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拥有两个天壤之别的面孔。
对内,他是同仁口中的“余疯子”,任正非评价“余疯子,越骂越疯。”
对外,余承东则化身为“余大嘴”,因他言辞中的夸张与自信而备受瞩目。六个“遥遥领先”如同六重奏鸣,成为他标志性的话语,也铸就了他独特的个人标签。
尽管有人对他的言辞嗤之以鼻,但无人能否认他背后的实力与成就。确实,无论赞誉还是非议,他都稳坐行业话题的巅峰。
任正非的爱之深责之切,仿佛一句“我骂他,那是因为爱他”为这段关系定下了基调。
,赞124
最近,对外“交际的”余承东与周鸿祎之间,再创新话题,也可以说,周鸿祎的热度,余承东还是可以蹭的,“毕竟,免费广告,不要就不是余承东”!
周鸿祎还是调侃余承东小气:余承东说“送”我一辆华为设计的问界M9,结果“送”是“接送”的“送”。因为余承东是派了一辆问界M9送他到会场,没有说把车送给他。
不过,周鸿祎还是愿意帮余承东,打一个广告。
周鸿祎对问界M9来了一次“轻松评测”。他溜达到后备厢那儿,直接坐了进去,还躺上了那“零重力座椅”。周鸿祎称,余承东三句话都要谈用户体验,他之前就观察到友商车的座位太低,高个子坐进去不太舒服,以及后排头部空间不够,现在已然解决。由此可见,余承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经理。
周鸿祎调侃道:“小艺小艺,我不会开车,你能帮我发动不?”又问:“我钥匙忘带了,你能帮我启动不?”结果小艺表示无能为力。
但,周鸿祎还是给问界M9点了个赞,说这车是华为设计,不容易。
“不容易”,是华为的“注脚”,也是余承东人生的“注解”。
01
燃烧起不屈的火焰
谁曾想,这样一个让任正非“又爱又恨”,让周鸿祎娇嗔以待的“他”,有一个“苦难者”的曾经。
1987年,深圳的一隅,任正非在简易的房屋内,以仅有的22000元资金,默默开启了华为的篇章。与此同时,远在安徽的霍邱,余承东,这个名字注定要与华为紧密相连的人,以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踏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校门。
余承东,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家境贫寒,生活充满了艰辛,他靠着吃米糊长大。营养不良、冬天冻伤的手,都是他成长的印记。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他的心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在学校里,他是出了名的“刺头儿”,打架从不认输。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学习上,他始终保持着班级第一的成绩。即使父亲曾多次劝他放弃学业,回家种地,他也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读书。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对于余承东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成为霍邱县第二个中学生考上大学的例子。
而这一年,也是华为成立的年份。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巧合,让余承东与华为在未来有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余承东选择了留校工作。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通过自学考入了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假期里,他会找项目来挣生活费,用自己的努力来减轻家庭的负担。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深圳,这座充满活力和自由的城市深深吸引了他。他决定加入华为,即使当时华为只有200人,他的家人觉得这个单位随时可能倒闭。
但余承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认定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华为的日子里,余承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晋升到了高层管理职位。
更重要的是,他和华为的价值观高度契合,都坚信“艰苦奋斗的力量”,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02
“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叫理想”
余承东常说:“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就叫理想。”
这不仅是他的信条,也是华为团队的行动指南。每一个华为人,都将“吹牛”化作实际的努力,共同实现着组织的宏伟目标。
有一天,欧洲的“门”被“猛然推开”,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闯了进来,他就是余承东。他目光如炬,扫视一圈后,掀翻了桌子,大声说道:“来,我们重新玩!”
