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大神Allan Kay曾说:“真正在乎软件的人,应该去制造属于自己的硬件。”这句话后来被乔布斯用于概述苹果的产品开发理念。
时至今日,这句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在乎人工智能”的人,已经开始制造自己的AI硬件。
大到人形机器人,小到个人电脑,手机,眼镜,甚至学习机、点读笔、音箱,手表,以及台灯,都被塞进了AI功能。这种在传统硬件上融入AI应用能力的新物种被称为——“智能体”。
据华经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自主智能体市场规模已经从2019年的3.4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9亿美元(约合207.61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54%。
与此同时,AI硬件很快与出海产生了联系,这些新兴的AI硬件从中国出发,被运往世界各个角落。在《这个赛道,出海订单接不过来了》一文中,我们曾描述上半年AI应用出海更多是在“闷声发大财”,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而如今的AI硬件出海则更接近一门显学。
有人说“AI硬件出海是大势所趋,不出海就出局”,但也有人说“AI硬件形式大于内容,是炒作概念”。我们好奇这股AI硬件出海的风是如何吹起?也好奇这个新风口将给一级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更关键的是,在普遍寻求增量的大背景下,AI硬件出海又能带来哪些实际的掘金机会?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近日,小饭桌联合汇丰银行共同举办了“AI 硬件出海 · 线下沙龙”,现场邀请到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AutoArk无界方舟创始人曾晓东、银河通用副总裁陈旸等嘉宾与“AI+硬件”领域优秀企业家/投资人代表共同进行了一番研讨。

- AI硬件出海线下闭门交流会现场 -

AI硬件出海,成了必选项
如果说2023年,AI出海还只是少数人的尝试,2024年国内几乎所有做AI硬件的公司,都在考虑出海业务。
原因很简单,“AI+出海”就意味着新增量。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报告,在经历了长期销量低迷后,全球PC市场正因为AI功能持续复苏。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增长了1.3%,达到6640万台,全球PC市场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
Canalys在报告中写道:“在AI PC的趋势引导下,全球PC市场全面回暖,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升级换机潮。”
当AI技术给硬件带来了新变量,进军海外市场,几乎就成了顺理成章。
正如高榕创投董事总经理马晓宇所说:“或主动或被动,出海都不再是(企业)长时间斟酌的选项,而成为一个必选项。企业出海越来越自驱动,有的为了活下去,有的出于分散风险考虑,还有的想抓住海外增量机会。更多企业不是做样子给投资人看,而是踏踏实实去赚钱,多了几分做生意本该有的样子。”
当AI硬件出海的大趋势成为显学,中国的大厂和创业者们也迅速将这个领域卷出了新高度。
概括起来,这些新硬件品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硬件+AI”以及“AI原生硬件”。
“传统硬件+AI”更多属于硬件大厂,因为其天然具备硬件基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手机厂商新推出的机型,都开始强调“AI功能”。包括华为Mate 60系列、vivo X200系列、OPPO Find X7系列、荣耀Magic7系列等。这些智能手机将AI功能用到了智能导航、智能P图、阅读助手、运动教练、问题咨询、智能笔记等能想到的各个领域。
甚至没有硬件基础的大厂字节,也不甘心在“AI硬件”落于人后。今年3月,抖音直接收购了耳机品牌Oladance,并在10月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Ola Friend”的智能耳机,定价1199元。这款智能耳机基于字节豆包大模型,可以提供互动式问答、以及聊天等功能。
在大厂势力范围之外的“AI原生硬件”,则更多是创业者的天地。
据亿欧网统计,从2023年末至今已有超过10位大厂高管投身AI硬件领域创业。
比如小小的AI玩具赛道,就涌入了第四范式的黄缨宁、微软的郭志、安克的谢羽佳和马天航、美团的包塔、天猫的李勇等一批大厂高管。他们在原单位大都是相关业务线负责人,创业后也很快获得了一线VC的投资。
还有一些创业者,选择从事更具极客风格的创业,比如从事具身智能研究的银河通用。就在11月18日,银河通用宣布又完成5亿元人民币战略轮融资,至此,银河通用仅成立一年多就已完成超12亿元融资,缔造具身大模型赛道最大融资额。
在今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正式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其双臂采用左手吸盘、右手夹爪的搭配,下肢则为单腿和轮式底盘。

