正式宣布已经拥有5000万以上的支付宝端用户。随后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也在微博上和街电大秀恩爱,称街电为共享充电宝第一,共享经济领域第三品牌,并对该微博进行了确认和转推。今年五月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财报显示,支付宝在中国国内已经拥有5.52亿用户。结合街电的最新数据来看,这意味着国内“每11个支付宝用户当中就有一个街电用户”。

像梦想家一样奔跑,像生意人一样思考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创业者与资本方都试图从“绝对的刚需”里寻找绝对的风口。共享单车赛道出现过的繁荣与溃败已经为这一思路敲响了警钟:如果现有商业模式、技术无法创造出与用户心智成本持续匹配的产品时,用户会自发选择其它解决方案。

正因为如此,当共享单车企业停止对各类骑行产品投入补贴甚至要求用户追加押金时,大量用户选择直接离场,他们仿佛瞬间就回到了那些“没有共享单车也能愉快出行”的时光。就像经济学家薛兆丰在个人著作《经济学通识》中提出的,“人们从来就只有权衡和取舍,而没有绝对的刚需。”

相比于共享单车巨额补贴营造出的昙花一现,移动充电市场的成长放在当下显然更具借鉴意义。自正式运营起,街电的定价策略就没有发生过变化,亦没有走向“补贴换数据”的老路,完全依靠用户的自然增长实现商业价值。稳定增长的用户版图在支付宝小程序、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双重赋能下,形成了一套良性生态。不需要剑走偏锋打押金的主意,更不需要把成本浪费在无意义的价格战上,背靠聚美但独立发展的街电终于成长为行业第一。

在线下合作方面,街电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产品版图,陆续覆盖了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等场景。近期街电还正式入驻了500家速8酒店,与多个知名连锁品牌实现联合推广及战略合作。在街电与各类商业生态的协同中,街电的产品表现力和营销能力也和这些生态发生了化学反应,激励街电的合作伙伴投入各类商业创新活动。

稳定的长尾需求让街电用极低的运营成本沉淀下一个庞大的用户生态,在七夕、双十一、世界杯等重要营销节点,街电几乎都有过亮眼表现。尤其是在世界杯期间,根据街电官方的事后统计,世界杯活动期间,重点运营对象的多个合作商户客流量有明显的上涨;街电13座落地城市的69家商户实现了12%的客户流量增长和12.27%的订单增长。

当电量成为无形资产,街电的实质是一种保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LG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对超过2000多名成年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后发现,90%的人都会对手机电量的流失十分担忧,情节严重者甚至会感到恐慌,科学家们将这种状况称为“低电量焦虑症”。另一项研究表明,除了担心电量之外,年轻人还会因为离开手机而感到焦虑。该研究发现,“手机分离焦虑症”不是因为没办法打电话,而是因为我们的电子记忆都存储在智能手机里。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分身”。相比之下,试图通过车联网、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打造全新入口的商业行为却逊色不少,年轻人的生活重心始终围绕在智能手机周围。微博社交、刷抖音、打手游、电子书、手机看剧、移动办公…基于智能手机之上活跃着一个庞大的泛娱乐生态。为了确保随时触达这个生态,“保持手机电量充沛”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保险性质的商品。而保险模式的恐怖之处在于,保费收入(充电费用)与未来成本支出(产品铺设与运维费用)间存在巨大利差,到达盈亏平衡点后可持续为企业提供现金流。

目前来看,在覆盖范围、产品密度方面有显著优势的街电正在成为这样的存在,而这种商业模式也成为共享经济领域的另一个分支:共享出行、共享房屋均可以在市场找到相似的替代产品,供求双方是常规的商品买卖关系;唯独共享充电场景存在一种极端迫切的供需关系。可以构成一种保险模型。但前提是,街电要快速形成线下场景当中水电煤级别的高密度布局。

街电董事长陈欧曾经多次在采访中提出,街电的未来成就或将在聚美之上。现在看来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如今街电已经坐稳共享充电宝行业头把交椅,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天然的聚客能力将创造出一条虚拟通道,既能连接用户购买力和线下场景,又能连接用户注意力与广告诉求。

随着街电已经深度进驻200城,产品铺设与维护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运转机制。在此基础上,街电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向商户运营、社交营销与商业化探索。

任何一家从红海中凭借服务与产品杀出的企业,都值得被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