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腐败频发,原因何在?

企业内部腐败频发,原因何在?
2021年05月17日 06:59 洞见学堂

作者:谢晨颖

单位: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

导读

内部腐败是企业的一大毒瘤,对于企业来说,腐败不仅是道德问题、违法犯罪问题,更是成本与效益之间权衡的经济问题。短期来看,腐败会抑制企业经营绩效的增长;长期来看,腐败影响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反腐固然重要,但企业首先要分析内部腐败产生的原因,找出腐败问题的根源,才能针对性的进行腐败的预防和治理。

一、企业内部腐败频发

近年来,企业内部腐败问题日渐突出,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更是重灾区。

《2020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反腐报告》显示,从2015年至2020上半年的5年半时间里,共有27家互联网公司曝出了超过360起腐败舞弊案件。其中2019年被视为互联网行业反腐风暴的开端,年内互联网行业内的18家企业共曝出超过190起反腐案件,涉及员工数量超过400名。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资源密集、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也是腐败高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0年共有10余家房企公开内部反腐动作,包括万达、保利、融创、绿地、龙光、雅居乐、旭辉等知名房企,腐败行为多发生于营销环节。

2019年6月,融创中国旗下无锡和上海公司发生贪腐事件,两位营销总涉嫌通过倒卖内部房源和特价房牟利,被公司发现并向警方报案,涉案值超亿元。

2019年8月30日,万达于内部公告称,经集团审计中心查实,4名管理人员严重违反集团制度,向商户、供方及员工索贿,金额巨大,已涉嫌犯罪。涉及金额总数近亿元。

2019年9月,复星旗下海南亚特兰蒂斯商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及其两名下属将部分公寓与别墅加价出售给购房者,以此获利近两亿元。

2020年11月,旭辉集团通报,其皖赣区域集团原营销总监吴某与其家属梁某及外部中介倒卖内部房源和特价房,收取客户“号头费”。

二、企业内部腐败原因

(一)企业层面

1. 内部权力配置失衡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企业的责任和权利配置出现问题,关键岗位的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掌握过多的资源,就极易滋生腐败。管理层权力理论也表明,管理层权力越大,权力寻租就越严重,奢靡的在职消费就越容易出现,越有动机去谋取超额回报,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

2.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财务、采购、物流、供应、销售、招聘等业务流程是腐败的高发环节,这些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给有一定权力的员工创造了腐败的机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通常发展较快,短时间内快速膨胀为市值百亿甚至是千亿的公司,但高速成长的同时却忽视了规范化的制度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互联网行业成为内部腐败重灾区的一大重要原因。

3. 监督体系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

当权力失去了监督,腐败便容易发生。一些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存在漏洞,让员工钻了空子,即使他们的行为对公司利益造成了损害,企业也无法对其进行惩处。尤其是隐性腐败,因未突破法律监管底线,企业往往疏于监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者即使有监督部门也形同虚设,才导致内部腐败问题频发。同时,企业的内部监督缺乏主动性,被动监督多,偏重事后调查,而忽视事前的防范和约束。

4. 企业默许腐败,选择性忽视

腐败会造成损失,但反腐也有成本,当反腐的成本可能高于腐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企业往往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性的忽视腐败行为。还有企业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对一些关键部门、核心员工不敢动,默许他们腐败。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不敢大张旗鼓反腐败,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坏事传千里”,往往在内部暗地解决,比如开除员工,让“肉烂在锅里”。这其实都是在变相的助推腐败行为,无法对员工起到威慑作用,会诱发更多人进行腐败,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5. 治理不严、处罚力度低

显性腐败触犯了相关法律和条例,相对监管较严格,但显性腐败的打击力度却存在惩戒不足的情况,表现在罚款力度较轻,仅对腐败人员降级处置。当腐败的得到的预期收益大于腐败可能产生违法成本时,使人更愿意承担风险,从而做出腐败的决策。其次,处罚力度不足无法对腐败者产生威慑力,难以断绝腐败的念头,可能会导致二次腐败。

  6. 薪酬激励不足与滞后

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由于工资不高,更容易引发腐败。因为较低的薪酬不能满足员工的现实诉求,他们便会通过职业消费、贪污受贿等替代性方式“补偿自己”。正所谓“高薪养廉”, 高薪增加了腐败者的机会成本,如果员工对于个人工作报酬满意,他们自然不会置职业生涯于不顾,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当然高薪也不能完全杜绝腐败,毕竟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

其次,虽然股权激励计划在企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但“现金为王”、“期货不如现货”等思想根深蒂固,员工可能因追求短期的货币薪酬而做出腐败行为。因此,股权激励的时间越长,员工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7. 廉政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的廉洁、诚信氛围至关重要,贪腐风气蔓延是廉政文化建设不足的体现。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滞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遵纪守法、反腐倡廉的宣传工作不到位,重形式、走过场、轻效果,导致员工对腐败问题概念不清,对腐败的界限不明,员工主观上没有意识到内部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红线意识,增加了员工违法犯罪的概率。

(二)员工层面

1. 欲望驱动,人性使然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商业中,“有人的地方就有腐败”,这是人性决定的。上文提及,薪酬激励不足、员工的现实诉求得不到满足,更容易诱发员工的腐败行为。但提高薪酬也不一定可以完全遏制腐败,如果人的欲望主要集中在利益上,随着利益激励不断增加,人的欲望也会不断的膨胀,对于物质继续产生更高的诉求,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腐败行为。如在薪酬水平较高的互联网行业,高管腐败现象仍屡见不鲜。

2. 三观扭曲,思想滑坡

除了无法克制自身的欲望,三观不正也是导致腐败的内在动因。极端个人主义是腐败的主要思想根源,极端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 想法摄取和扩大个人的特殊利益, 甚至不惜违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此外,原本三观正确的人如果受到外界不正之风、职场潜规则等不良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价值观也会产生扭曲,思想上发生蜕变堕落,面对巨大的诱惑时私欲膨胀,诱发腐败行为。

小结

综上,腐败行为的生成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腐败者内在动因与外界诱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欲望生成、三观扭曲是内在动因,权力过大、激励不足等是导火索,制度漏洞、监督不力、惩戒不严等是催化剂。仅仅因为欲望、人性的问题还不足以驱动腐败的生成,企业内部腐败一定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给员工创造了腐败的机会,加之惩戒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最终诱发腐败行为。因此,有效预防腐败不能仅靠单一手段,既要通过道德教育、价值观引导员工,也要通过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监督检查约束员工,更要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威慑员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