出海容易‘水土不服’
虽然在产品侧,新一代国产AI硬件不断创新,但无界方舟创始人曾晓东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找准出海方向,没有评估清楚技术可行性,AI硬件也容易面临水土不服。”
比如前文提到的AI玩具类产品。在商业逻辑上,与成人消费者相比,儿童具有更强烈的情感陪伴需求,对AI接受度也更高,天然是AI产品的优质用户群体。
但曾晓东提到,要做一款具备实时音视频对话功能的玩偶,绝非易事。理想中,一个玩偶,接上一个通用大模型,就成了能陪孩子的AI玩具。可实际上,当前的AI玩具不仅对话内容固定,导致交互非常生硬,连实时交互也存在很大问题。
根据曾晓东的现场演示,在给AI玩具下达诸如“六一儿童节了,给小朋友们说几句祝福的话”等指令后,该智能体的反应时间基本要在4秒以上,有些复杂问题还要达到6秒以上。根据国际普遍标准,人类的平均对话反应时间约为四分之一秒(250 毫秒),超过这个时间过多,就会导致和智能体的交互感下降,无法模拟真人交互。
除了技术桎梏,对海外市场的陌生,同样会导致AI硬件出海“水土不服”。
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就提到,作为一家深耕企业级AR+AI智能眼镜领域十余年的企业,亮亮视野在多年前便踏上了工业AR眼镜国际化的征程。据吴斐回忆:“当时主推的是业界最轻便的工业级眼镜,经过国内市场的充分打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初涉海外市场时,同样获得了众多工业企业的青睐。然而,随着AR硬件销量的迅速扩张,配套服务的挑战也随之浮现,特别是背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需要成熟且有交付能力的本土合作伙伴支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挑战,导致后续销售增长遭遇瓶颈。”
历经此番挑战后,吴斐深刻意识到,B端硬件出海,需要依托标准化的产品策略,即将国内已验证成熟的产品方案整体打包,并精准匹配具备高度专业性的区域合作伙伴,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如今,亮亮视野已蜕变为一家更加稳健、成熟的企业,正携手多家全球领先企业,共同研发符合当地目标市场需求的下一代技术与产品,开启了新的篇章。
从事AI学习机创业的Leo也提到,诸如学习机、词典笔、早教机、作业灯等在国内火热的教育硬件,在欧美市场却反响平平。
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美基础教育阶段大多学业任务较轻,且对成绩要求并不严格,因此对专业教育硬件产品需求较低。欧美学生主流的教育硬件设备是学习平板与笔记本电脑,谷歌Chromebook占据了近半市场份额。
Chromebook在技术上只是一款低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价格在500美元左右,主要依托Chrome浏览器和插件使用。但已经足够欧美学生用于在线浏览学习资料。
包括在产品订价方面,AI硬件产品出海也需要考虑更多维度。
Leo提到:“国外销售和售后体系跟中国截然不同。比如,在国外退货时,首先物流速度很慢,加上运到国内的物流费很高,导致售后成本非常高。因此在海外定价和产品设计上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场景、市场、周期
虽然在AI硬件出海赛道新机会与困难并存,但多位投资人表示,依旧可以参考硬件投资的三个评价标准——场景、市场、周期。
银河通用副总裁陈旸提到,“日韩、中东、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有更高的人力成本和更高的付费能力,机器人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但每个地方的市场都有自身特点,要深度理解当地的商业文化特点,让产品匹配市场需求,通过合作伙伴在合适的场景落地,才能缩短商业化和技术的实现周期。”
据陈旸透露,目前海外市场有较强的付费能力和强烈的人力替代需求,银河通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海外进行商业化落地,并且进展比较顺利。在机场、零售、酒店等场景探索货品分拣、货品搬运、无人值守任务,为当地客户节省人力成本和管理压力。
除了硬件投资的旧有规律,还有投资人提到,在AI硬件出海的新时代,更应该去找那些“生而全球化”的项目标的。
投资人林翔表示:“海外市场瞬息万变,导致在组织层面,很难远程把某个国家的市场做好。(企业)只有组建本地团队,才能保证业务及时跟进。另一方面,汇率、关税政策、各国节日、地区偏好等等细小的因素,都会影响利润率。因此在做海外市场时,为了不迷失方向,同样需要找到当地的‘市场向导’。”
值得一提的是,这波投身AI硬件的明星创业者们,的确普遍拥有海外经历。要么毕业于斯坦福、伯克利、MIT等海外顶级高校,如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投身空间智能创业的“AI教母”李飞飞。要么曾常年在微软、Meta等国际巨头担任高管,具有国际视野。
当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向智能硬件领域集中,一个普遍体感是——智能硬件的底层逻辑正在改变。
过去的智能硬件由硬件定义,是为了方便硬件加一个APP。新的AI智能硬件不单围绕硬件,而是围绕AI定义硬件。即过去消费者体验的是硬件本身,今天大家体验的其实是AI,硬件给了AI一个物理外壳。
或许正如乔布斯所言,真正在乎软件的人,确实迎来了制造属于自己(智能)硬件的黄金时期。
参考资料:
1、文章:AI硬件杀疯了,大厂高管批量离职进场“掘金” ,来源:亿欧网
2、文章:“AI 智能体硬件”概念会否产生泡沫?,来源:钛媒体AGI
3、文章:AI+硬件,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机会,来源:暗涌Waves
4、文章:AI硬件:大厂的六便士,小厂的白月光,来源:硅基研究室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