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道歉两次! 炸醒整个AI圈的Manus,先“炸伤”了自己?

一天道歉两次! 炸醒整个AI圈的Manus,先“炸伤”了自己?
2025年03月07日 10:30 日常科技事

最近AI圈子炸开了锅,Manus这款AI智能体一夜之间成了科技界的焦点。3月6日,中国团队Monica正式推出Manus,据说它在GAIA基准测试中表现不俗,甚至有人传言其能力超越了OpenAI的同级别大模型。

这一下,整个市场都疯了——二手交易平台上的邀请码被炒到5万元,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纷纷涨停。这场景,像极了过去互联网风口上那些“神秘新秀”登场时的狂热。

但这股热度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因为采用邀请码内测,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机会亲自体验,连不少业内人士都对它的真实能力表示怀疑。“神秘感”一下子变成了“饥饿营销”的嫌疑,网友们纷纷质疑这是不是又一场资本运作的游戏。

面对舆论压力,Manus AI合伙人张涛在社交媒体上急忙解释,强调“没有投入市场推广预算”,邀请码制度只是因为服务器容量有限。

按照官方介绍,Manus并不是普通的AI助手,而是一个真正具备自主性、能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AI代理。

它可以帮用户做旅行规划、财报分析、PPT制作等,甚至直接生成完整的方案,就像一个全能型私人助理,号称让AI真正做到“代劳”而不是“辅助”。

然而,市场的反馈却截然不同。部分科技媒体和知名KOL纷纷吹捧,甚至把Manus称为“AI Agent GPT时刻”的象征。

但另一边,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一位知名科技博主搜了一圈,发现Manus在国外几乎没什么讨论度,唯一能找到的是官方YouTube上一条播放量寥寥的视频。

这种状况,让人不禁怀疑:Manus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秀?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反应也十分迅猛。华泰计算机团队等券商机构迅速发布研报,称Manus突破了AI Agent交互的关键瓶颈,可能会成为推动AI生态前进的重要推手。

于是,新开普、汉得信息、鼎捷数智等概念股迅速涨停,市场一片沸腾。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张涛不得不再次发声,承认团队确实低估了市场热情,原本只是想低调测试产品,没想到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

他向用户道歉,并承诺会逐步扩大内测规模,让更多人体验到Manus的实际能力。

但实际测试结果并不如预期。新浪科技的体验发现,由于Manus官网主要面向海外用户,加上邀请码的限制,许多用户连注册都失败了。

一些内部测试用户更是直言,任务处理速度远不及宣传的那么强悍,有人等了一个半小时,进度还没完成一半。对于这些问题,Manus官方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改进方案。

Manus的幕后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成立于2024年秋季,并已完成A轮融资,拿下了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的资金。

创始人肖弘和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均是连续创业者,曾在微信生态和浏览器技术领域颇有建树。

业内人士认为,Manus的爆火并不意外,这其实反映了市场对AI Agent产品的高度期待。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让人们对本土AI的信心大增,各大厂商纷纷入局,想抢占这块市场。而现在的焦点就是——谁能真正打造出一款颠覆用户体验的AI超级应用?

Manus的横空出世,是机会,也是挑战。它能否真正成为AI Agent时代的标杆,还是会因营销过度、技术不给力而“高开低走”?在这场AI竞赛里,Manus究竟是未来的领军者,还是昙花一现?一切还得交给时间去验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