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筛查研究上线,为何引领者又是华米?

血压筛查研究上线,为何引领者又是华米?
2021年11月23日 18:57 壹观察

用科技连接健康,也是连接未来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智能手表对于用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不同厂商判断不同,但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达成了共识:用户健康。全球主要手机、终端、穿戴与互联网巨头如今都竞相抢入这一新赛道。

11月23日,华米宣布正式开放血压筛查研究项目。加入研究项目的用户基于华米新发布的Amazfit 跃我 GTR 3 Pro智能手表通过PumpBeats ⾎压监测引擎,仅需30秒即可完成血压监测。华米也成为全球继三星之后,领先实现用光电传感器成功进行血压研究并实现产品落地的TOP中国穿戴企业。

这也是在运动、睡眠、心率、血氧之后,中国智能手表品牌在用户健康监测领域创新与普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血压与可穿戴是"最佳拍档"

血压作为用户健康监测的关键指标之一,离开了精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国循环杂志》2021年对140台家庭电子血压计测试数据显示,31%的电子血压计误差超过10 mmHg。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验证,Amazfit GTR 3Pro提供的血压监测平均精度绝对偏差均为5.3MmHg。

更重要的是,腕部智能手表在医学与大众健康领域对日常高血压监测场景应用的变革意义。

首先,中国是高血压病例大国,并且有逐年向上升之势。

从数据来看: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粗率为39.1%,预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为4.35亿。而根据年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1.89%,已经接近1/3。

高血压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2017年我国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病。

第二,高血压存在筛查难、知晓率低两大行业困扰。

我国高血压病例数量全球最高,但知晓率却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未诊断人群中“隐匿性高血压”占比并不低。一方面是很多人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血压测量;另一方面是有一种高血压并不会一直出现,即使去医院或者体检的短暂时间测量也不一定可以发现,但长期漏诊的结果是一旦病发就会伴随各类并发症。根据2015-2025年中国心血管病政策模型预测,如果对Ⅰ期和Ⅱ期高血压患者及时检测与治疗,预计中国将减少80.3万例新血管病例。

华米此次开放的血压筛查项目将对用户进行为期 28 天的筛查试验,专业医生会根据 Amazfit 跃我 GTR 3 Pro 测量出来的血压数据做出最终判断。计划从筛查为“可疑高血压”受试者中,招募受试者参与线下动态血压监测。若受试者居住城市为北京、武汉、上海,将有机会受邀免费到医院进行诊断;而这三城以外的用户,也可根据筛查结果自行前往医院进行下一步的诊疗。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 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华米科技还将在后续推出 24 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结合,探索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由此来看,无论是当前还是长期演进,穿戴设备对血压健康领域的监测、预防与治疗都非常重要。这也是国内顶级专业机构,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选择与华米合作,共同开展腕部智能手表在未诊断高血压人群中的筛查检验的重要原因。

黄汪也对此表示:“随着可穿戴的技术和算法的发展,智能手表在日常测量里面不管是血压计、血氧仪等等方面起到很多的替代作用,而且起到24小时连续监测的作用,这是我们以前的医疗设备所做不到的。”

为何引领者又是华米

实际上,血压监测很早就成为全球主要TOP穿戴企业的共同创新突破目标,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长期投入与技术积累。

苹果早在2012年的乔布斯时代就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团队,据《The Telegraph》报道,于2022年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8很可能会搭载血压监测功能,但之前2021年媒体也曾有相关爆料但最终被证实“跳票”。据媒体报道,华为今年提交了一项智能手表可监测血压的技术专利,并且可以根据手腕周长和脂肪水平来校准数据。

那么,华米为何会领先苹果及其他国产品牌首先实现了智能手表的血压研究?

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多年的坚定投入二是华米在硬件+算法+软件坚持的自研与协同创新,对应的就是华米自研第三代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与Zepp OS系统。

今年10月Amazfit GTR 3 Pro发布后,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曾对《壹观察》透露:“方向(血压监测)大家已经看得很明确了,之前动作比较慢主要是软硬件的成熟度不够,特别是AI算法的进步,这个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Amazfit GTR 3 Pro采用的PPG(光电容积信号)测量方式,是基于腕部PPG 信号的血压算法,硬件方面由LED与PD(光接收器)组成,可以根据腕部微血管的血液体积变化,通过测量与校准的信号特征差异,进而预测出测量时的血压变化。这其中影响准确度的两个关键点,分别是传感器精度与算法准确率。

PumpBeats 血压监测引擎核心就是华米成立以来在用户健康监测领域数据期积累与算法模型的长期优化,华米为此投入了长达五年的持续研发。Amazfit GTR 3 Pro搭载的是华米第三代 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黄汪曾在公司内部信中强调称:“对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传感器”。华米如今是第一个做到用光电传感器去做血压研究的国产品牌,未来有望实现“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并且还是在便携、无袖带的测量方式下,大大提升了用户日常测量的方便性。

相比算法与传感器,操作系统+处理器就是智能手表的“大脑”。Amazfit GTR 3 Pro搭载的Zepp OS可以更好地调度算法与算力,更好地发挥监测的效率与精准度,有利于后期升级进一步提升硬件与算法的能效,实现对监测能力的不断进化。华米自研的黄山系列芯片,基于独特的RISC-V架构可以更好的兼顾性能与功耗,其搭载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则可以大幅提升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的精准度。

正是在自研硬件+算法+软件的协同创新推动下,AmazfitGTR 3 Pro不仅领先苹果和其他国产品牌首先推出了智能手表的血压研究,还将传统测量时间缩短了约一倍,实现了“30秒一键测量”,再次推动了用户主动监测血压的高体验度。

极致的华米与长期主义

华米成立以来,就有很多媒体和分析师不断向黄汪提出一个相同问题:华米如何应对巨头企业在相同道路的竞争?

