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Siri究竟都会说些什么?来看看为Siri设计的台词
很多人都听过 Siri 的回复“对不起,我不太明白”,也有很多人记录下它的 beatbox 和诗歌朗诵,或者它如何毫不客气但极度圆滑地回应你的表白。有一个对话也很有名:如果你问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它则会援引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梗:“42。”
在Google 上,关于Siri 性格的形容词大多是 sassy 和 snarky。毫无疑问,除了温和友好以外,Siri 有了区别于其他语音助手的“特质”,进一步说,即是它的“性格”。和人类的性格不同,它的性格仍然是被编程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 AI 助手的妙言妙语是通过程序写好的,但程序的另一端是冥思苦想的创意人员,他们像掌控着人物的小说家,雕琢着与未知人类可能发生的对话——以及发生的逻辑。
AI 的性格塑造和小说人物或真实人类拥有的人格都不太一样,它是一个新的范式。比如对于小说中的人物,道德上我们会更加宽容;对 AI 则不是,人们不会创造出道德败坏的 AI;真实的人类有触觉和感受,会有生老病死,而 AI 又不会。至于相似之处,AI 性格和真实的人格就有很多相似了,我们可以想想看,平时我们愿意和哪种人打交道?现实生活中哪种人格比较讨喜?在 AI 中也会是一样的。具体的品质可能有:聪明、忠诚、幽默感、同理心等等。
虚构人物能够使我们愉悦、让我们产生代入感,但不总是会引领、激励我们——这并不是他们的任务。但 AI 不同,它们是有可能通过示范性行为来引领人类的,比方说通过它们与我们交流、发生联结的方式。
如果要形成性格,需要一个背景故事(backstory)和一套信仰体系(belief system)。它需要一个原始的故事——它从哪里来,为什么创造了它,它的发展状况和个人历史(即使是很简略的历史),然后还要有一套信仰体系。这样的信仰体系可能是它从它的创造者处继承来的,或者根据它自己的经历渐渐形成的。从这些信念中你会把握到它的性格特点和一些个人观点,然后你再为它加入一些好玩的东西,例如它的怪癖和奇想。
AI 背后的创意工作者都应该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群非常多元化的用户。 拿 AI 对情绪的反应举个例子好了。美国人通常不太喜欢负面情绪。而在一些其他的文化里,有长时间的正式的仪式来抒发悲伤或是哀悼的情绪,例如灾难以后的悼念仪式、逝者的葬礼等等,这些(负面情绪)是可以的。但在美国,在处理这些消极的情感时会有巨大的不适,人们会本能地去“疗愈(fix)”这些情绪,或者帮助某人从消极状态中走出来。所以如果一个人对 AI 说“我很生气”或者“我很伤心”,我们应该有一些安慰的、支持性的回应,而不是马上说“我怎么才能够治愈你,帮你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当人们首先接触到 AI 的时候,他们有很多有趣的想法,比如“喔!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像 T 先生(Mr.T,著名美国演员,以他独有的发型、金项链和硬汉形象而著称)那样的 AI!”或者“我们应该造一个不停抖机灵的 AI!”但问题在于,创造一个电视上那种把你逗笑的声音,和创造一个你能够与之共同生活、朝夕相处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搞笑的声音很快就会惹人生气。同时,一个无聊且无害的 AI 也并不讨人喜欢,你会觉得它根本没有个性嘛。如果没有任何情感依附,人们很快就会感到无聊,会毫不犹豫地抛下它去寻找下一个新鲜玩意了。所以这两种有点像短期恋爱和长期婚姻的区别。正如我们所知的……婚姻总是很难维系!我现在能够创造出 10 种有趣、搞笑的声音,人们听到会很愉悦。但真正的考验是,一天天过去人们是否还会喜欢这个声音,3 年后呢?一味将机器拟人化并不能成就理想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还是需求导向的。
AI 还不能自然地理解人类语言。这是很困难的,比我们想得困难得多。在我们的停顿、迟疑、一连串不停歇的语句,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语法、口音和交谈时的背景音干扰下,我们人类还是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真的非常神奇。但机器就不能。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需要提高 AI 的理解能力。理解只是这场战役的开始,没有理解力,其他一切都跟不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