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村被复制:让农民坐上新零售的牌桌

盒马村被复制:让农民坐上新零售的牌桌
2020年06月30日 21:46 鹿鸣财经

文|周有辉

新零售的故事讲了四年,它的最初定义颇具野心,“指与传统零售行业相区别,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零售新业态,物流的本质不是更快,而是消灭库存,把库存降到0,阿里巴巴将利用大数据打通新零售”

概念进入实际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实际应用的范式都全然不同。

近几年,阿里用新零售的思路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农业。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战略重点,兴农致富更是振兴乡村的根本。农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供应链冗长、产销无法控制、农田产值偏低的问题,在供应链低端的他们虽然是生产的起点,却难以有自己的话语权。

阿里巴巴为此开始打造数字农业基地,改变了农民种植靠经验、靠感觉,感觉什么好卖种什么的状况。通过接入盒马遍布全国的供应链网络和销售渠道,一个村庄可以从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连接到新零售的销售单元,从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和数字农业转变,这样的模式被称为“盒马村”。

换句话说,“盒马村”为阿里的科技能力找到了可以落地的新场景,阿里用数字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把生产、供应、销售各个方面连接起来,让农民坐上了新零售的牌桌。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盒马村无一滞销。

为何这样的模式有如此的生命力?这对中国的数字农业意味着什么?

在源头上做功夫

在中国,拥有优质农产品的村庄不在少数,但囿于交通困难和营销不足,销量一直难有起色。

阿里数字农业首先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上精细化利用农田,提高产值。因为这些经济作物一旦滞销,就是农民一整年的亏损。

在深圳市坪山区曾屋村,三百亩的怡之意杨梅基地日前升格成为广东首个盒马村。村民刘子金在每年初夏,总会担心气候变化,雨水过多、阳光不足影响果园收成,而在今年刘子金的顾虑消除了,盒马鲜生以订单形式承包了杨梅产量20万斤,这一数字出于盒马对产地和市场的双向分析。

这很像订单农业的契约性质,但盒马鲜生并没有一纸合同签约了事。科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需求。

一切问题落回到了源头上,如何在广阔的中国农田里实现生产端数字化对接。因为中国传统散乱产销的小农模式仍然是主流,农田数字化和城市智慧化两者的操作难度就是两个量级。

刘子金的杨梅园一共有2000多棵果树,北边光照不充足,需要针对不同片区进行施肥,杨梅又大多种植在复杂的地形,有山地、斜坡、岩石悬崖,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等都为农民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对此,阿里引入了极飞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果园能够精准管理生产规划和执行,无人机可以飞到果园的北上方,实行精准喷洒。同时,喷洒的药液可雾化成微米级颗粒,从而减少30%农药化肥的使用和近90%的喷洒用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更降低了人工打药的中毒风险。

遥感无人机则给果园测绘出高清地图,掌握果树的定位、数量和生长状况。同时,分布在果园各处的物联监测设备能实时记录环境变化(光照温度湿度等),并且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全自主作业的农业无人机和无人车就可以从地面和空中进行防护喷洒。

刘子金已经是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一天在家休息,用手机APP就能完成农事活动,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

所以,在生产的前置环节,阿里就用数字化能力介入了,农民可以通过大数据解析出的用户需求种植作物,由此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经济收益低的问题,盒马平台扮演桥梁的角色,起到互相连接的作用。

进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科技赋能生产活动让主要的生产数据有了准确的数字,进而准确地算出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到底需要多少营养物质,从而知道明确的肥料、药物用量。

广东杨梅园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次优化升级,通过无人机、农业机器、物联网设备就可以掌控全部的生产过程,刘子金的杨梅园成了建立“盒马村”的范式。阿里向生产端数字化赋能是一个起点,在源头上做足功夫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如何为这些产品打开销路。

用品牌打开市场

生产数字化的引入会让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升,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标准可依,而生产标准化是品牌打造的前提。

盒马鲜生的自有IP和标准农产品的品牌属性互相融合,是将农产品纳入电商体系的重要一环。

依托盒马平台,这些优质农产品有了展现自己价值的渠道,在更广阔的市场和其他生鲜产品一同竞争。

四川丹巴县八科村位于甘牧藏族自治州东部,这里的明星级农产品是黄金荚,但是由于地域偏远、缺乏销售渠道,加之外界对黄金荚了解甚少,2018年以前当地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每亩平均收入最多1000元,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挣点小钱来维持家庭开支。

从2018年开始,盒马组织黄金荚供应链,承担宣发产品,提供销售渠道的角色,作用相当显著。现如今,黄金荚已然成为盒马平台上的网红蔬菜,农民卖“黄金荚”每亩增收超过5000元。

类似四川黄金荚品牌的还有上海翠冠梨基地,其品牌价值在盒马供应链上再一次被放大。

盒马和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在2019年12月5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翠冠梨基地是双方着手建设水果数字化示范基地后的首个落地项目。