在近期的一次媒体对话中,黄汪引用了投资人的一句话回应称:“华米从来就是被巨头吓大的”。

《壹观察》认为,华米高速成长的八年,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

一个是极致,包括极致的投入与追求极致的产品主义。

以血压研究背后的技术支撑能力为例,智能穿戴行业,全球只有三家企业可以做到包括系统、硬件、算法、生态在内的完整“软件一体化”能力创新,分别是华为、苹果和华米。这意味着华米必须在同一赛道中维持同级别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华米研发费用达1.523亿元,同比增长28.7%,占收入的13.3%,第二季度更是达到1.603亿元,同比增长36.8%。2018年-2021年9月,华米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16.53亿元,平均每年投入超过4亿元。以中国科技的“研发巨头”华为为例,这一占比同样常年维持在10%左右。

带来的结果是,华米一方面做到了与巨头“广撒网”式业务布局相比业务更加聚焦,进而在强劲研发支持下形成了“针尖式”的压强效应,可以在细分垂直赛道上形成持续的引领创新能力,同时在重要专利领域形成了“广积粮”。数据显示,华米目前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1000项,其中半数以上为发明专利。

另一方面,则让华米拥有了在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算法、服务与生态上的完全“自主”能力。这让华米不需要依赖第三方芯片与系统厂商,可以根据自己节奏不断引领行业发布新品与新功能,并且可根据自身用户群需求打造产品差异化体验。黄汪也对此表示:穿戴企业只有自己去整合硬件、软件和算法,把三方面的技术都推到极致,才能为用户提供功能更多、性能更强、续航更长、体验更好、成本还更低的极致产品。

第二个是长期主义。

黄汪曾表示“创业这件事情,是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的叠加”。相比其他硬件巨头进入穿戴领域几乎都以手机中心的开局和思维方式,华米很早就确立了专注于“大健康”领域,所有的技术、产品和生态都围绕“科技连接健康”这个使命进行搭建。这让华米更容易在“健康”这个功能点上实现持续突破与引领。

比如在心率监测上,华米领先苹果做出了ECG心电健康手环,并且通过了CFDA认证,在之后手表产品上同样实现了这一功能,真正兼顾到24小时心率监测与终端长续航需求。如今在血压上的再次引领突破,也同样如此。而这种从始发点就产生的方向差异,会伴随时间的拉长出现日趋明显的错位和差异化。

用科技连接健康,也是连接未来

在媒体和投资人眼中,往往更加强调科技企业的“高增长”,甚至是“破坏性创新”。

但当整个中国科技与互联网行业都进入成熟周期,我们更需要愿意长期技术投入、不追求短期回报,并勇于承担整个行业和全球市场引领创新的真正顶级企业。华为为何会赢得整个行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尊敬?并不是因为其智能手机出货量曾经站上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其敢于20年投入砸出一个海思、十年积累可以在短期就启动一个鸿蒙。这样的企业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实力,才能对产业变革做出自己的创新贡献。

华米从出货总规模上来讲已经迈入了“亿级俱乐部”,如今也在面临相同的命题。黄汪的回答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少压力,但如果让我在夯实技术和当下盈利之中做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前者”。

华米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自有品牌出货量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营收接近46亿元,海外市场出货占比接近62%,其中在被誉为“品牌门槛最高”的欧洲市场表现出色:位居意大利成人手表市场份额第一,德国市场增长超过150%。可以说,伴随自研硬件、软件和算法的完整体系建立,华米产品创新能力已经补足了最后一块拼图,正在进入品牌、体验、全球化与规模增长的加速通道。

更重要的是,华米专注的“大健康”赛道,虽然“细分”但无论是绝对市场规模和未来想象力都足够“巨大”。

首先,从国家顶级战略层面,“健康强国”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预计2021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2.9万亿元,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7%。这是一条真正高速奔跑的“10万亿级大赛道”,疫情的持续冲击更是从全民层面加速了这一认知。

第二,专业医学界已经非常清晰而肯定的意识到了智能穿戴对于健康监测与医疗领域的创新作用。以华米为例,在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之外,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以及中国田径协会建立了三个联合实验室,在心率、血压等领域也与诸多专业医院达成了长期合作。这一合作模式可以说打通了从技术创新-专业认证-市场普及的新通路,也为中国智能穿戴领域在专业医学的创新打开了加速通道。

第三,穿戴作为用户日常生活中最适合进行运动健康的核心设备,未来创新想象力巨大。过去十余年,智能手机在演进过程中不断通过软硬件整合,将录音机、MP3、手电筒、指南针、相机,以及越来越多的个人计算与服务功能整合在一起。而在万物互联的终端与服务“去中心化”趋势下,智能手表的演进趋势也将会弱化本地计算性能,健康监测作为“无法替代”的优势功能将会被大幅强化,并由此整合出更多的创新健康服务与场景应用。比如大众用户同样关心的血糖、呼吸系统疾病监测等更多细分垂直领域。

《壹观察》认为,中国科技科技企业面向新十年的技术变革与格局变化的新机遇期,一定要摒弃过去的“唯规模增长论”,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健康持久的企业增长模式,以及能否在新赛道上拥有持续引领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重要,也更为急迫。坚持“用科技连接健康”的华米,不仅选择了一个巨大的增长赛道,如今也成为中国新科技企业健康生长的典型案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