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慧地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技术交流

北京“智慧地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技术交流
2020年04月08日 23:14 轨道世界

轨道世界 RailWorld

导读ID:RailWorld

北京“智慧地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技术交流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年第三期

文章编号:1673-4440(2020)03-0077-06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吴 昊

1 “智慧地铁”的发展背景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市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着力抓好组织实施新总规、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筹办好冬奥会“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轨道交通的智慧化,是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的有力抓手,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智慧地铁”致力于打造面向乘客、面向服务的智慧地铁,有助于加强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引领,进一步提升北京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实现北京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布局。

2 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过50年的发展,截止2018年底,北京轨道交通已建成线路22条,运营里程636.8 km。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过一千万人次,客流量全国排名第一,高峰在线车组720列,走行公里176万km,承担每日公共交通50%以上的乘客出行任务,成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北京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建设期,北京轨道交通在建及规划建设线路里程位列全国第一,已经进入信息化、多制式轨道交通的运营阶段,网络化集中管理需求显著。北京轨道交通的建设进程中,伴随着既有线路设备老化等问题,新建线路和既有线改造线路工程同时开展、同步进行。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城市交通的出行需求也体现出差异化,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交慢、地铁挤、开车堵”等问题日益突出。北京轨道交通目前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乘客服务、调度指挥、运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目前虽已在前端运营上实现了网络化运营,但尚未全面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服务设施智慧化程度不高,与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乘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各个运营、建设主体“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的乘客服务体系,缺乏合力。

二是目前虽已建立路网级调度指挥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以乘客为中心”的调度指挥及运营管理理念,缺乏主动识别风险隐患的手段,行车与客流匹配的数据分析支撑不足,行车组织灵活调整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尚未建立起“全网一体化管控”的设备系统管理理念,缺乏设备状态感知和故障预警的技术手段,对关键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管理能力不足,未形成设备管理、运维的综合管理体系。不同线路业务系统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功能需求互不相同,导致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四是在建设初期采用一线一批,一批一建的方式,信息系统随用随建,缺少统筹规划,存在信息孤岛严重、基础设施分散、网络资源浪费等问题;业务应用缺乏统一部署、数据缺乏集中管理。

五是北京轨道交通存在多家建设、运营主体,产业环境与国内其他城市存在差异,缺乏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的统筹考虑,亟待建立产业全链条整合机制,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3 北京“智慧地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基于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如人、车辆及设备设施、环境等——进行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协同运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技术等,建设具有一定自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持续进化的先进轨道交通,打造——倚“脸”出行、依“人”运营、以“云”支撑、一“脑”决策的首都“智慧化名片”,使北京轨道交通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慧轨道交通。

3.1 发展原则

3.1.1 坚持导向、创新引领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基于“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 结合,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实现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找准痛点、断点、梗阻点,明确途径和方法,全面推动智慧地铁建设。充分考虑“大、云、物、移、智”等先进信息技术,规划可扩展的智慧化体系架构,灵活支撑业务和管理发展,兼顾近期建设线路的可实施性;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

3.1.2 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立足“京津冀”国家战略,着眼首都发展大局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全局,开展顶层设计,实现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实现区域协同的先进轨道交通打下基础。根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推进智慧地铁行动,确保“智慧地铁”顺利实施。

3.1.3 统一标准、分期实施

统一智慧化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管理运行等标准,完善北京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相关标准及规范,保障建设和管理合理有序。考虑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整体布局和投资规划,结合新建线、既有线改造进程,按照急用先行、由点逐面的原则确定实施路线。

3.2 发展目标

打造基于多系统融合的全出行链智慧乘客服务、基于多维感知的智能车辆/设备运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专业综合精准智能车辆/设备维护、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建设、涵盖列控系统、车辆装备的智慧制造的5类智慧地铁应用体系。建设覆盖指挥中心、新建线、在建线、既有线改造的4类智慧地铁示范工程。构建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行业云平台、基础承载网3类智慧地铁基础平台。最终形成涵盖应用、基础支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一套智慧地铁标准体系。

4 北京“智慧地铁”的总体构想

打造一张北京智慧轨道交通蓝图,通过运行状态监测、视频图像监测、故障预警监测等信息采集的全覆盖,从“人、机、环”3个方面实现感知,依托有线承载网、无线接入网为各智慧应用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建设基于云架构的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实现轨道交通各种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打造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智能车辆/设备维护,智慧建设,智慧制造5类应用,建设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资产维修维护、安全保障全链条的集态势感知、辅助决策、调度指挥为一体的智慧轨道交通大脑,如图1所示。

4.1 智慧地铁功能应用示范

4.1.1 智慧乘客服务

通过整合轨道交通行业内各个信息服务渠道,搭建路网统一、多维度的乘客服务平台,为乘客提供全出行链的便捷服务及增值服务,为调度指挥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督及评价,形成政府及行业协同的服务链条,打造便捷的智慧乘客服务,实现基于多系统融合的全出行链智慧乘客服务应用体系。

4.1.2 智能车辆/设备运行

通过对乘客的状态感知,实现客流预测及监视,并对乘客进行诱导信息发布;升级路网调度指挥中心,接入客流数据,通过多维度显示行车、客流等信息实现路网全貌监视;通过预测客流定制行车组织方案,实现列车编组灵活调整以及基于互联互通的跨线运营,提升客流与运能的匹配能力;建立路网级设备管控中心,对关键设备集中监视、全程管控;研究单专业多线路管控(MSCADA、MFAS、MBAS)模式,形成高效应急处置统一调度,实现提质增效,打造基于多维感知的智能车辆/设备运行应用体系。

