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数字经济改变的西部县城:年轻人返乡成为“AI训练师”

一个被数字经济改变的西部县城:年轻人返乡成为“AI训练师”
2021年05月17日 15:25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7日电 (付玉梅)今年26岁的宜君女孩赵杨娟怎么也没想到,在辞去省会城市的工作返乡就业后,自己会收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邀请。“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职业,正成为宜君人“家门口”的工作。

  宜君县隶属陕西省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距省会西安120千米。从前,宜君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外出务工成为当地人谋生常态。2020年11月,由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以及浙江支付宝公益基金会发起的“AI豆计划”落地宜君,至今有近200名员工,赵杨娟便是其中一员。他们从事的工作便是“人工智能训练师”——2020年国家正式批准的16个新职业之一。

“AI豆科技公司”资料图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这个小县城的面貌也在被极速改变着:“AI豆计划”员工的平均年收入升到3万多元,这笔收入甚至与赵杨娟此前在大城市的工作相差无几。如今,不仅是像赵杨娟一样的年轻人愿意返乡了,大批留守妇女也终于在家乡拥有了体面的工作。

年轻人“归巢”

  赵杨娟是宜君县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她一直在西安的教育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她感到大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大、成本高,没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且无法照顾父母。但彼时的赵杨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尽力维持现状。

  转折发生在去年秋季。“疫情后我们的工作停滞了,本来公司计划在去年9月份开课,但在那之前,我看到了来自家乡‘AI豆计划’的招聘广告,决定试一试。”赵杨娟说。

  不过,起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人工智能训练师”到底要做什么。据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恬介绍,“AI豆计划”主要招聘的是数据标注员。“我们通过对工作人员经过2-4周的培训,使其具备标注和加工图片、文字、语音等原始数据的能力,对机器进行训练,从而让机器更‘懂’人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5月16日,一处2600平的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在宜君正式启用。中新经纬客户端在现场看到,3层大楼里兼具办公、培训、会议场所。数排电脑被整齐地摆放在办公室里,在座的员工多数都是年轻面孔。从电脑桌面上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地图进行标注与归类,或将物品分门别类地圈出,再标注出来。

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1998年出生的何涛已经成为“AI豆计划”AlphaQ项目经理。他在大专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宜君,这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由于突出的技术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他被破格提拔为管理人,每天带领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工作并不轻松。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蕊介绍,由于当地剩余劳动力有限,他们一开始不得不挨家挨户地去告知招聘信息。考虑到宜君整体情况,“AI豆计划”的招聘要求为高中学历。在将近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学员们首先要记录大量的理论知识,再结合电脑匹配操作。第一期培训时,130多名学员中最后合格的只有64人。

  中新经纬客户端从桌上的一本学员笔记本中看到,纸张已经被翻得起褶皱,密密麻麻的笔记里,每一页都用红色笔圈了出重点。本子边沿还贴满了几种颜色的便利贴,写着“初测性判断”“道路名称选取标准”等不同内容。有员工感慨称,自己“高考都没这么勤奋”。

  27岁的宜君男孩刘军曾是一名“北漂”,他说那时“每天父母都打3个电话让回家”。在北京,他曾在老乡的面馆里做过外卖配送员。最辛苦的一次,他在大雨中开车摔倒,因为担心面坨了,马上爬起来继续送餐。回到家才发现,两条腿都已经淤青发紫。

  为了谋生,他还做过业务员、游戏代练,都是些“没日没夜工作”的活儿。”近日,刘军通过初测,成为“AI豆计划”的一名高德地图人工智能标注师。现在,他不仅能规律上下班,等业务熟练后,一个月还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他还打趣称,以前在乡下几乎都看不到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每日和大爷在一起,也不注重穿衣打扮。上班后,他开始“收拾”自己,每日以整洁面貌示人,过上了“体面”的日子。

