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型到非“典型”创业:一个北漂手艺人走过的小时代

从“非典”型到非“典型”创业:一个北漂手艺人走过的小时代
2018年10月24日 17:40 byte生活

曾几何时,创业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一试的“出路”,无论你是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还是想圆自己的老板梦,都可以尝一尝创业这道菜。

于是,创业也就变味了。

从前,创业意味着不顾一切的投入、没日没夜的坚守、行走于独木桥之上的非凡勇气;

现在,创业意味着看到红海就想跳、看到热点就想借、看到WIFI就想蹭的所谓“狼性”。

以前,我们敬佩创业者;现在,我们敬『畏』创业者。

一字之差,足以道尽创业味道的改变。

1979年出生的张员,生在一个很巧妙的年份,你可以把他看做70后的姗姗来迟的垫后部队,也可以把他视为80后没刹住车的先行军。

这位80后的先行军,同样也是“北漂”的先行军。2003年,他从湖北一个小乡镇来到北京,经历了两次非典型创业的摸爬滚打,才终于在帝都站稳了脚跟。

刚来北京的时候,张员和朋友合伙开起了美发店,那个时候的北京的竞争还不像现在这么激烈,正是雨露均沾孕育每个人梦想的时代。按理说,早早出来创业的人,只要不碰上什么天灾人祸,基本都能熬出头。结果,张员还真就碰上了——“非典”……

非典的神威,把每个可能出现在张员美发店里的顾客都牢牢关在了家里,本来应该热火朝天温暖新生活的美发店,几乎变成了“理发用品展览中心”,冷清的连风都不乐意往里面多吹几下。于是,张员的创业就这么失败了,因为“非典”而失败,所以是张员的第一次“非典”型创业。

创业失败的人,无一例外会跌进人生的低潮。不过,区别在于,有的人会在失败中沉沦,而有的人能吸取教训走出泥潭。

张员就是后一种人,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典”型创业就这么失败,立志要把双引号往后挪一下——非“典型”创业。

恩,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如果说“非典”型创业是创业时赶上了非典,那么非“典型”创业呢?

我相信很多喜欢开玩笑的人一定在想——“典型”又是什么病?

你还别说,“典型”还真是一种病,这种病说白了,叫随大流。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前两年的O2O大战,互联网创业者们以极低的价格杀入这个行业,让这个行业的结构瞬间发生改变——“九块九”、“十九块九”做一次“洗剪吹”,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繁荣只是表象,毕竟,能够让你的身体结构突然发生转变的,不是失恋心碎,就是骨折受伤……真正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没那么着急。

典型的人,看到了表面的繁荣,就一门心思跟着走了。而非“典型”的张员对于这场血拼大战并不感冒。

“发型师是手艺人,他们要练就自己的手艺是需要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的。一个好的设计师,从培训学校学成后并不代表他技术非常好,他还需要至少四到五年的现场实操去打磨自己的技艺。” 张员透露说,因为工作时间长,吃饭时间不固定,80%到90%的发型师都有胃病。“他们牺牲了健康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团购网站凭什么一杀进来就要求我们把价格做到十几块钱?发型师所付出的巨大艰辛这些都没有人看到。”

所以,走过了“非典”型创业的张员,开始了他的非“典型”创业。

2015年年末,张员将旗下所有团购类项目全部关停,退出了乌烟瘴气的价格战。

之后,张员的“逸丝风尚”在百度糯米重新上线,一张单子一张单子重新做起,尽管未占据先发优势,但张员对结果还是挺满意的:“上线大半年了,效果非常好。”比起慌慌张张地乱跑,张员更喜欢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路的感觉。

除了北京的36家门店之外,逸丝风尚在贵州、郑州的分店也将开张营业,张员的这一场非“典型”创业,终于结出了一个又一个果实。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应该是帮助行业获得良性发展的,作为手艺人我们是需要互联网的,客户也需要更多的手艺人供他了解和参考,像百度本地直通车等线上导流带来客户,但线下服务是重点,”对于互联网能带来的作用,张员的思考是,“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线下的服务才是核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