4.1.3 智能车辆/设备维修

建设企业级维护平台,整合运维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维资源配置,提升维修维护过程中的管控能力,支撑从“计划修”、“故障修”向“状态修”、“预测修”转变,实现维修维护过程可管可控;建立列车智能维护系统,对列车关键设备状态实时监测诊断及预警;将设备状态信息与资产信息的实时关联,确保账实相符,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专业综合精准智能车辆/设备维护应用体系。

4.1.4 智慧建设

以工序分解、进度控制为主线,投资管控为基础,施工管理为根本,调试移交管理为目标,质量安全管理为导向,实现对建设期合同、资产、安全、项目计划、进度、投资、质量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建设应用体系。

4.1.5 智慧制造

建设基于5G技术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提升系统可靠性,减少设备配置;新建轨道环境主动感知系统,对轨道运行区域入侵障碍物进行识别,实现主动预警和及时应对处置;新建车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对车厢内广播音量、温湿度、照度等智能调节,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打造涵盖列控系统、车辆装备的智慧制造应用体系。

4.2  智慧地铁基础平台

4.2.1  轨道交通数据中心

统筹轨道交通数据,建设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实现轨道交通各种大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同时为政府部门提供交通行政监管与科学决策服务、为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提供数据共享并提供相关数据应用服务、为乘客提供轨道交通信息和多元个性化服务、为其他交通业务应用提供一体化数据支撑。

4.2.2 轨道交通云平台

统一建设轨道交通云平台,最大限度优化利用资源,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效能。云平台向各业务应用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完善的安全防护及上述资源相关的运行维护等服务。云平台系统安全架构采用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3网体系结构,实现“网间隔离、网内防护”的统一防护。

4.2.3 基础承载网

优化轨道交通有线承载网及无线承载网,为各智慧应用提供数据传输通道,综合承载涉安及非涉安业务,保证列车控制信息、乘客服务信息、车载视频图像的下发和上传,并研究5G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业务应用。

4.3  智慧地铁工程示范应用

依托新建线路工程,实现对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智能车辆/设备维护等方面全方位智慧化工程示范应用;依托改造线路工程,实现智能车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部分智慧化升级工程示范应用;依托指挥中心升级工程完成智慧地铁路网级示范,对乘客、车辆运行、设备运转、车站设施、网络安全等状态全面感知,建设数据中心、云平台、基础承载网络3类智慧地铁基础平台,构建多模式、全覆盖的智慧地铁统一管理体系。

4.4  智慧地铁标准体系

统一应用标准、基础平台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形成一套智慧轨道交通标准体系,支撑智慧地铁相关业务有序发展。

5 预期效果及效益分析

通过对乘客沟通、乘客感知及指引、乘客宣传、智能安检及售检票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为乘客提供多系统融合的全出行链智慧乘客服务系统,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能力,增强乘客获得感。通过多线路行车调度共用大屏、成网设备调度集中、各线机房集中设置,实现未来线路的调度指挥整合,调度管理集约化,提质增效。通过整合和运用分析运维信息,不断优化运维资源配置,支撑维修从“计划修”、“故障修”向“状态修”、“预测修”的转变。通过车车通信、列车灵活编组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提升系统可靠性。通过搭建轨道交通行业云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建设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整合轨道交通行业数据,实现统一数据服务,为多元化乘客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通过对“智慧地铁”的创新发展探索及实践,集中轨道交通行业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源,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协调产、学、研、用等资源,统筹推进北京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应用成果转化及落地,促进行业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6 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各项业务需求的研究分析,以北京“智慧地铁”为例,提出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智能车辆/设备维修、智慧建设、智慧制造5类智慧地铁应用体系,建设覆盖指挥中心、新建线、在建线、既有线改造的4类智慧地铁示范工程。构建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行业云平台、基础承载网3类智慧地铁基础平台。最终形成涵盖应用、基础支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一套智慧地铁标准体系的“5431”的北京智慧轨道交通蓝图,满足轨道交通各类业务应用及创新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先进技术水平,对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对于智慧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基础[2019]190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S].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

[2]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2019]168号 关于研究北京市智慧交通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Z].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娄永梅,马申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信息安全设计与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8,15(2):37-42.

Lou Yongmei, Ma Shenrui. Information Security Design and Research on Rail Network Control Center for Urban Rail Transit[J].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8, 15(2): 37-42. 

[5]邹迎,李建国.公共交通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3(2):38-42.

Zou Ying, Li Jianguo. Research in the Regional 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Dispatching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J].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0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2003, 3(2): 38-42. 

[6]尹嵘,张炳森,张宁,等.基于视频检测的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8,15(1):50-55.

Yin Rong, Zhang Bingsen, Zhang Ning, et al. Short-time Passenger Flow Prediction of Rail Transit Based on Video Frequency Detection[J].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8, 15(1): 50-55. 

[7]汪林,张宁,邵家玉,等.基于历史交易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优化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8,15(10):58-63.

Wang Lin, Zhang Ning, Shao Jiayu, et al. Train Dispatch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Historical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J].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8, 15(10): 58-63. 

[8]谢衡元.铁路综合视频云存储技术应用方案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7,14(1):9-13.

Xie Hengyuan. Application Scheme of Railway Integrated Video Cloud Storage Technique[J].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7, 14(1): 9-13. 

素材来源:中国通号《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年第三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