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颜悦色文案再度被指“侮辱女性”,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

茶颜悦色文案再度被指“侮辱女性”,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
2021年04月18日 18:43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 李逗

编辑 | 宋函

2个月前因“捡篓子”等广告词被指侮辱女性后,长沙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再一次因恶意营销摊上事了。

近日,茶颜悦色武汉国广店上新的一款广告语,被不少网友质疑侮辱女性。据媒体报道称,茶颜悦色武汉汉口一家门店内,张贴的一款碧根果的广告语称,“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被认为是谐音“无可救药的二货老婆”,引来不少网友批评。

对此,茶颜悦色客服人员回应称,这一概念其实是老板的创业期间和老板娘的一段日常打趣的对话,绝对没有侮辱女性、有意玩弄两性关系的意思。据媒体实地探访称,目前店方已将广告撤下。

实际上,在这之前,今年2月,茶颜悦色也曾因“捡篓子”、“官人我要”等文案,被指“侮辱或歧视女性”,冲上了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官微也对此事作出了评论,指出“品牌营销也要把握好幽默的边界”,茶颜悦色不得不在3小时内道歉两次。

近年来,在遍地开花的饮品行业中,网红餐饮品牌的崛起成为一股新势力,但随着竞争加剧,商家们为追求短期流量爆发,不惜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吸引流量。如何防范商家们的低俗营销,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文案多次“翻车”

如果不是被武汉当地相关人员指出,大多数人对“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这个广告语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所谓的“无壳就要”,是成语“无可救药”的谐音。

据媒体报道称,在武汉汉口一家茶颜悦色店内,货架上销售的碧根果包装袋上普遍印有“二货”等字样,而在碧根果仁的宣传标语上,却标注了“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的字眼,这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据信息时报引用有关人员的话称,“明明店里的碧根果叫二货碧根果,为什么非要加个老婆呢,这个谐音梗让人觉得很不尊重女性,作为一个男生我都很反感这个说法。”

近段时间以来,茶颜悦色的广告一再被人们批评,原因也基本大同小异:侮辱或歧视女性。今年2月,有网友指称,茶颜悦色长沙话主题贵胄杯上将“捡篓子”这句长沙俚语解释为“碰巧认识美女”,把女性当作被凝视对象有“物化女性”的意味。多数网友认为“将认识美女当作奶茶的一个卖点”不妥,纷纷质疑茶颜悦色在侮辱女性。

茶颜悦色在其后的道歉声明中解释称,“作为长沙品牌,茶颜很多文案和设计作品都以长沙方言为灵感来源,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捡篓子’是想搞得特别一点,并表示其在上市后发现不妥,迅速进行了自查和修改,将文案替换成打折积分相关话题。但由于修改过程没有做好内部共识,导致仍有不妥文案流出。”

这则声明发出后,更多疑似文案不妥的产品又被网友扒出。有网友发现,茶颜悦色旗下品牌知乎茶也的产品包装上,也出现了“官人我要”这样的词语,并在旁边印上让人产生不好联想的符号。茶包下方一段关于“套路”的文字结尾为:“撩人从这一套开始吧!”,再一次引发网友的不满。

2月20日,茶颜悦色在其官方微博再次就内容创作不当致歉,“接上篇我们自打板子,对不起。”并表示,“上篇回应回避陈年旧事确实幼稚,印有不妥文案茶包和其他类似问题产品,创作时间约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时间不是我们甩锅的借口,创意思路有问题,我们承认错误,也应当为我们的错误承担责任。”

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

只不过,道歉两个月之后,类似的剧情又再一次上演。其实该品牌频繁出现营销上的问题,并非偶然。

近年来,在茶饮行业的内卷化竞争下,绝大部分茶饮品牌的营销核心成了“标新立异,招人注意”,品牌跨界不断、联名不断,花样宣传令人眼花缭乱。

从本次事件主角茶颜悦色来看,作为长沙网红餐饮,茶颜悦色自成立以来,就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意在打造出中国风的茶饮品牌。这种“中茶西做”的概念,让茶颜悦色在新式茶饮品牌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公开资料显示,茶颜悦色诞生于2013年12月28日,起步于长沙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起发展至今,茶颜悦色已成为长沙的网红品牌代表,其门店数量超过300余家。

根据天眼查信息,茶颜悦色在2018年1月获得天图资本天使轮投资,2019年7月与顺为资本进行了股权融资,到2019年8月完成了由元惠生资本、源码资本参与的A轮融资。

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近段时间出现的多处营销失当,也让不少网友对茶颜悦色的好感度降低,伤害了品牌形象。那么,低俗营销为何依然屡禁不绝?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益驱使。为了追求短期流量爆发,采取非常规的营销手段,打道德和法律的“擦边球”,点子不够,低俗来凑。另一方面则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由于处罚较轻,即使有低俗营销,也并不妨碍商家继续赚钱。

按《广告法》规定,违反第九条行为的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撤销其广告审批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不过,多数违法企业并未按“情节严重”处罚,多是处以罚金或发布道歉公告,草草了事。

对于上述低俗营销的广告行为,需要公众和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商家们也应更加专注产品本身,摈弃急功近利的思量,以免被消费者抛弃。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