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红人馆》:大众点评开启社交遭质疑,道歉能否被原谅?

《王冠红人馆》:大众点评开启社交遭质疑,道歉能否被原谅?
2018年07月22日 11:06 CNR王冠红人馆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大众点评开启社交遭质疑,道歉能否被原谅?

近日,关于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涉嫌暴露用户隐私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7月9日,大众点评通过官网微博发布道歉声明,并提出了三条整改措施。那么大众点评如何泄露了用户隐私?其道歉和整改会否被接受?隐私权保护又该何去何从?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带您探索大众点评泄露隐私背后的故事。

(图:视觉中国)

一、聚焦——大众点评回应信息泄露事件并道歉

近日关于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涉嫌暴露用户隐私的消息再一次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众点评近期上线了微信登录的功能,如果用户使用微信登录并且向好友分享动态的话将会获得5元钱的奖励。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用户领取了奖励后,大众点评将会在用户与微信好友间进行信息共享,并将微信好友增加为大众点评内的好友。即便删除了微信授权,这些好友关系也会存在,之前共享的消息也不会被删除。

据《经济日报》报道,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在按照大众点评引导,用微信登录该平台后发现,大众点评会跟好友分享自己的动态。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暴露,李女士赶紧在大众点评的隐私栏里关闭了通过微信号搜索自己的权限,并且在微信的授权里取消了对大众点评的登录授权。

但她发现,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在李女士使用微信登录的短短几天里,大众点评主动替她关注了26位微信好友,并且把他们变成了她在大众点评里的好友。就算李女士删掉了微信授权,这些好友关系依然存在,此前同步过的信息也不会删除。

大众点评社交功能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大众点评的分享并不会经过用户个人的同意就会将信息分享给你的好友,即便这个消息用户并不想与别人分享,大众点评依然会将它发布到好友处。第二点是一旦用户使用了大众点评,那么你的好友就将会知道今天你去哪里吃饭了,吃了什么以及今晚你会住在哪里等等信息,你的整个行程都将处在一种被“监控”的状态下,所有的吃喝玩乐也都会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好友面前。

7月9日,大众点评通过官网微博发布声明,提出了三条整改措施,包括新增“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功能;通过微信登录并导入好友关系,在支持用户手动关注的情况下给予充分提示;增加包括一键设置“不让别人通过微信、QQ等方式找到我”“取消关注好友”“移除粉丝”“黑名单”等新功能。

大众点评称,大众点评打造好友关系链类产品功能的初衷,是希望有分享意愿的用户能够通过大众点评分享在生活中获得的美好体验,“但我们也发现这类功能设计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大众点评微博回应

二、解析——数据隐私泄露为何屡次发生?

社交功能泄露隐私屡见不鲜

上一次因为发展社交功能泄露隐私而上头条的App是航旅纵横。6月上旬,航旅类App航旅纵横上线了“虚拟客舱功能”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同舱乘客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等信息,还可以与同舱乘客私聊。点击某一座位后,会出现会出现那名乘客的个人主页,个人主页上包含了用户名(真名或网名)、用户头像(真人头像或其他)等隐私信息,并可根据热力图推断出用户常去的地方,比如家乡。

之后,航旅纵横回复称这是部分航线测试的新功能,展示的不是个人真实,而是用户可编辑的信息,热力图也做了虚化处理。同时将个人主页设为默认关闭的状态。

而再早一点发生的滴滴顺风车事件,更是令人对平台的社交尝试与信息被泄露感到不寒而栗。在此之前,顺风车业务曾打着“社交”的旗子吸引用户,部分宣传内容打了男女交友的擦边球,暗示用户使用顺风车有线下邂逅的可能,却没考虑在封闭空间中的陌生人社交隐藏着危险。

事件发生后,滴滴关闭了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价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曾以社交实现差异化服务的出行平台嘀嗒出行也关闭了“结伴”频道。

当年引发轩然大波的支付宝“圈子事件”,也是因为社交功能引起。2016年11月26日,支付宝社交圈子改版上线。更新继“高端单身交友圈”之后上线了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即只有女大学生和白领女性才能发布动态。但是随后该应用因涉嫌软色情被时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解散。

滴滴顺风车宣传海报

反响:大众点评道歉没诚意

用户流量的重要性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现在正巧处在美团上市遭遇饿了么狙击的紧要关头,身为美团旗下的一份子,大众点评自然会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为美团的IPO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然而正是大众点评的“饥不择食”才彻底惹怒了用户。

