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一哥张磊和VC一哥沈南鹏

PE一哥张磊和VC一哥沈南鹏
2021年02月20日 20:00 抱檏財經

作者:林楚城 来源:做时间的朋友2019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的创始人,是VC的一哥。VC也就是“风险投资”的意思,是在企业刚刚起步时的投资,收益高,但风险大。

张磊,高瓴资本的创始人,是PE的一哥。PE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意思,一般在企业发展成长阶段的投资,风险较小,但收益通常比VC弱一点。

作为两个领域的一哥,沈南鹏和张磊的地位,在这张照片中可见一二。

1米80的沈南鹏,连续三年位列《福布斯创投榜单》全球第一,百亿身家。

沈南鹏出生于1967年,老家是浙江海宁,和金庸是老乡这世界真的有天赋这回事儿,比如沈南鹏,不用母亲管,学习成绩便轻轻松松碾压所有同龄人,而他对数学更是着迷,求学时的他,曾一度幻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陈景润。中考时,一共6门课,满分600分。沈南鹏考了596分,全上海最高分,但因为4分的失误,小沈同学还自我检讨了一下。直到后来他去耶鲁留学,和全球精英共处一室时,他才感慨到:“原来比我聪明的人太多太多......”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在参观中福会少年宫时,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上海的领导们马上响应号召,组织工作组,一把手亲自监督,要搞一个“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17岁的沈南鹏,作为上海二中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有一个比他小一点的孩子坐在旁边,手法娴熟,技术精湛。两个孩子很快聊到了一起,沈南鹏得知对方只有15岁,名字叫做,梁建章。两个懵懂少年,可能不会想到,20年后,他们将深深的改变这个世界。

这次比赛也改变了沈南鹏的命运,沈南鹏得了第一名,保送到了上海交大。

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外贸局公务员,母亲是一名律师。

张磊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佳。考初中时,分数线是140分,而他考了141分,就多了1分,差点成了辍学少年。

至于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学霸,张磊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施一公。施一公是中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总之在中国知识领域牛的一比。而施一公就是驻马店人,还是张磊高中的学长,张磊看了施一公写的一些文章后,很受感动,觉得人生苦短,要整就整大事。

于是,拼命学习,高考时,放了个大招,成为1990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

1989年7月15日,沈南鹏揣着300美元,来到了纽约。

他完成了交大的学业,想继续深造数学,于是数学排名前10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沈南鹏的首选。

这段时光,沈南鹏很少提起,他只说过两件事。

一是,从住所到哥伦比亚大学,要路过华尔街,他经常会看到那片繁华的景象。

二是,同学们都比自己牛逼,他亲眼看到有一位天赋很高的同学,在图书馆,从下午 2:00一动不动,坐到晚上 10:00。

沈南鹏问自己,有他的天赋吗?

答案是,没有。

又问自己,能像他那样坐的住吗?

答案是,不能。

沈南鹏决定面对现实,放弃数学梦,可是接下来如何选择?

他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继续发挥数学优势的领域。

此时,路过华尔街时的场景浮现脑海,他在脑中做了一系列的计算后,决定去耶鲁大学学习商业,毕业后再去华尔街找工作。

1998年,张磊脱产前往耶鲁深造张磊到了耶鲁后,遇到了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这可是位可以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大神,不仅理论功底深厚,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

当时的张磊,需要一边上学一边实习赚钱,但是找不到工作,大卫·史文森便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耶鲁投资办公室试用。当时,给了他一个木林行业的行业研究项目,几周过去,张磊拿出一份报告,足足有2.5厘米厚,这差不多是一本书的厚度。

报告中也体现他不少独到的洞见,这种扎实的分析能力与态度,与大卫·史文森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卫老师对他另眼相待,不仅传授了自己的毕生所学,还在张磊回国创立高瓴资本时,最早投资了2000万美金给张磊,也是高瓴资本最原始的一笔资金。

做大事,就要遵循自己。什么叫遵循自己?就是不要学别人,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遵循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就行了。沈南鹏和张磊便是如此。

沈南鹏数学天才,妥妥的理科男,凡事讲究逻辑,数据,说话时言简意赅。

张磊是文科状元,对哲史都有研究,擅于演讲,说服别人。

你看看他们的演讲,风格差别就挺大。

在一次论坛上,沈南鹏谈企业发展和投资的相似处,他总结了5点:

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牛顿第一定律);

始于精简,保持精简(牛顿第二定律,F=MA);

