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 | 从码农到菜农:梁其安用奋斗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山东商报 | 从码农到菜农:梁其安用奋斗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2024年08月20日 12:20 fath_LOVE

原标题:有“潍”新农人 | 梁其安:码农向菜农的华丽转身

编者按: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的潍坊,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一批“青”字辈新农人怀揣深情与憧憬,凭借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坚定信念,书写潍坊农业发展新篇章。这些新农人中,有放弃城市繁华和高薪的博士硕士,有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企业家,还有学成归来的海归学子……他们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为潍坊农业注入变革新活力与创新因子。

潍坊为什么涌现出众多“青”字辈的新农人?即日起,山东商报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推出《有“潍”新农人》系列主题报道与主题活动,深入潍坊各县市区,探寻这些“青”字辈新农人的创业历程及其背后故事。一同见证,这些优秀的潍坊新农人,用青春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王绪松 胡伟 王越

在石板桌上,堆放着红彤彤、水灵灵的西红柿,阵阵清香散发开来。咬上一口,那金灿灿的籽便从红色的表皮下显露出来。“这茬西红柿酸甜可口,籽粒饱满,汁水也极为充沛,而且还很脆。我们可以继续提升它的品质。” 此时,梁其安正与同事一道验证着西红柿的品质,同时总结经验,以便为下一步的调整做好准备。

梁其安,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梁家庄村人,现任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凭借互联网思维,为农业的产、供、销赋予新能量,成功培育出黄金籽西红柿品种,是实打实的 “新农人”。

然而,在9年前,他却拥有着另一个身份 —— 互联网平台的 “码农”。在当时,这份工作被称为前景光明、薪水高、有保障的金饭碗。究竟是何种缘由,让梁其安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数码建筑师”的身份,回到家乡,转而投身到充满挑战的农业领域呢?

从程序代码到西红柿的创业路

“我在做互联网程序员时,收入比较可观,也凭此在城里安家落户。”梁其安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说。

“投身农业,缘于一个销售西红柿的机会。”2015年,隔壁镇盖起大棚种西红柿,但销路难找,有人想到了梁其安。他便受人之托利用互联网做推广,以5元一斤的价格卖光了6000斤西红柿,远高于当时8毛一斤的收购价,为村民们赢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梁其安满是成就感。自此,他也就看到了农产品中隐藏的广阔市场。

“我看到了机遇,并且我有种情怀,想用先进技术让家乡变得更好。”梁其安经过认真思考后做了改变职业的打算,“就卖西红柿!”

在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里,梁其安发现市面上的大多数西红柿因为种种原因,都不再有“童年记忆中纯正的味道”,偶尔在市面上出现的纯正口味的西红柿则供不应求。深思熟虑后,梁其安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一定要把自己的纯正味道的西红柿种植出来。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梁其安此前一天地都没有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梁其安当时的状态。

为了把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生产当中,他租下了100亩地,一方面马不停蹄地搭建大棚,另一方面争分夺秒地突习种菜知识,广泛涉猎各种农学论文以及古代典籍。而当第一茬西红柿成熟时,出现了一种状况 —— 梁其安的大棚欠产。当时,西红柿的正常产量是亩产1万斤左右,而梁其安的棚却只有每亩2000斤左右的产量。这在村民的意料之中,却在梁其安的意料之外。

这一局面,对梁其安来说,无疑是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在面临资金困境时,为了获取贷款,我把全家人仅有的房产都进行了抵押。” 梁其安回忆,在第一次大棚欠产之际,家中连暖气费都无力支付。

但他身上有着一股子的韧劲,“向老农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土地学习,不做愣头青。”他吸取教训,更为扎实地去钻研村民的种植方法,汲取种植经验,而非仅仅依赖书本。

当初曾劝他 “农业不好干” 的夫人始终陪伴在他身旁,非但没有埋怨,反而给予了全力支持。她将其在山东农业大学念研究生时的导师推荐给了梁其安,他们三人一同分析、试验、重新来过,历经了数不清的失败磨砺,最终收获了 “小时候的味道”的西红柿。

记者询问梁其安为何在遭遇挫折时没有选择改行,他目光明亮有神:“别人能够种出来,我同样也可以。而且我坚信只要能种出来,就必定会受到市场的青睐。”

