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技术新突破!

国产AI技术新突破!
2025年03月26日 21:33 爱心-研值与财华

推动科技行情的核心就是技术的不断突破!!!

国产AI技术突破的核心进展:

1)DeepSeek V3-0324:代码与数学推理能力的跃升

技术亮点:DeepSeek V3-0324通过优化模型架构与训练算法,在代码生成、逻辑推理和复杂数学问题求解上的准确率显著提升,逼近甚至超越国际头部模型(如GPT-4)。

进一步推动软件开发自动化、工业设计智能化及教育领域AI辅助工具升级。

2)蚂蚁百灵大模型:国产芯片助力成本下降20%

技术亮点:基于国产算力芯片(如昇腾、海光)的异构计算优化,蚂蚁百灵大模型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预训练成本,为中小企业大模型应用铺平道路。打破算力依赖进口的瓶颈,加速国产AI芯片生态成熟。

说人话,这次国产AI(DeepSeek和蚂蚁百灵)的技术突破,说白了就是脑子更聪明,干活更便宜了。

进一步展开说说:

首先,说一说这个DeepSeek V3-0324,代码生成能力直逼国际顶尖。

以前写代码得靠程序员一行行敲,现在用这个AI,你只要说“做个带登录页面的网站”,它立马能生成800多行代码,而且代码质量跟国际大厂(比如Claude 3.7)差不多,甚至某些题目解得比对手还快。

比如让它生成一个“天气卡片”的网页,代码不仅能用,还自带动态切换天气的动画效果,比以前的版本更美观、更实用。

以前AI解数学题经常卡壳,现在它能像学霸一样,先看懂题目,再一步步推导公式,最后算出答案。

速度翻倍,成本暴降,用苹果顶配电脑(512GB内存的M3 Ultra)测试,每秒能处理20个词(比如生成一句话),比之前快1.8倍。而且它用了一种“动态分配任务”的技术,避免资源浪费,所以企业部署成本更低。

关键是,

DeepSeek彻底放开限制,

直接诶让所有人可以“白嫖”顶级AI了!

以前用开源AI还得担心版权问题,现在DeepSeek直接改用MIT协议,相当于说——“代码拿去随便改,商用也行,不用交钱!”结果上线12小时,下载量破10万,可谓是开发者的狂欢!

再进一步聊一聊,高智商的蚂蚁百灵大模型:

以前训练AI只能用进口高端芯片(比如英伟达),成本高得吓人。现在蚂蚁百灵用国产芯片(比如华为昇腾),通过算法优化,硬是把训练成本压低了20%,而且性能一点不缩水。

中小企业不用砸钱买进口设备,也能玩转大模型,比如开发金融风控工具、医疗诊断系统。

那么,技术咋做到的呢?

蚂蚁用了“拼积木”策略。把大模型拆成多个小模块(MoE架构),每个模块专注一个任务,再动态调配资源。比如处理中文问题多用中文模块,处理数学题多用逻辑模块,这样既省算力又高效。

银行用它开发智能客服,原来需要10台进口服务器,现在用国产芯片8台就能搞定,电费都省不少。

蚂蚁更是把用国产芯片训练大模型的技术公开,等于手把手教你怎么用便宜设备搞AI。比如国产芯片厂商,比如海光、寒武纪等等这些是直接受益的,订单暴增。

对产业链有何影响,有哪些关键细分:

1)上游的AI硬件,AI芯片是核心,细分领域:AI芯片(GPGPU)、算力服务器、光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

2)中游大模型与AI计算法,垂直大模型,比如,智能客服、金融科技、医疗诊断、工业自动化等等;

3)下游的应用商业化,比如端侧AI,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等。

人形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电机、整机集成

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VLA(视觉-语言-动作)技术等等。

其实,机器人也有进一步催化:

1)特斯拉周三在国会山庄举行机器人活动,展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技术。

2)25日,手机大厂vivo对外宣布成立机器人实验室,并首次披露其进军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规划。

3)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将于2025年3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市举行。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目前行业呈现出鲜明的 "双轨驱动" 特征:

从产业演进视角看,技术突破与资本注入构成正向循环。头部科技企业加速研发投入,特斯拉Optimus已实现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突破,波士顿动力等企业持续迭代运动控制算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研发投入同比激增147%,产业资本在一级市场的布局频次较三年前增长3.2倍。

投资逻辑呈现显著的 "哑铃型" 特征:

向上看,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服务场景、太空探索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超过 300 个,麦肯锡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6万亿美元;

向下看,当前产业尚处技术验证期,企业估值更多基于技术路线的前瞻性布局,而非短期业绩兑现能力。

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超强烈的行业共识!

全球TOP20科技企业中已有17家设立人形机器人专项实验室,技术路径从单一功能突破转向系统化解决方案构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产业竞争格局,多模态交互、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周期较预期缩短40%以上。

随着技术迭代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产业资本与二级市场形成共振效应。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达89 起,金额超65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这种 "技术突破 - 资本聚集 - 生态构建" 的闭环正在形成,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产业化爆发的前夜。

7条评论|8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子夜月瀑江苏盐城
AI和机器人的结合有点可怕,未来的工作岗位会被取代多少?
3月27日20:19举报1回复
奇迹-小精灵广东佛山
这次技术突破挺震撼的,希望别只是昙花一现,长期发展更重要
3月27日20:20举报回复
国产AI芯片崛起,产业链上下游都吃香,看来寒武纪他们要起飞了
3月27日20:19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奇迹-小精灵广东佛山
这次技术突破挺震撼的,希望别只是昙花一现,长期发展更重要
3月27日20:20举报回复
子夜月瀑江苏盐城
AI和机器人的结合有点可怕,未来的工作岗位会被取代多少?
3月27日20:19举报1回复
国产AI芯片崛起,产业链上下游都吃香,看来寒武纪他们要起飞了
3月27日20:19举报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