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机器人近期迎来多重事件催化,加速行业布局:
1、量产进展超预期
首款人形机器人 CyberOne(铁大)将于 3-4 月在北京亦庄智能工厂展示量产进展,并计划下半年启动 PR 宣发。
小米已整合汽车事业部资源,复用 75% 核心部件(如关节驱动模组、传感器),制造成本降低 60%,计划 2026 年部署 2000 台工厂机器人,2027 年年产能达 10 万台。
2、核心技术突破
3月7日获国家专利 “传感器模组和机器人”(CN 222553614 U),通过弹性件设计将传感器寿命提升至 15000 小时,故障率降至 0.07 次 / 千小时。
自研 Xiaomi Brain 系统实现高阶环境感知与决策,视觉模组精度达 0.1 毫米级,支持 60cm 障碍物精准避障。
3、生态链协同深化
依托米家生态链,机器人可联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形成 “人 - 车 - 家” 全场景闭环。
与 20 余家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欧菲光(视觉模组)、宏信电子(柔性电路)等核心供应商已锁定订单。
从短期市场反馈来看,小米机器人概念股震裕科技(行星滚柱丝杠)一周涨幅近 27% 创历史新高,蓝思科技、鸣志电器等供应链企业获机构密集调研。
行业预测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692 亿元,小米凭借 “硬件复用 + 生态协同” 模式抢占先发优势。
4、关注供应链投资机会
量产节点临近叠加技术突破,小米计划 2026 年部署 2000 台工厂机器人,2027 年年产能达 10 万台,供应链企业将直接受益。
结合2025 年量产节点及订单公告动态跟踪,优先关注技术领先且订单确定性高的核心标的。
1)技术壁垒:重点关注传感器(坤维科技)、芯片(全志科技)、传动系统(兆威机电)等高壁垒领域。
2)供应链深度:弘信电子(FPC)、欧菲光(视觉模组)、全志科技(芯片)与小米合作关系明确,订单锁定性强,弹性环节(传感器、丝杆、减速器)。需注意量产成本控制及场景落地进度风险。
小米机器人供应链公司部分梳理:
实锤供货:
欧菲光(002456):小米CyberOne深度视觉模组的协同开发方,提供Mi-Sense模组。
全志科技(300458):小米四足机器人铁蛋采用其芯片。
弘信电子(300657):为小米铁蛋机器人提供独家柔性电路板解决方案。
潜在供货:
联创电子(002036):机器人视觉系统供应商,已有产品应用于小米生态链企业。
汉威科技(300007):柔性感知龙头,提供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江苏雷利(300660):子公司鼎智科技的线性传动产品已进入人形机器人送样阶段。
信测标准(300938):机器人EMC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供应商,为小米提供多项认证服务。
震裕科技(300953):无框力矩电机应用于机器人执行器,并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
德迈仕(301007):丝杠类产品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小米汽车供应商。
金杨股份(300821):参股国华智能,布局机器人精密齿轮。
拓普集团(601689):智能汽车与机器人部件业务协同,多项产品已获小米定点。
豪能股份(603809):旗下重庆豪能布局机器人精密行星减速机,间接配套小米汽车。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