梁其安的西红柿一经推向市场,因其鲜美、清甜微酸、多汁饱满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元素,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诸多好评传到了梁其安的耳中,“这又给予了我研发更好品种的信心,唯有如此才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菜农的码农思维让知识迁移“破圈”

梁其安的农场推行合作模式:一方提供设施,一方输出生产力,老百姓可免费种植,待产品售出后再进行合理分成。这种模式,实现了各展其长、双方得利的成效。而这,便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二是思维层面。我们不仅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店铺、服务系统去销售,我们还运用平台思维,提供种植平台,代替老旧的租赁用地的方式,互惠互利。”梁其安深谙知识迁移之道,在他这里,知识是灵动的。从码农到菜农的行业转身背后,是他对码农与菜农生存之道的“破圈”升级应用。

在与山东农业大学的史庆华教授和张颜博士历经多次试验后,他们自主研发出了火山灰营养土,以此收获了口感上佳且丰产的西红柿。

“农业里有一句话,叫做‘丰产不丰收’,可能今年产量很好,但‘年景’不太好,也就是市场行情不好。我们首先做到的就是‘丰产就丰收’。”梁其安介绍,为了让农民的收入更稳定,种植基地通过订单的形式来确保种植户 “只要种下去就一定有好收入”。同时他还鼓励村民参与到直播间销售环节,卖的多就赚得多,让新时代的农民也能享受到数字化福利。

从西红柿种植到走进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梁其安的销售模式直接面对客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从而保障了更高的利润空间,农民也从中受益。

目前,梁其安的“黄金籽”西红柿已在全网各平台构建起了12家旗舰店,涵盖天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拼多多等。借助这些旗舰店的运营,在线上获取用户,接着转化到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使线上的用户能够享受到线下服务,并且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来实现裂变。

乔官镇唐家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评价说,梁其安的西红柿能够全国畅销,靠的是口感品质,也要靠电商给西红柿销售插上腾飞的翅膀。

惊险创业路 坚韧赤子心

从码农到菜农的华丽转身,并非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历经诸多风雨,梁其安感到幸运的,就是身边助力众多。其中他最为感激的是给予他无条件支持的家庭、配合默契的团队以及提供帮助的当地农业部门。

梁其安说,创业伊始,在土地租赁申请环节,相关部门努力协调资源,手续也办理得很顺利,让这件事从0到1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夫人给予的全力支持让他内心格外踏实,也使得他 “干就要干好” 的热情始终不减。团队也为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助力他实现了迅速突破并产生质变。

采访中,记者从潍坊昌乐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了帮助新农人做大做强,潍坊昌乐县农业农村局推出众多举措为新农人切实谋利益、干实事。不断推荐新农人申报各种人才计划;搭建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平台培育研发新的品种;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涵盖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电商等内容等。政府助力,一路护航,对新农人出台的激励政策,激发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志气,也给梁其安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稳步向前。

2023年,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红柿产量达到4000吨,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有籽番茄,青年耕耘希望

如今,梁其安的公司在全国各地已设有8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共约3000余亩。主要培育销售“黄金籽”西红柿,每个棚一年两茬,保证全年供应。谈到这个品牌的由来,梁其安说,“有籽”将这种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区分开来,“黄金”既指颜色金灿灿,又让人联想珍贵性;“有籽”亦称“有种”,寓意着“一群有种的年轻人干有种的农业事业”,将情怀和追求融入到品牌理念中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品牌理念。

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是乔官镇唐家店子村与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西红柿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许多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

梁其安向记者介绍道,这些年轻人分为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员工。生产端的员工主要负责园区西红柿的种植工作,其中一部分是在外地打工,后来回到农村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科研院校的人员,比如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在科研基地,每年都会有几个研究生在此工作。而销售端的年轻人,其工作内容各有不同,有的从事直播销售,有的负责短视频运营,还有的担任客服工作,他们都是基地周边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通过这一产业,聚合了众多年轻人,大家聚在一起,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乡村振兴梦想。

“用科技发展新兴农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建设更好潍坊。年轻人的脑筋活跃,也能更好地发展建设农业,形成了良性循环。”梁其安说。

来源:山东商报·速豹新闻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