在压力下发展(理想气体定律,PV=nrT);

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机械杠杆定律,M1 x a = M2 x b);

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无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类似的主题,张磊是这么说的:

其实就只有三个哲学:

一是,守正用奇;

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三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三句话分别源自《道德经》、《论语》、《史记》,孕育着大智慧。

牛掰,感觉才华已经从他碗里跳了出来。

实际上,采访张磊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采访记者没点国学功底,整个现场都会被整得很诡异。

某家财经频道去采访张磊,当问到投资和人生的关系时,张磊洋洋洒洒讲了很久,从道法术的层面,剖析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差异,以及大道平衡的辩证关系。

采访记者陷入到“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迷思中。

等到迷糊劲过了,看了看表,发现采访时间快结束了,而这才是第一个问题......

当然,采访沈南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财经杂志对他进行过一次专访,前面都是关于投资和管理的问答,也许记者想敲开沈南鹏的心扉,便问到:你是否偶尔感到虚无?

沈南鹏反问到:虚无是什么意思? 

空气在尴尬中凝结,窗外仿佛传来了乌鸦的鸣叫......

其实无论尴不尴尬,遵循自己都是一个最优选择,因为总会有人为你的特长叫好。

高级打工仔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代表团访问华尔街,总经理夏斌邀请华尔街的中国小伙伴们聚会,沈南鹏也在其中。

此时此刻,中国成为华尔街最重要的目标市场,而在华尔街的中国人更成了香饽饽,想想也是,同时了解中国和华尔街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据说,有一次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在电梯门口看到沈南鹏,不但请他先上,还亲切的问他来自中国哪里。沈南鹏的邮箱每天也收到了海量的猎头邀请,最后他选择了雷曼兄弟。

1994年,沈南鹏就任香港地区的负责人。

那时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

成功操作了几单后,他在业内名声大起,1998年,又被德意志银行挖走。

此时的沈南鹏32岁,春风得意,因为他是德意志银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还亲手把近10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显然沈南鹏不是一般人,他想玩的更大一点,而这个机会就在不远处等着他。

1999年2月的一天,沈南鹏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张罗了一桌饭局,其中竟然有梁建章,那位曾经和沈南鹏同场竞技的电脑小天才......梁建章也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了十几年,目睹了硅谷的崛起,所以提议是不是搞点啥和互联网沾边的东西。

沈南鹏和季琦马上响应。

他们讨论了很多模式,比如想做中国版的亚马逊和宜家,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物流无法支撑,只能作罢。想做网络招聘和电子商务,但是考虑到新浪和网易的体量这么大,怎么搞得过人家?

沈南鹏说在美国有一家叫“亿客行(Expedia)”的公司,做互联网旅游,很成功,所以在中国做类似的事儿应该也可以。大家觉得可以,很兴奋,决定马上整起来,可是很快他们想到一个问题:他们3个人没有一个懂旅游的。没有可以找嘛,很快他们找到上海交大的校友范敏,他恰恰是旅游行业的。此时,携程四君子凑齐,每人投资200万。

1999年5月,上海徐家汇气象大楼的17层,携程网成立了。

经过4年的运作,沈南鹏轻车熟路的把携程“搬运”到了美国资本市场。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上市,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携程4君子便赚翻了天。

财富是有磁性的,财富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财富,如此反复。

在经营携程时,产生了大量后台数据,季琦和沈南鹏很快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商机。他们发现,很多顾客对什么星级酒店并不在乎,面积大小也不在乎,很多人只在乎两件事:价格和卫生。

他们后台可以看到一家叫做“锦江之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生意火爆,于是他们决定也做一家类似的,价格便宜,还要给人温馨清洁的感觉,如同在家一样的舒服。所以,他们给这家酒店起名“如家”。

2006年10月26日,沈南鹏再次来到纳斯达克敲钟,这次他带来的产品是如家。

有人给沈南鹏算过账,携程和如家的上市,应该能给他带来20亿的财富。

2005 年,一个魔幻的年份。沈南鹏联合美国红杉资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耶鲁归来的张磊,成立了高瓴资本。

刚开始的张磊,资金实在少的可怜,张磊只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all in 一个项目。他找了半天,终于看中了一个,就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腾讯,于是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押了上去。这笔投资如今升值了200倍,但在当时,却成为了圈内的笑柄,大家对张磊的评价是:人傻钱多的学院派玩家。

因为在2005年,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腾讯绝对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

