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上百亿,门店关掉6000多家,一代“鞋王”就此没落?

市值蒸发上百亿,门店关掉6000多家,一代“鞋王”就此没落?
2021年05月11日 16:58 EMBA微金

随着电商的快速崛起,实体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服装行业成为了破产倒闭、退出的“重灾区”。

因而在这样一个残酷的市场下,不少老品牌纷纷走向没落,就连我们熟知的“鞋王”达芙妮也难逃魔爪。

而提到达芙妮,相信大部分人特别是女性对它并不陌生。曾经的达芙妮一度被称作是国产“鞋王”,但后来不仅市值蒸发了上百亿,门店也关掉6000多家,那么,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鞋王”的诞生

达芙妮有两个创始人,张文仪和陈贤民。

张家是制鞋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张文仪“打”得一手好皮鞋。张文仪还是陈贤民的大舅子,1980年的一场金融风暴让陈贤民失业了,迫于生计,陈贤民便拉着张文仪一起创业,做起了鞋类代工生意。

1987年,张文仪和陈贤民两人在香港创立了永恩集团(达芙妮集团的前身),将鞋类销往海外。第二年,由于香港高昂的产销成本,二人将工厂迁至福建莆田,并将生产重心转移到内地,女鞋品牌达芙妮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那个年代,国内女鞋品牌并不算多。而达芙妮抓住女性的心理,将神话与现代的流行时尚元素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大胆的创新和设计,让达芙妮深受内地消费者的青睐。

深厚的代工制鞋的经验以及对于全产业的把握,达芙妮以高端定位、中端定价的同时相对时尚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中国内地市场。

1995年,达芙妮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年销售额也一度达到了80亿元。成功跻身到国内一线品牌行列。

到了2012年,达芙妮迎来了创立之后的最巅峰,一年卖出的鞋子高达5000万双,这意味着当时中国每5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也因此,达芙妮甚至一度被冠以“鞋王”的称号。

鞋王的没落

然而,这个“鞋王”并没有辉煌多久,就因为一步走错,而逐渐走向了没落。

2006年,伴随着国内各种电商平台的兴起,达芙妮也开始涉足电商,企图在线上流量分一杯羹,于是在2010年,达芙妮斥资3000万元投资新的电子商务平台“耀点100”,而为了全力扶持这个平台,达芙妮关闭了京东等在内的知名销售渠道。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错误的“押注”导致达芙妮积重难返。不到两年时间,耀点100就烧光了3亿元,最终因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无奈倒闭,巨额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

对达芙妮来说,更严重的是,电子商务渠道已经分崩离析。而与蝴蝶效应一样,电商的失败让达芙妮背后的危机浮现。

2015年,达芙妮陷入了亏损“泥潭”中,累计亏损为33.16亿元港币。另外,在2016年到2019年这5年内,达芙妮的亏损总额也接近40亿港币。

而在连年亏损的状况下,达芙妮只能选择关店,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达芙妮关店827家,随后几年,关店速度似乎没有停歇,反倒加快。据统计,2016年到2018年分别关店1030家、1064家和941家门店。尤其是在2019年达芙妮关店幅度达到创立以来最高峰,一年关店2395家。

然而,关店潮”仍然在继续,截至目前,达芙妮就只剩下了242多家门店,离巅峰时期的6881家门店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但即便大量的关店,还是没能让达芙妮摆脱亏损的困境,截至到2021年4月10日,达芙妮的市值仅剩3.34亿港元,与巅峰时期的200多亿相比,市值蒸发了上百亿,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结语

一代“鞋王”达芙妮的没落,真应了那句老话,打下江山容易,守住江山却很难。由此可见, 要想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保持稳定并跟紧时代步伐才行。不然就只能被时代抛弃了。

显然,属于达芙妮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它还能重新站起来做回曾经的“鞋王”吗?只有等待时间的验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