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据资源入表的文化样本

打造数据资源入表的文化样本
2024年05月06日 12:36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伏羲云微信公众号

4月24至26日,文化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研讨班在南京举办。本次研讨班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指导,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广电、出版、报业、文旅、数字科技、高校等行业的六十余位代表参加研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数字财务研究所黄燕飞博士、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昆、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王晨院长、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梁潇、同方知网数字出版中心(数据要素产业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专家尹晖、北京玖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薛晓鹏等作为嘉宾,围绕数据资源入表的政策解读、技术逻辑、实施路径及会计处理实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葛艳聪、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李军、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文化数字部经理袁显、江苏开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平等分享了典型案例。研讨期间,与会人员到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研讨活动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凯主持,高书生副主任参加互动交流。参加研讨活动的与会人员认为,本次研讨活动的日程安排紧凑、合理,从宏观政策到实务操作,从政策解读到案例分享,循序渐进,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既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理清了数据资源入表的思路,又掌握了会计处理的步骤,真可谓“带着问题来、揣着答案回”。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凯主持会议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参与讨论

区分了数据资源入表与数据资产评估

黄燕飞指出,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一字之差其实还是有差异性的,会计上用的是数据资源,因为在会计上要称为资产,要符合会计上的资产定义,符合会计上资产确认的条件,并且要按照会计上某一个具体准则,或者是某一个专门的会计制度,它才能记入会计上的资产。《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其实隐含的意思应该是探索数据资源入资产负债表的新模式;《“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数据资源入表的基础是历史成本,企业不能以评估得出的金额直接作为入账或调账的依据。山东高速集团首批数据资源入表,入表了351万,但评估价是7200万,也就是说是不能以评估价作为入账基础的,还要以历史成本来计量。数据资产评估肯定有用,因为评估对不是特别清楚数据价值的机构来说,可以用评估的方式来得出一个可能的价值,在做交易或者授权时心里有底。

王昆指出,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之间存在区别,数据资源更侧重于数据的集合和原始状态,数据资产则强调数据的潜在或实际的经济价值。不是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成为数据资产,只有那些经过有效管理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才能转化为数据资产。应澄清实务中常见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只要做评估,数据资产都能翻番的往上涨。财政部强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未改变资产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符合入表条件的数据资源,计量基础仍是历史成本。数据资源入表并没有创建新的准则,实际上是融入了原先的无形资产准则和存货准则。到目前为止,无形资产准则和存货准则从来没有说是按照公允价格计价,仍是历史成本计价。

文化数据具有鲜明的供给性特

张旭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三类要素里,数据和语料占了很大的比重,百模大战或千模大战最后战的是谁有更多的高质量的数据。我们有数据,而且是高质量的数据,来源于精心策划编辑的书籍文献,经过认真选题的、三审三校的、正式出版的最高质量的数据。

葛艳聪指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数字资源建设,基于出版社历年来整理的珍贵文献,

形成了1+4+n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平台。

1是一个总平台: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实现一个平台、一套标准、一站式可跨库检索,

4是4个骨干资源型大型数据库:古籍资源库、民国图书库、近代报纸库、民国期刊库,

N是若干个专题库、知识库:包括中华再造善本库、红色文献库、中国影印古籍丛书库、中国历代人物传记库、永乐大典高清影像库、古籍图典资源库、中国传统建筑图档复合应用平台、北京古建遗迹大观、寺庙碑刻数据库、鲁迅手稿高清数据库、印谱知识与印章识别系统、中国家风家训数据库等多个项目。

李军指出,南京具有3100年建城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天下文枢”之称。南京文投集团依托算法模型,关联分散在市档案馆、市方志办、南京出版社等各文化机构的海量数据资源,打造了“南京文化大数据母库”;按照文保、名人、非遗等线索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标注,从而形成高度结构化、关联化、标准化的“南京文化大数据金库”。有关专业机构全面梳理了“南京文化大数据金库” 的数据来源、数据权属、加工方式、运营方式、治理规则等,出具了“南京文化大数据金库”入表会计科目“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的专项意见,成为江苏省文化资源数据入表“第一单”。

文化行业具备数据资源入表的所有业务模式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王昆和黄燕飞把数据资源的经济利益实现模式概括为三类:

一是内部用途,即同自身积累的数据同其他数据相结合,服务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或者管理活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基于其非实物性,当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

二是提供服务,即利用相关数据资源,经过汇总、分析等形成其他主体所需要的新数据,并通过调用数据接口API的方式提供查询或者验证服务。所利用的数据资源在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通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三是直接出售,即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清洗、标注等等,加工后出售给其他的企业。如果企业持有相关数据资源的最终目的即是为了对外出售,且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当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作为存货予以确认。

葛艳聪指出,作为出版企业,我们不断探索怎样通过数据资源入表促进企业发展。按照会计准则和暂行规定的要求,我们梳理了数据资源,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数据库产品,是在自有资源或者购买资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的权属是清晰的,目标客户是明确的,而且预期也能实现一定的销售,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我们认为数据库产品是符合数据资源入表的相关要求的。