科技媒体“爱范儿”在文章《众点评道歉了,但看起来没什么诚意》中指出,大众点评在声明中虽然声称可以“一键停用”,但却没有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实际上我们需要依次点开“设置”、“隐私”、“取消第三方授权”才可完成,入口隐藏得这么深,确实很难感受到平台改错的诚意。

7月10日,《新京报》在文章《尊重用户隐私权的公司,怎会轻易“展示好友去过餐厅”》中指出,当用户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与平台逐利的本质相交锋,平台因在技术上的主导优势而占据上风,用户只能通过投诉或用脚投票来迫使平台“打补丁”。而要想赢得这场“战争”,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细致规定平台保护用户隐私的要求,提高其违法成本,从根本维护民众利益。

7月11日,《北京商报》在文章《大众点评犯众怒 隐私怎能共享》中对大众点评的行为提出明确批评,“毫无疑问,微信的成功让所有互联网平台垂涎。社交成为巨大的流量和生意,让腾讯几乎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向注重用户体验的平台而言,设置种种障碍,在被打肿脸后还继续充胖子,就是因为太想从社交上获取流量了。”

大众点评使用截图

专家:隐私条款涉嫌欺骗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

对于大众点评的侵权行为,《经济日报》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大众点评收集的信息远多于提示信息,违反明示原则,且涉嫌诱导或欺骗消费者,是不诚信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履行明示原则,必须诚信、公平、完整披露用户隐私条款。

为进一步了解大众点评的隐私政策,《经济日报》记者在用户设置页面的二级页面里找到了隐私协议。它需要点击一个“协议及声明”的折叠选项才能打开,打开之后,在手机上呈现的字也就只有半只蚂蚁大小。其中的确规定,APP可以留存用户的浏览信息、位置信息、旅行计划、常用酒店、租车信息等。经过授权,大众点评还可以向合作伙伴和第三方获得这些信息,也可以向第三方分享这些信息。

在隐私条款中,大众点评还专门说明,会“为了销售、奖励或为让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而使用、共享或披露您的信息”。

这些条款虽然从文字上帮大众点评规避了法律责任,但是入口不明显,且没有黑字提示,条款中用黑字提示的是“如果您不同意本隐私政策的任何内容,您应立即停止使用我们服务。当您使用我们提供的任一服务时,即表示您已同意我们按照本隐私政策来收集、处理、存储、使用、共享和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也就是说,不管消费者有没有仔细阅读条款、是不是有意见,只要使用了大众点评,就是默认同意了大众点评对自己信息的采集和使用。

“所谓的明示原则,核心在于明示,而不是简单公示即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没有将全部信息用途告知消费者,违背了信息收集的明示原则。而大众点评以红包为诱导,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信息用于实现公司利益,尤其是存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或造成损失的话,性质则更进一步,即涉嫌诱导欺骗消费者。

网信办公告截图

三、思考——法律规范如何落到实处?

由于国内并没有关于网络隐私或者隐私策略等的法律明文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从而首次为发帖者、跟帖者、人肉搜索者、网络博客等网络用户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名誉侵权、著作权侵权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欧盟5月25日开始实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明确指出,商家收集用户数据时,用户必须做出知情的同意,同时消费者享有编辑权,可以要求商家更新自己的个人数据。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有被遗忘权,或者说后悔权,可以要求商家在服务终端、存储服务器里全面删除消费者的个人数据,不能悄悄保留。”

在前一段时间召开的中国数据法律高峰论坛上,法律专家认为以“知情同意”为基础的个人授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然而,仅仅一个“我同意”的选项并不能代表用户允许企业随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值得欣喜的是,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和管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已正式发布,该标准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其内容涵盖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共享、转让以及安全事件处置等方方面面,是对之前网络安全原则的细化。政府在维护数据安全方面已显示了积极有为的态度,今后更应该努力找到公民数据安全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明确企业权利的限度和企业责任范围,推动企业的数据运用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良性运转。

四、总结

数字技术的不断迈进,将我们带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提速对现有的规则提出了挑战。此番大众点评“铤而走险”,将用户隐私作为产品的盈利手段,其根源在于当前我国关于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正是由于互联网企业违法的成本与既得利益之间悬殊极大,才造成了一些企业一直在打擦边球的现象。

诚然政策的制定具有滞后性,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保护用户隐私仅依靠企业的“道德”和“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进一步明确泄露用户隐私的侵权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完善相应的监督和惩戒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层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最动听的财经周刊!

每周六、日首播9:00-12:00  重播 13:00-16:00

主编:王冠经济之声制作人/主持人  金话筒奖获得者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