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首家!中行发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白皮书

银行业首家!中行发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白皮书
2021年07月06日 15:07 轻金融

这份《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银行业探索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将成为银行数字化的一个新的助推器。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无场景,不金融。

当银行业的获客、客户运营、风控等都已深度融入到场景中,生态建设也成为全球领先银行的一致选择。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最具价值的前100家银行中,70%以上已通过建设开放银行平台等模式投入场景生态建设浪潮。

金融场景生态的本质是什么?未来银行业的场景生态建设路在何方?

打好银行生态建设之战,离不开全行业一起实践和探索。7月5日,中国银行在京发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报告PDF全文),这是国内首个由金融机构独立完成的,聚焦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的原创报告。

在实践层面,中行聚焦四大场景生态,在生态建设上已有领先之势;此次中行从理论层面率先行动,也为全行业进行场景生态建设创新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引。

01场景生态建设:一场突破边界的重构

“场景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的渠道与服务入口线上化、场景化,传统的金融服务边界被突破,如果不到场景中去,银行会离客户越来越远。

在银行内部,场景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成为银行高管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业一年砸2000亿的投入到科技领域,不断开辟与完善各类场景生态。因为从投入到产出的关键连接点,就在于多种多样的场景与生态。

“金融场景的生态建设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标配。随着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金融服务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金融到场景,从金融到生态,既是银行业商业模式与经营管理理念的重构,也是银行业自身求变的自我革新。”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发布会上表示。

然而,由于金融场景普遍低频,银行业缺乏高频生活场景。银行业的选择是自建渠道如APP或者借助开放API等,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中,这不啻于一次传统金融服务突破边界的重构。

究竟该如何理解金融场景?《白皮书》指出,金融场景以金融服务串联四大基本要素,包括场景客群、金融产品、非金融服务、内容资讯,推动形成与客户生产生活的高效链接。

金融场景四个基本要素

可以说,银行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头等大事”之一,其中大型银行主要通过网点智慧化升级、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泛金融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

从国有大行来看,建行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策略,强化C端突围,着力B端赋能,营造共生共荣生态,推进G端连接;农行通过“智慧政务+行业应用”构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2020年,中行将“场景生态建设”作为全行五项重点战役之一,提出跨境、教育、银发、运动四大战略级场景建设,与G(政府)、B(机构)、C(客户)各端,一起开创场景生态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股份行中,较具有代表性银行招行让客户通过“网点+App+场景生态”享受其综合化服务;此外,平安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场景流量相结合。

纵观银行场景建设,主要呈现出如下几大特征:一是金融场景建设已升级到战略规划层面;二是从渠道之战进入到了全场景生态建设阶段;三是在全场景触达到基础上,银行致力于打通C、B、G、F端,构建有自身优势的场景。

诚如《白皮书》所言,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激发了数据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活力,并为不同机构合作共创价值带来无限可能。基于场景平台,G端、B端、C端、F端等多方诉求充分融合、由跨业竞争逐渐转向跨业竞合,每一方既是供给者,也是需求者,共同分享资源、共建服务生态、形成共识、聚力共生、协同共赢。

然而,场景生态建设是一次“破次元”的革命,“大象”要成功转身并不容易。同时,银行业渠道生态建设总体面临同质化难题,需要全行业一起实践。

在探索四大特色化场景之外,中行还把自身场景建设的经验总结了出来,率先在理论层面发布《白皮书》,为全行业进行场景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理论性指引,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上走在了行业前列。

“金融行业积极构建场景丰富、万物互联的金融场景生态,既是融入新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责任担当,也是主动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发布会上表示。

中行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集团研究资源,强化价值创造能力,为金融行业在新的历史起点谋求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研究支撑,为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作出新贡献。

02银行场景生态建设有了系统性的路径

毫无疑问,对于银行业而言,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此前,银行业曾围绕“为什么要做场景”、“多久会见效”等进行过讨论,最终形成了共识,金融场景是一个投资周期长、回报时滞性长且外溢性强的战略执行过程。