  “年轻人回来了”是多数“AI豆计划”员工所分享的感受。如今,“AI豆计划”已经成功举办了4期培训,招募了200余人,本科率也从原来的近4%上升到9%。“这说明我们已经吸引到越来越多有学历的青年人返乡了。”张蕊介绍,团队中18到35岁的年轻人占了 82%,其中80%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工作仅几个月,赵杨娟就被评为了公司的优秀员工,还接到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邀请。“一个宜君的女娃能去参加世界性的大会,几个月前这在我们这里是无法想象的。”赵杨娟说。

小县城宝妈也加入跨境电商生意

  除了像赵杨娟们一样的年轻人,数字就业的机遇也为宜君的留守妇女提供了舞台。

  在宜君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二楼内侧,百余名女工正舞弄着手里的钩针。每个人的桌上都立着假发模具,她们一缕一缕地挑着发丝,制成假发片。这里被称为“假发社区工厂”。

宜君县假发社区工厂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在这里工作的人多是“宝妈”。丈夫外出务工,父母年迈,孩子需教养,这些在县城的留守妇女们生活忙碌,在当地也难寻一个好工作。

  宝妈们得以成为假发工人,也与疫情下电商经济的发展相关。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海外商超关停,线下需求转移到线上,阿里巴巴速卖通上的假发销量剧增。但是,此前很多假发商家的代工厂都在东南亚,疫情下无法开通,商家面临严重用工荒。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速卖通联合阿里巴巴脱贫基金,组织中国假发产业带商家深入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社区工厂。2020年下半年,宜君县进入了假发企业的考察范围,并得到商家青睐。

  仅用37天,宜君就完成从考察、开工、建成和运营的全过程。据原蚂蚁集团员工、现阿里巴巴驻宜君特派员刘亚辉介绍,“AI豆计划”吸引的是学历相对高、对计算机更熟悉的年轻人,而假发工厂对学历、年龄要求不高,可以让宝妈们实现家门口就业,“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体系,这里织出的假发热销美国、欧洲、巴西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丽娟是假发工厂有名的巧手,也是有两个孩子的宝妈。靠丈夫一人在外务工,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小。她曾去建筑工地上做散工补贴家用,最多的一次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工作时顾不上孩子,不工作时,带娃和做家务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去年8月,在看到假发工厂的招聘广告时,党丽娟马上决定报名。她说,自己从小对手工活就特别在行,几乎是看几遍就能上手。果不其然,进入假发工厂后,别人要半个月才能学会的勾假发技术,她4、5天就学会了。如今,她已经是工厂的车间主任,管理着67名像她一样的宝妈女工。

  考虑到宝妈的情况,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小熊成长屋”,为职工小孩提供学习、娱乐场地,还聘请了两位专职老师负责接送孩子放学,辅导功课。这无疑是解决了女工们的“后顾之忧”。

  随着假发生意订单激增,女工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像党丽娟一样的熟练工人,每个月已经能拿到4000元以上的工资。普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收入也能达到近3000元。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让她们兼顾家庭,也收获了平时难有的社交圈。

女工作业资料图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据假发工厂人员介绍,上个月发工资时,有好几个工人月收入过了5000元,最高的一位有6000多元。“因为超过国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她们平生第一次给国家纳了税。那天,女工们拿到税后工资,先是问为什么少了,知道后反而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也有给国家纳税的一天!’”

  这一年来,广州德昊进出口公司的小老板谢楚明总往宜君的窑洞跑,海外的生意很火,他希望这里的工厂可以尽快扩大产量。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到今年5月底,将另有5个假发社区工厂在宜君各乡镇开业。按计划预估,这些社区工厂拉动就业人数将达300人。

  届时,给新的社区工厂培训的老师已经不再需要从外地请来。虽成立不到1年,但宜君的假发工厂已经培养出7、8名工艺达老师级别的员工。她们的人生轨迹随着这个小县城一起,正在被数字经济改写着。(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