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零售信贷经营体系和核心竞争力

重塑零售信贷经营体系和核心竞争力
2024年01月17日 08:23 零售新逻辑

文:秦季章

零售转型,资产为先。在金融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想实现零售资产业务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这一利器。各家银行纷纷利用金融科技推动零售信贷业务向线上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在客户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力。吉林银行在推进零售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遵循“招行经验、吉行实际”,开展了以建设零售信贷工厂重塑业务经营体系和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

建设信贷工厂突破“三大瓶颈”

吉林银行自2020年6月实施零售变革以来,零售信贷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末,零售贷款余额847亿元,较2020年初翻一倍,年增速保持25%,贷款增量连续4年居省内同业首位,不良率处于同业较低水平。随着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三大瓶颈”制约着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1.作业流程效率低。经过多轮业务流程迭代和优化,虽然业务笔均办理时限压缩到24小时,但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下,难以进一步改进。如遇到审批环节反复或不通过等情况,会造成客户时间和精力浪费,影响客户体验。

2.风控标准不统一。判断贷款是否审批通过,主要依靠客户经理贷前的经验判断、客户提交的全套申请材料(基本信息、银行流水、征信报告、资产信息等)以及客户经理撰写的调查报告。审批权分散在分支行,更多依赖人工审批,产品风控策略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全行系统化、参数化、智能化风控体系。

3.产能瓶颈难突破。零售信贷业务小额、高频、分散的特点,导致业务增长过度依靠人力投入。客户经理人均管户750户,已接近传统业务管户模式的天花板,产能提升空间有限。面对利率下行的大势,亟须通过重塑业务经营体系,破解规模收益增长与人力成本间的矛盾。

为突破零售信贷业务的瓶颈,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发展模式,2023年1月,吉林银行在充分市场调研和反复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启动建设零售信贷工厂项目,推进业务体系化变革。项目历时10个月时间,完成体系设计、需求确定、系统开发、项目测试、试点筹备等阶段工作,于2023年11月在辽源分行成功上线。零售信贷工厂实现贷款审批权、定额权、定价权上收,做到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风险智能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和生产批量化,推动业务发展由产品创新驱动向体系建设驱动转变,对实现零售信贷业务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坚持“四化标准”重塑业务模式

零售信贷工厂是指通过集中化运营、作业流程拆分、精细化团队分工、深度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风控等举措,打造零售信贷业务集中批量处理的业务模式。项目以信贷产品和流程标准化为基础,从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采取工厂流水线式方式、分步骤批量作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塑、岗位职能的大集中,打破人力资源瓶颈导致的规模限制,实现效率、产能、风控协同提升。

1.标准化流程。将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切分,设置专岗,以工厂标准化、规模化方式作业,将重复性、低附加值的操作类工作从营销人员剥离。把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拆分成11个流程节点,全流程设置作业岗,除客户经理外,在总行新设集中录入岗、信息复核岗、集中审批岗、出账审查岗等4个岗位,在分行新设资料交接岗、押品鉴价岗、合同制作岗、用印管理岗、抵押担保岗、放款管理岗等6个岗位,专人专岗,分工协作。将风险管理融入各个流程和岗位,细化业务政策、作业标准、风险要点,制定岗位操作模板以及可执行的工作操作手册,为指导标准化作业提供依据。

2.智能化风控。将信贷审批权上收总行,配置专业审批团队,统一全行客户准入、贷款审批、风险管理标准。深度挖掘内部数据资源的同时,广泛引入涵盖市场及区域主流风险防控外部数据,全面升级智能风控系统,部署331条风控策略。风控策略根据业务变化随时调整,即调即用,风控结果秒级响应。在预审批、审批和放款环节设置三道智能风控防线,辅助审批放款决策,保障业务审批效率。

3.精细化运营。业务管理方面,实时展示业务储备与增长趋势,全面掌握业务进度。作业流程方面,清晰展现每个岗位作业量和时长,通过预警与运营调度,提升工作效率。产能管理方面,将以前客户经理产能细化为11个工作岗位产能,由系统对各岗位和业务环节进行监控,有针对性提升产能。人员调度方面,实时监控各岗位进件压力与运力情况,及时进行科学调配,保证业务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节约人力成本。

4.数字化赋能。打造统一线上申请入口,适配多场景营销渠道,客户通过手机可以自主完成申请测额、合同签署、提款还款等操作,提升客户体验感。自主研发移动作业系统和线上进件端小程序,打破作业工具限制,通过PAD随时随地营销展业。新增OCR、RPA等智能识别、光标跟随文本录入、自动生成电子文本、系统加盖电子印章等20余项辅助作业工具,简化资料录入内容,缩短业务受理时长。

提升“五大效率 ”赋能业务发展

与传统零售信贷模式相比,零售信贷工厂通过线上作业、智能风控和流水线管理,大幅提升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全流程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作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成为业务高质效发展“新利器”。

1.营销效率。传统零售信贷营销渠道比较单一,营销队伍主要依托网点和中介开展业务。在零售信贷工厂模式下,客户经理一人一码,通过扫码随时随地即可进行营销。

2.作业效率。依托零售信贷工厂,客户经理收集完贷款要件后可以马上作业,通过业务流程切分,合理配置岗位资源,单笔业务平均作业时间缩短到8小时,仅为传统业务模式的1/3。作业时间的成倍下降和效率的大幅提升为节约人力资源、从严控制成本、增强业务盈利能力带来巨大空间。

3.风控效率。以往业务在分支行审批,由于审批人员业务经验、能力水平和风险偏好不同,业务标准没有办法统一,风险管理轻贷前、贷中,重贷后,都是出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零售信贷工厂将审批权限上收,由总行进行定价、定额、审批,把风险管理手段前置,通过智能风控和专职审批人统一客户准入和风控标准,将业务条线检查、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和风险点的防范要求内置到各个岗位操作模板中,通过标准化作业和智能化风控来保障审批质量和风控效率。

4.队伍效率。以往客户经理包放包管包收,必须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贷款要件、进行贷后管理。零售信贷工厂将客户经理从操作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营销获客,后续业务流程由专人专岗负责,每个岗位聚焦自己的任务和工作量,专业化分工极大提升队伍效率和产能。

5.服务效率。改变零售信贷业务线下作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在每一个环节让客户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极致的体验。以二手房按揭贷款为例,以往从面谈面签到贷款发放,客户需要到银行网点3至4次。通过零售信贷工厂客户扫码申请,到银行网点1次就可以完成放款。

零售信贷工厂的投产上线,只是吉林银行零售信贷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不断迭代升级产品、流程和风控,持续健全完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专业队伍以及客户运营机制,进一步拓宽业务同业竞争“护城河”,确保实现第二个三年零售信贷突破1200亿元的发展目标,成为全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