第二类是从数据库产品中抽取出来的数据内容和数据元素,比如将民国图书数据库、近代报纸数据库形成的语料,可以用于大模型训练的,目前市场上也有采购意向,会计处理上的难题是它的成本已经归集在数据库产品了,需要从数据库产品中分摊出来。

第三类是尚未形成产品的数据资源,比如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非排他性的数据资源,只要找到明确的应用场景或者是业务模式,也可以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

袁显分享了“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的经验。大展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让充满诗意的传统绘画与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交汇,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理念持续引领美术创新发展。江苏有线正在推进“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艺术作品的版权登记,在江苏省文交所平台开设数据超市,开展文化数据交易,并推进大展文化数据资源入表,最大程度挖掘大展文化内容价值。

是计入无形资产还是存货

针对大家提出的如何确定数据资源入表是计入无形资产科目还是存货科目,黄燕飞和王昆均给出了建议。

黄燕飞首先给出了一个简易判别方式:数据资源如果是生产资料,大概率可能是存货;如果是生产工具,大概率是无形资产。

王昆指出,数据资源入表到底是计入无形资产科目还是存货科目,本质上要看企业在对外服务或者交易的过程中,数据产品权属是否发生转移或是否形成买断式交易。

对于计入存货好还是计入无形资产好的提问,黄燕飞分析,从会计上来说,与无形资产相应的成本是分期结算的,对利润表的冲击可能会小一点。

数据资源入表的解决方案

张旭分享了知网数据资产化的解决方案,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数据资源化,将分散、无序的原始数据收集、处理并转化为有组织、易于访问和分析的格式的过程,这是数据资产化之路的第一步。主要动作包括数据资源收集、资源安全设计和数据资源治理。

二是数据产品化,以数据价值发现为目标,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和场景,对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多种形式的程序、结果数据或根据数据产品形成的结果性文件等。主要动作包括产品设计开发、产品数据信息收集和相关费用计价。

三是数据资产化,数据产品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进而在会计系统中“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主要动作包括质量评估、合规性评估、数据产品价值评估和流通及交易管理。

薛晓鹏分享了为文化机构数据资源入表提供的文化数据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的核心功能:

一是数据资源管理,帮助文化机构从源头理清数据资源范围、数据权属以及形成数据资产的相关数据处理环节,整个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是数据资产规划,对确认为数据资产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资产化相关信息维护,包括资产来源、用途,确认存货还是无形资产,整个数据资产化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成本归集,配置相应的成本归集模型,包括数据采集、脱敏、清洗、标准化、存储、加工以及数据安全等,并支持成本分摊配置,系统自动化分摊等;

四是数据资产台账,数据资源被确认为数据资产后,标志着该资产进行中重要的后续计量阶段的管理,包括资产处置、摊销、减值等等;

五是披露报表管理,根据相应确认财务科目生成对应的资产台账,支持披露报表生成能力,各种格式导出,为财务入账和信息披露服务。

李建平分享了媒体数据资产智能评价系统,该系统将全国广电和媒体行业多年积累的海量音视频、图文等数据要素转化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为数据资源入表迈出关键一步,真正激活备受关注的数据要素市场。

梁潇展示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交易平台解决企业数据流通环节中的“堵点”问题,帮助文化企业实现文化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转变。交易平台提供登记确权、信息披露、挂牌交易和交易见证等多项服务。

王晨深入分析了文化艺术数据所面临的隐私、版权和数据整合的挑战。尹晖指出,数据确权数据是数据资源入表不可逾越的步骤。可信版权链将原来高成本低效率的线下确权流程完全数字化、线上化,将作品存证、版权注册、版权转让与许可、版权纠纷调解与法律维权完全线上化,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认证技术保证了版权信息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赖。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专家尹晖

不打无准备之杖

黄燕飞指出,《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从印发到实施,只有4个月时间。调研过程中得知,企业还没有准备好,包括数据资源的归集整理、数据资源的目录、数据治理等都没有准备好。

王昆对文化行业做出提示:

第一,价值数据定位。基于文化行业的特点,成立包含市场、业务、财务、IT等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对企业现有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以数据交易市场支撑下的“直接出售”模式为优先考虑的方向,定位价值数据。

第二,数据资源拥有或控制合法性的判断。定位价值数据后,要从数据产生的源头开始综合判断其合法性,且兼顾输出的合法性,是否具备充分的处置权。必要时,修改完善版权购买协议、知识产权授予协议等格式合同相关条款,确保拥有其数字化开发权。正式交易前,需考虑确权安排以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第三,数据资源标准化。文化行业数据普遍呈现内容多,涉及范围广,数据存储不统一的问题,数据标准化的难度较大。要充分利用数据技术和工具,完成数据脱敏、清洗、标注、整合、分析、可视化等加工过程,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适配行业相关标准化政策文件,确保其具备可用性、交易性,价值能得以呈现。

第四,推动交易落地。可考虑分批实施,尽快推动成熟的数据资源形成交易,支撑数据资产入表的重大会计判断,防范监管风险,为数据资源资本化减轻压力,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结合首批数据资源的挖掘梳理,建立相应的业务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借助信息系统技术完善相关的业务及财务流程,支撑数据资产会计相关工作。同时,确立企业的数据资源整体战略,持续发挥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助力企业成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