这一幕,虽为虚构,但却是余承东率领的华为3G业务团队在欧洲市场孤军奋战、披荆斩棘的真实写照。
当时,余承东是华为欧洲片区总裁,他带领的团队如同狼性一般,从弱小到强大,一路战斗,最终登顶世界第一。每一个战役,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团队的汗水。
华为终端业务重新起航时,余承东被任正非从欧洲调回国内,接手了新成立的消费者BG。
任正非深知,余承东的个性高调、敢于冒险,正是这个新业务所需要的领导者。他曾说:“就让余疯子去闯,我们多点灰度,正好和他对冲一下。”这番话,无疑是对余承东最大的认可和支持。
余承东上任后,面临的是一场更加残酷的硬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团队勇往直前。他知道,变革的过程充满变数,但只要用对人,就能打好仗。
他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华为长期培养人才的结果。在华为,每个员工都有可能经历跨部门、跨业务的锻炼,这也是余承东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3年,面对小米手机的冲击,余承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砍掉低端定制机,走精品路线。这一决策让华为损失了3000万部出货量,但也为他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他坚信,只有做精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最终,他的决策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华为手机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Mate系列与P系列更是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余承东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产品质量和库存问题被任正非当众痛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
他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余承东是一个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人。他的性格让他在华为早期能够迅速崭露头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稳重。
如今的余承东已经不再是那个横冲直撞的年轻人了,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03
“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年8月4日,华为的一场发布会上,余承东,这位常务董事,在谈及华为手机时,用“回归”二字勾起了无数人的期待。他说:“华为的旗舰手机,正在回归的路上。”
那时,人们还未完全理解他话中的深意。
直到25天后,华为Mate 60 Pro突然面世,被誉为“最强大的Mate手机”。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余承东口中的“回归”,指的是华为手机的重生。
回首过去,华为经历了四年的漫长制裁。美国的打压,让华为手机产业链遭受重创,从巅峰跌落。其中最致命的,是麒麟芯片的断供和5G服务的缺失。华为推出了Mate 50系列,但因为没有麒麟芯片和5G,销量大不如前。
然而,华为没有放弃。他们默默研发,终于在Mate 60 Pro上实现了麒麟芯片的回归和5G网速的达标。
科技博主们争相拆机,证实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外国科技机构更是赞不绝口,称其为“中国设计和制造的里程碑”。
这部手机的推出,不仅仅是一款新品的问世,更是华为突破重围、重获自由的象征。
在过去四年里,作为华为手机帝国的搭建者,余承东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对于华为手机的宏伟计划被全盘打翻,只剩下一条:“活下去”。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有关制裁的话题,他头一次公开落泪,许多个睡不着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苦闷地在马路上走到天亮。
曾经的一头黑发,在这两年飞速变白,在发布会上,他不再提及“世界第一”,而是用起了“也挺好”。
似乎,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余大嘴”,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暂时低头。
如今,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继续他的“疯狂”了。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是华为的一次重生,也是余承东的一次涅槃。他们穿过黑暗,迎来了曙光。
虽然前路仍有挑战,但正如余承东所言:“轻舟已过万重山。”华为的未来,值得期待。
04
结 语
余承东,华为高层中的另类存在,早年的“大嘴”之名在业界广为流传。2011年起,他执掌华为消费者业务,野心勃勃。2012年春,一条微博如石破天惊:“新旗舰,强过iPhone5。”此言一出,他瞬间成为焦点。
那些年,余承东的豪言壮语不绝于耳,要打败三星、苹果,看似狂妄,实则信心满满。他言出必行,华为手机在他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曾经的豪言一一兑现。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的制裁如晴天霹雳,华为手机的世界第一梦碎。余承东在2021年的内部信中流露无奈:“若非制裁,我们已是世界第一。”终端业务陷入困境,他也从社交媒体上消失,仿佛沉寂于黑暗之中。
时光荏苒,两年半后,Mate 60如凤凰涅槃,强势归来。与此同时,合作汽车品牌问界的销量也起死回生。但余承东知道,要想在中国手机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重新站稳脚跟,华为仍面临重重挑战。
他不再轻易放言,但每一次露面,都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余承东和华为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他们知道路还很长,但正如余承东曾经说过的那样:“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会再次登顶。”
这句话如今依然激励着华为人不断前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