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电脑、移动手机注册或者登录相关网络平台及应用,这就涉及个人数据的产生与传递。
运营商将使用用户个人数据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智能服务。
作为用户,我们知道自己上传了个人数据,但很多人却对数据权利一无所知。
我们先看一则案例。
随着智能化服务的普及,去饭店吃饭用手机扫码点餐成了普遍的方式。
某餐饮公司就通过微信程序向消费者提供手机扫码点餐服务。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关注餐饮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就能进行线上点餐。
但是有消费者发现,扫码点餐的同时,必须同意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授权给餐饮公司使用。
2021年7月,孔某在该餐饮公司用餐时,使用了扫码点餐,但用餐完毕后取消关注该餐饮公司的微信公众号,自己却仍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个人信息仍存储在该餐饮公司处,孔某无法自行删除。
孔某的法律意识还是很强的。他认为:
餐饮公司设置的扫码点餐方式涉嫌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且消费者无法自行删除储存在商家处的个人信息,遂将某餐饮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情况、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餐饮公司存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
首先,餐饮公司自行设置的扫码点餐程序要求孔某必须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并授权其获取孔某的相关信息,这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其次,餐饮公司并未告知孔某删除个人信息的方式,孔某有权要求餐饮公司及时删除个人信息。餐饮公司侵害了孔某的个人信息决定权。
最后,餐饮公司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该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内并未公示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也未采取其他方式向孔某进行告知。
孔某有权要求餐饮公司书面告知其获取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过程和方式。
综上所述,法院支持了孔某的相关诉讼请求。
你们看,手机扫码点餐都可能侵犯个人信息权益。
我们每天使用大量的应用服务,在网络形成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同时又授权给了应用服务的运营商。
这些用户数据实质上是我们自己的数据,只是我们在使用相关应用服务时被“强制”授权给运营商使用了。
我国《民法典》将这些用户数据称为:个人信息。
那么,什么是“个人信息”,个人数据权利又包含哪些内容?陈律师下期和您接着说。
如果您需要法律咨询,欢迎联系陈律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