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新规背景下:人脸识别还敢进学校吗?

最高法院新规背景下:人脸识别还敢进学校吗?
2021年08月12日 14:17 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

前几天SmartShow和一个要好的老师吃饭聊教育,送他回去的时候帮他打车。同样的目的地他要18块,我只要15块!

这就是你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

信息安全重拳出击

01

我们的个人信息交给企业管理,大概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国家近年来正在大力整治个人信息泄露。在校园里有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成了新的整顿方向。

上周7月28日,最高法院发布了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司法解释。规定任何场合获取人脸信息需要征得本人的同意!获取未成年人信息,必须获得监护人的同意!

近年来,这项新技术却频频发生侵权事件,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学校里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真的是好事儿吗?

人脸识别把学生逼成“戏精”

02

早在2015年人脸识别技术就已经进入了我国校园。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校园引入了集成人脸识别技术。这样的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识别出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抬头低头了几次,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

一位中学老师曾在媒体上表达了对于人脸识别入校园的支持:

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确实能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的秩序,从而专心把精力放在对课堂内容的把控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人脸识别技术确实能提升教学效率。可是学生群体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自己长期处于人工智能的“监视”之下,听课、学习浑身不自在

一些老师也反映,相比于传统老师“盯班”,人脸识别引用之后,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失真”。不自觉的同学并没有本质改观,学习都变成了“演戏”,培养出的不是人才而是“戏精”。

这让老师们无法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也不能准确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际问题不少,国家又加强了管控,人脸识别技术在校园还有出路吗?

学校的需求依然存在

03

SmartShow认为,人脸识别在校园有没有用武之地,关键还在学校需求。

让我们看看学校的需求:

SmartShow

创立于1952年的北京某公立中学,有143个教学班,接受调研的教务老师表示:

作为区里的信息化建设标杆学校,信息化比较领先,该有的都有。区里提出5G智慧校园,我们都紧跟着。我们现在的WiFi都是5G,下一步要引进基站。再就是物联网络、智能楼宇也做了一部分,物联可以管教室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检测、包括用电都可以监测到。

我们觉得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行为识别、人脸识别还做的还不是特别的完美。

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行为识别,包括教学行为识别和安全行为识别。但是这些方面看过几家,包括行业里最有名的海康威视的产品,也都了解过。

但是现在全校的识别量还是太高了,现有的设备都是通过超脑去算,算力不够,电脑和硬件芯片都跟不上

我在展会上看到有个别的产品可以框全所有行为,能做到精准识别。一两个试点没问题,一旦识别量上来了,对后台服务器的要求特别高,目前学校没用过特别好用的,每次人一多就死机

从标杆学校的专业反馈里,我们能总结出两个核心要点:

首先,学校对于人脸识别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对于减轻管理压力是有“刚需”的!随时关注学生动向,精准识别危险、异常行为,预防发现校园霸凌……这些都是许多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其次,国家出台政策严控人脸识别的信息泄露。那学生的信息会不会泄露?发生了泄漏,谁来负责?

SmartShow观点:

校园人脸识别应该有统一的监管机构!

人脸识别进校园,厂商掌握技术、集成商提供设备、学校最终使用,那么学生的人脸信息最后到底是谁在管理?

如果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学生或许就会成为“被杀熟”的对象,甚至有可能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解决这个问题SmartShow想抛个砖:

首先要定的是监管机构,目前普教阶段的学生指纹、学生学籍档案等文件普遍是本地的教育局在管理,学生的数字人脸信息也可以归到档案中

如果可以仿照高校管理的经验,建立学信网这样的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平台,或许能够提高学生档案的安全级别。

其次要敲定的是监管标准,可以由权威机构联合制定出统一的人脸识别技术标准应用在不同的硬件系统里。学生信息直接上传到监管机构,将学生信息走向网络化

SmartShow呼吁行业各方关注校园人脸识别的统一管理,我们希望人脸识别系统能够预防恶性事件不要等学生暴露在风险之下才追悔莫及!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