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加速迈入算力平权化新时代。
近期,2024年4月正式上线的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迎来了“里程碑式”突破——其日均访问量正式冲破300万大关,而这背后也意味着这条纵贯数字中国的算力“超级大动脉”,正将原本“高不可攀”的超算算力,化作为滋养千万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普惠性“数字活水”。
毫无疑问,当算力资源触手可及时,一场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革命,也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塑中国的产业创新版图,其价值可谓:“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
01.
算力平权迈入新时代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升级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经济拉动效应显著——研究表明,算力投入与GDP增长呈强正相关,每1元算力资本投入可撬动3-4元经济产。
正如高速网络的普及曾为互联网爆发奠定基石一样,通过降低算力成本,实现算力平权,不仅可以将更多创新构想转化为产业实践,更能让技术创新扩散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
然而,实现算力平权化并非“朝夕之功”,背后需要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的协同推进。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实践为例,它的“破局之道”就在于通过系统性攻关突破了三大核心瓶颈。
一是,算力织网。超算互联网平台创新性地采用应用封装、算力标准化等方式,连接了全国14省20余城市100余家算力联合体成员的全面入网。
二是,生态破壁。超算互联网平台还打造了算力互联服务的软件新生态,目前已连接上游270余家各类应用服务商,支撑了1000余个应用场景的算力需求。
三是,标准筑基。超算互联网平台不仅规范算力的接入、调度、服务和运营,还发布国内首个《超算互联网白皮书》,完成国家级、团标级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为产业协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02.
释放算力普惠“乘数效应”
事实上,日均突破300万次访问量,不仅是超算互联网发展中的“大事件”, 背后更是产业需求的“晴雨表”,它折射出了中国产业数智化转型对算力的澎湃需求。
据IDC的最新预测,仅从AI算力来看,2023至2025年间市场规模将实现3倍跃升,达到146亿美元的规模量级。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数智化重构整个中国产业格局的关键节点,持续构建普惠化算力资源已成为“必选项”,而超算互联网的创新实践也为算力平权化赋能企业创新提供了参考的样本。
比如,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就依托超算互联网上的异构算力,有效弥补时空壶本地AI算力不足问题,助力其打造出了业内首个大型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系统Babel OS(巴别系统)。
与此同时,生态裂变也会催生出更为强大的创新“飞轮效应”。为此,今年2月以来,超算互联网平台也启动了“AI生态伙伴加速计划”,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地震局地球所、北京合思汇智、燊赛(上海)智能科技等各行业超百家企业与机构加入。
总的来说,当算力平权从愿景走向现实,当算力资源如同“水电”般融入千行万业,超算互联网平台这个“超级入口”开始书写出新的产业数智化方程式,即通过重构算力供给模式,成为打开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