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抢人大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8年05月21日 08:06 翟学峰2007

从中专生都很抢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科生求职连连受挫的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时代,再到当下全国鏖战正酣的“抢人大战”,时间的跨度正好三十年。中国人向来偏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次,历史仿佛刚好画了个圆。

1

“抢人大战”再升级

5月16日,天津正式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被称为“史无前例”的人才落户政策正式落地。

条件相当诱人。

“本科40以下、硕士45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最高可给予1000万奖励资助”、“三天审结”、“首套房不限购”、“配偶对口安排工作、子女就近入园入学”……

京城极难落户,但已经相当逼近的“京津都市圈”给出这样的政策,诱惑力也非同小可:政策刚落地一天,申报查询落户事宜的人就已高达30万。

而3个月落户21万人的西安也再出人才新政,就连山东潍坊也全面吹响毕业生集结号,从现金补贴到创业资助进行多方奖励。

这是继武汉于2017年初率先抢开“抢人大战”序幕后,战况的又一次升级。相比此前北京、上海打响的“人才保卫战”(在北京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000万融资、年薪80万即可落户”,上海启动全网预约,留学回国金融人才落户受理提速午人工抢号,办理时限从一整天缩短至一小时),门槛和政策各占优势。

权威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工作首选城市为北上广深的18至35岁青年劳动者比例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2018年初人才净流出率高达0.6%,较2017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

中国智造2025和产业升级的背景,给“抢人大战”提供了最完美的背书——产业要发展,人才引进来。在“新一线”城市,“抢人”的效果相当明显。

在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四座城市,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应届毕业生留存率低于人才流入率低于高学历人才流入率。这符合人的主流价值导向:毕业多尝试,久经历练后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和家庭的城市久居。

但无论人才的留存还是流入,都凿开了楼市限购政策下的一个口子,为“去库存”找到了最有实力也最有需求的潜在置业者。

2

楼市的“解药”

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楼市的火烧的极旺。

旺到什么程度?新房价格成倍增涨,二手房也有市无价——中介报给你的价格,见着房东后,问“还有没有优惠空间”的,一定是零经验的购房者。而连夜排队也极难抢到房的盛况,这两年买房的人想必并不陌生。

史上最严限购政策的出台,让这把火戛然而止。

“去库存、回资金”成为开发商的主要任务。投资客被拦于门外,甚嚣尘上的“抢房大战”告一段落,高位接盘的人,不知该喜或忧。

波及全国的“抢人大战”,是“抢房大战”后最剧烈的一次震动。这盛世终于如葛大爷在《天下无贼》中的预言:“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是的,各大城市当下对人才的饥渴,一点不亚于三十年前的改开初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唯一的不同,是关于人才的居住问题,从“单位房”衍变到了“政策房”——反正只要你来,住不是问题。

无论处于金字塔尖还是金字塔底,都炙手可热。如果一线城市抢的是顶级人才,那么其他城市就没那么讲究了,只要是人才,哪怕中专毕业,先抢过来再说。

对冰封已久的楼市来说,这是利好,更是解药。

“一些城市把人才的门槛降到了中职中专,其实几乎意味着放开全民限购,因为每年大学毕业生700多万人,中职中专毕业生也有700多万人,加起来几乎等同于20年前的新生人口数量,就会放大城市人口的流入量。”某开发总如是说。

人才的涌入,无疑会给城市的未来浇筑更多潜力,从城市创新到消费升级,再到最终生命力的焕发。人才的疯狂掠夺,会不会使城市容量趋于饱和?

答案是否定的。

再多的人,想留,都留得住,毕竟灵活的不仅是政策,城市框架也可以拉大。我们不妨来看看部分城市人才的缺口有多大:

楼市库存的去化要靠人,人才之于城市的作用我们姑且不谈,但最直接的“救市”效果却显而易见。比如刚刚“三十而立”的海南,自由港地位的确立,带来了史上最严厉的限购政策:禁止非海南省户籍买房,二手房五年之内不得上市交易。

楼市一片唱衰之际,海南又雄心勃勃的立下了“八年百万人才下海南”的旗帜,与三十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相比,时代给足了胆量。

人才政策的颁布,给海南楼市带来了希望。

3

谁能留住人才

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才迁徙。

曾经沦为敲门砖的大学毕业文凭,如今成了城市抢人大战中的香饽饽儿,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无论从何种出发点,我们都愿意相信,这是一场主流价值的回归,当全国的目光聚焦哪里,哪里就是机遇所在。

但在风靡全国的抢人大战背后,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真正留下来的有多少?

从人情伦理来讲,对流入人才来说,全新的城市意味着全新的开始,但社交关系的重构,生活习惯的改变,都是人才与城市需要共同克服的难题。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过去一两年间“逃离”一线城市的人才,又开始部分回流。“水土不服”的原因一是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都更复杂,二是真正能施展发挥大展拳脚的地方,不多。据BOSS直聘院长透露,根据数据追踪,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人月左右时,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政策。

权衡利弊之下,选择倾向性更偏向于哪端,人才自有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人才首位性”的重视,是一次主流价值意识的回归,更是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最强动力,能不能迎来下一个辉煌的三十年,这批人才是关键。

当我们开始关注一件事,这件事就代表着未来。

楼市如是,人才亦如是。最终的最终,所有偏离的都将步入正轨,所有主流的,仍然是主流。下一个三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