标准化是上海盒马村绕不开的关键词。

翠冠梨基地占地160亩,每亩地大约种50棵树,经过标准化种植后,一般果树一簇花下面只结一个果,果距约20厘米,平均一个果周围有20至25片叶子,保守估计,亩产可达2000斤,产值约为15000元。

如此精准的数字是翠冠梨品牌价值沉淀的保证,据该产业基地提供的数据显示,盒马对翠冠梨生产标准的要求十分苛刻,1、枝伤不能超过1处,长度≤1厘米,宽度≤0.1厘米;2、机械伤只允许芝麻粒儿大小的,不漏果肉,无汁水外流;3、果皮紧实饱满有弹性,无失水皱缩现象。在这三条基础上,贮存、运输全程冷藏,湿度保证在85%—90%,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果实达到最佳的口感。

标准化的背后是高科技的加持,在翠冠梨基地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农业黑科技: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无人机(测绘类、飞防植保类)、农场数据显示大屏)、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事记录仪、施肥机、除草机、气象站、摄像头及多个感应器。

溧阳白芹是白芹是溧阳地理标志产品。盒马供应商、溧阳白芹种植户易滨与父亲易佳明,从2015年开始种植白芹,也是当地最大的种植户。2016年、2017年因为自然灾害和销路,白芹烂在地里父子两几无收成。

转机出现在2018年。开启合作后,盒马为它定制了冷链网络,从种植、采收、包装建立了标准。当年11月,首批溧阳白芹在上海、南京盒马门店上市,一跃成为盒马日日鲜系列最有用户心智的商品之一。

专注生鲜品类的盒马在一个个盒马村模式中找到了新零售的突破口,也就是不断把自己的供应链前移,最终帮助供应链低端的农民系统提升产品的质量。这让原本生产难以控制,品控难以保证,运输十分困难的生鲜农产品走向品牌化,规模化运营的道路,把农业做精做细,为数字农业刻下新的注脚。

平台向生态进化

盒马村已经是一种模式,阿里对于不同的村庄,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互相连接,优质农产品进城与优质农资进田两个通道被打通。

早在去年10月,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数字农业基地的数量将达到1000个,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今年,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紧密规划、布局,盒马村、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订单农业生产基地,希望尽快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的落地工作。

经受住考验的盒马村在疫情后,开始被快速复制。在上海浦东、崇明,浙江安吉、千岛湖,陕西安康、大荔,重庆石柱,广东深圳,湖北恩施,四川郫都等地,盒马村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作为平台方,盒马的下一步战略就是从平台到生态的进化。

建立农商品链条生态圈,让相关的农资品牌厂家、农产品输出渠道、电商及运营服务商最终在农村形成一个数字生态体系,让每一位参与生态的农民可以精细化对接用户的需求,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农田。

每一位农业的参与者都能在这个生态圈发挥自己的优势。

以前文所述的四川丹巴八科村为例,政府投建了冻库,盒马供应商参与共建数字化供应链,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这样的协作,让黄金荚供不应求,政企民三者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

这样的生态圈源自于盒马在非洲的一次早期探索,在卢旺达种植哈瓦那辣椒。

深处东非内陆的卢旺达,平均海拔1600多米,尽管贴近赤道,但山峦起伏的地貌带来了与云南昆明相似的凉爽气候,其商业弊端就是交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看天吃饭的卢旺达农民主要种植易于保存、方便运输的咖啡,制作“火山猎人”的哈瓦那辣椒过去只有少量新鲜辣椒出口到欧洲,超过50%的辣椒卖不出去。

盒马供应链团队发掘了辣椒的价值,和曾在中国研究机构深造的非洲人赫尔曼合作,种植5公顷的哈瓦那辣椒,辣椒在当地工厂粗加工后,中国的盒马工厂再将其精加工成符合国人口味的辣椒酱。

拥有独特果味的火山猎人在盒马平台上有了品牌效应,哈瓦那辣椒得以打开市场,2020年春节前,“火山猎人”辣椒酱一度成为热门年货,而种植辣椒的平均日收入是非洲农民以前打工的五六倍。

支撑辣椒酱打通运输链的背后,正是卢旺达当局近几年努力发展ICT和基础设施的成果,2020年1月15日,卢旺达政府把包括Herman在内的3家辣椒上下游的公司叫到一起,提议大家一起合作,为后面与盒马的深度合作做准备。

盒马村模式的跑通让各地对农业的产业升级充满期待,提取盒马村的关键元素,全球供应链、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时行热词被放置在了“农民”身上。过去一直位于农业链路底端的农民,通过盒马团队的赋能得以坐上新零售的牌桌,告别了看天吃饭,用新的办法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农民”二字,在盒马村的助力下有了更具科技感的诠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