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是数字员工之年。
文|360集团创始人 周鸿祎
采访整理|《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编辑|姚赟
头图摄影|邓攀
2024年,我主要探索两件事:第一,就是All in AI,在360集团打造一个AI超级产品;第二,就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做企业家IP。当然,我做IP是为了推广360的AI产品。
关于企业家的责任,我深信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一是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二是让这个产品被所有人所知晓,并完成销售,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循环。这是德鲁克先生(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教会我们的重要理念。
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人误以为我打造IP是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或直播带货,但实际上是为了推广360的AI产品。我认为,用户在哪里,企业家就应该在哪里。只不过,有的企业家是先有流量再推广产品,有的企业家则是先有产品,再去做流量,而我是把两个同步做了。
这么做也是源于我的两个洞察:一方面,AI大模型这场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和重塑所有行业;另一方面,短视频和短剧正在重塑信息沟通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必须要与时俱进,亲力亲为,才能掌握和洞悉其中的规律,带动整个企业实现转型,而不是简单地让高管和员工去改变。
短视频IP方面,我有一个不到10人的团队,也有一些外部的朋友会提一些建议,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自己在做。我随时拿起手机就开录,说自己想说的话,所以可能画面并不精美好看,但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来。
AI驱动公司焕新
过去两年,我意识到AI给360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转型机会。我认为,AI对业务而言是赋能,而非颠覆。AI不一定能帮你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它只要将原来的业务重塑就有可能让你获得新生。
AI技术的应用上,360集团做了一些深入的探索,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准备。
过去一年,我们的战略也从“网络安全”转变为“AI和网络安全的双主线战略”。我们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用AI来解决安全问题,同时也应对AI带来的新的安全挑战。我们利用安全智能体加上安全大模型,更有效地解决了安全专家人才缺口的问题。
此外,AI也会带来很多安全方面的新挑战,比如大家都关心AI治理的问题。因此,我们也设立了一个目标,要成为既懂安全又懂AI大模型的公司。
管理上,我也在360集团内做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借鉴一些埃隆·马斯克的小团队管理方法,强调小团队的高效沟通和快速迭代。实践后发现,小团队确实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马斯克的这套管理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反传统的。大家会认为这种小团队只适合早期初创公司,公司大了就必然有层级,必然有管理体系,必然有授权和报告关系,但这最后就会必然导致效率很低。
这和谷歌强调的“Day 1”心态以及硅谷最近流行的“创始人模式”非常一致——大的团队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人员冗余、低效和内部沟通不畅,所以我们现在做得好的产品团队都是一二十人的小团队。
此外,小团队设定的目标也要以周为周期,而不是以月或年为周期,所以要不断地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的目标。当然,创始人模式也对创始人提出新的要求,你必须心态清零,你不用指定汇报,而是应该到一线和工程师一起工作,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最终带着团队一起往前走。
也是在这一年,我对《马斯克传》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我把它当作传奇故事和文学作品来看,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他的很多做法和理念在日常的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实操价值,比如他提到的第一性原理、白痴指数、小团队、五步工作法等等。
做国产新能源的拉拉队
2024年我把迈巴赫卖掉之后,买了10多辆国产新能源汽车,从十几万到上百万的都有,体验都很好。
我认为我的决定是对的。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这是我们中国制造少有的能够在全球形成战略优势的机会。
来源:视觉中国
有时,我也开玩笑说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讲武德,实际上它们现在在三电技术上是超越原来燃油车的内燃机技术的。而且,这两年中国制造虽然起步晚,但是反而没有历史包袱,使得它们很快地打造了很多世界先进的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在制造能力上现在也正在反超欧美。
智能网联车和自动驾驶更是一个颠覆性的机会,相当于汽车被重新定义了。我卖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告诉企业家,要建立对国产品牌的信心。过去企业家会买近百万级的豪车,但在这一波汽车产业转型中,一些豪车已经落后了。就像当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价格上万元的功能机甚至可能比不上2024年1500块的智能手机。
我觉得,智能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少有的不仅能在中国建立战略优势,而且在全球也建立战略优势的机会,所以我要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做一次拉拉队。
当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会面临洗牌,但我们应该尊重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非常值得尊重,因为他们的失败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们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用自己的失败告诉其他人,此路不通。
关于未来:2025将是数字员工之年
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之年,2024年是垂直应用之年,那2025年应该是智能体之年。智能体一般人难以理解,我更愿意称之为数字员工之年。
2024年,大家逐渐意识到单纯用大模型做聊天机器人意义不大。而且对企业而言,大家意识到必须跟业务场景结合,往垂直化的方向走。
我觉得2025年,大家将会逐步意识到光靠大模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模型智能思考、推理、问答,只能被动地应对,它干不了活,而企业里是需要干活的,所以就需要以大模型为核心,打造一套智能体——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数字员工。
数字员工跟数字人不一样。数字人更多强调在形象上能直播带货或唱歌跳舞,但它还不是Agent,我说的数字员工是真正能帮企业在某个业务上把复杂流程的活干完的一个角色。
2025年,我们将在AI搜索的基础上,把企业要用到的不同层次AI能力,定义为企业不同的数字员工,比如办公数字员工、营销宣传数字员工、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等等,要把所有的APP都Agent化。
对于未来,我认为数字员工的概念将会成为现实。利用AI技术,我们可以在企业中自动化执行任务,提高效率。我预见AI技术将更多地与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形成垂直化的解决方案。AI技术将从大模型的通用应用转向更具体的数字员工和智能体的应用,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