当时的腾讯并没有实打实的盈利产品,核心产品QQ除了接点小广告,没啥盈利模式,就是靠接一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勉强度日。

业绩上不去,投资人不乐意了,在香港的股价一直跌,腾讯无奈之下,花10亿港币,回购自己的股票。

盈利水平上不去,这是内忧,而外患更严峻。

当时的马化腾面临两个强大的对手,就是网易的丁磊和微软的比尔·盖茨。

网易推出网易泡泡,对QQ进行了“无差异化的跟进战略”。

而比尔·盖茨亲自跑到中国,为自己的通讯软件MSN打气,MSN和QQ是死对头,只有一个能活下来。

《证券时报》曾有一篇报道,说当时全中国有200多款类似QQ的产品,所以说,当时的腾讯真的处在生死边缘。

那张磊为啥还要下注腾讯呢?

他说自己是认真调研过的,当时大家对QQ用户的印象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

他身边竟然没一个人用QQ,大家都用MSN。

于是,他就跑去各个地方调研。

他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义乌小商品城,每个摊主递来的名片上都有QQ号,甚至连招商办,也有自己的QQ号。

这时张磊意识到,QQ对这个社会的覆盖和影响超出了很多人的判断。

而张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调研的那段时间,腾讯副总裁吴宵光,正在研究QQ的会员模式;而腾讯的首席投资官刘炽平,正在和广州一个叫张小龙的人谈判。而这两件事,决定了腾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2010年,37岁的刘强东和他的京东,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京东盈利水平堪忧,而刘强东突发奇想,希望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这种“重模式”在投资人面前太不讨喜了。所以,求爷爷告奶奶,刘强东始终凑不齐投资款。在一次论坛上,刘强东见到了人民大学的校友张磊,如同遇见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后来,在平安国金大厦,刘强东向张磊介绍了京东下一步建物流的规划,希望张磊的高瓴资本来投点资。

张磊问,“需要多少?”

刘强东咬了咬牙说,“大概7500万......美金。”

张磊说,“好啊,我投,3亿美金,如何?”

幸福来的太突然,刘强东感到一阵眩晕:“这个么,太多了,我只需要7500万元美金就行。”

对面的张磊却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要么就投3亿美金,要么1分钱都不投。

其实当时这笔投资对于张磊也是豪赌,如果失败,高瓴全军覆没。

在高瓴内部也有大分歧,但是张磊有自己的理由。

他说,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公开表达过一个遗憾:

亚马逊壮大后,发现没有自己的物流,而此时UPS(美国快递公司)已经太过强大,收购不了,也无法另起炉灶......

因此张磊笃定,刘强东现在这套玩法就是“亚马逊+UPS”啊,肯定有搞头。

果然,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美元飙升至39亿美金,张磊又赌赢了。

15年一晃而过,同年成立的红杉和高瓴成为中国投资界最耀眼的双子星。

沈南鹏领衔的红杉,一口气投资了500家企业,已经有近60家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老板也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

红杉不仅包揽了中国前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还是唯一一个同时投资了TMDP(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拼多多)的公司。

张磊领衔的高瓴,基金规模从原始的2000万美元,已经飙升到如今的600亿美元,增长了3000倍。事实上,高瓴连续多年都是亚洲的最大基金。 

非常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经常合作投资,一共合作了44次,红杉是高瓴合作次数最多的投资机构。

本来以为合作的领域一定是互联网或者电商类的,没想到竟然是,医疗领域。

看来这是两家资本巨头的共识,除了双方的合作,在这个领域他们也各有侧重,沈南鹏把“AI+医疗”的公司基本上投了个遍。而张磊则继续剑走偏锋,他重仓的是宠物医疗,收购了包括“瑞鹏”在内的很多宠物医院。曾有手下问他原因,他说: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个可以确定的趋势,宠物市场将会大到不可思议......你看,投资这事儿还真是需要一些想象力。

沈南鹏和张磊,有一点他俩极其相似,那就是:重仓中国。

张磊曾说,高瓴最大的成功,就是对中国市场坚定不移的看好。

他说:

在中国这个舞台上,工业化、城镇化、互联网化、科技化同时在上演,你会看到做网络的扎克伯格、做钢铁的卡耐基、做石油的洛克菲勒同时登上舞台,这太不可思议了。

而就在前不久,沈南鹏和黑石集团的苏世民对话,当被问到红杉下一步的策略时,沈南鹏说:

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加倍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过年囤好货

46°纯粮食酒 -

抱朴酒 · 茅台镇匠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