投资周期长,决定了在短时间产出效益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越来越同质化的场景生态建设,也势必需要银行业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生态建设路径。银行业的场景生态建设急需领先银行的经验共享与系统的指引。

近年来,中行的场景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打造了“一点接入、全景响应”的“金融+场景”生态模式,在流量获客和综合化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实现场景客群覆盖规模超千万。2019年,中行明确了四大场景建设,同期,中行在自身探索金融场景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总结一套“方法论”。

如何建设金融场景生态?《白皮书》提出了银行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路径。当下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以“自建+共建”模式为主,银行自己建场景是少数,更多是把产品嵌入、融入到已经成熟的场景里面去。

《白皮书》认为,商业银行可从战略选择、市场空间、生态格局、自身禀赋等四方面切入金融场景;从流量创造、用户打标、客户转化、价值挖掘来找到金融场景建设路径;并搭建好金融场景运营能力支撑,包括产品运营、内容运营、客服运营、安全防控等。

把要素搞清楚了,建设路径搞清楚了,每个银行到底选择什么场景去建设?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跨境场景项目组组长徐海波认为,要遵循如下方向:一是符合国家政策;二是市场足够大,投入资源能够持续获利;三是发挥银行的资源禀赋优势,包括品牌禀赋、产品优势。

商业银行金融场景切入

纵观这份《白皮书》,还有很多亮点,有望给银行业带来更多启示。

首先,这是对金融场景构建方法和运作模式的综合性分析与总结,是银行业以场景生态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共赢、连接共生金融生态圈的又一研究成果;把场景生态作为研究抓手,中行找到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其次,《白皮书》更多突出银行数字化业务逻辑,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将为各界了解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重要窗口。

金融场景应当以生态形式存在,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场景生态一定是服务链条完整、参与各方共赢、相互赋能共荣。《白皮书》据此提出金融场景的G端、B端、C端和F端“四维”评价体系为金融场景战略的建设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再次,没有去照搬互联网思维,而是把互联网思维本身和银行结合,真正把互联网思维有价值的模式用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白皮书》的观点务实,不是盲目地去响应国家政策,而是真正分析普惠金融等相关领域监管要求,切实为银行创造利润,响应政策导向。

对行业而言,有了《白皮书》的这套实践出来的方法论,有助于帮助更多银行在金融生态场景建设上少走弯路,更快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对此,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表示,在“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产业端的数字化必然给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和场景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行《白皮书》提出的G端、B端、C端和F端的协同发展,是金融场景建设思路的一个创新亮点,打通这四端,有助于共同构建一个完整协同的数字体系。中行在关键转型阶段发布这个《白皮书》,相信能为中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探索一条新路。

对于《白皮书》,中行还秉持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价值观,也号召银行业一道把整个场景生态建设的方法都总结出来,深耕金融场景生态,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03终极比拼:核心产品与客户体验

场景与生态,这是互联网行业所擅长的,然而互联网“开疆拓土”的特点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因始终存在本质差异。

虽然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核心目标都一致,即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金融与非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极致体验,但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银行业。

对此,《白皮书》指出,在这一深刻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金融场景生态建设须直面风险隔离、消费者权益保护、技术迭代、考评机制和战略定力等挑战。

金融场景发展面临的挑战

其中,首要挑战是银行对于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战略定力。金融场景生态建设,前期对银行来说,绝对是开启“HARD模式”,需要转换银行运营思维,进行大量的人力及技术的投入,而非很快“见效”的工程。这需要银行在战略层面保持定力,持续布局。

其次,金融场景生态体系持续运营,也给银行带来了一些挑战。一是非金融场景“引进来”如何管理与运营,银行需要在非擅长领域起舞,需要提升管理能力;二是核心的数据资产的运营。如何将各类场景数据打通,如若一开始不打通数据层,以后的发展必然各大场景割裂,难以增强协同效应。

在体系搭建之初,银行需要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以及统筹高度,去设立可持续的运营机制,打通各项关节。这些前期工作是琐碎的,也需要项目负责人的决断力。

再次,金融场景生态如何做好风控,金融与非金融需要严格的风险隔离设置。最后,还有内部机制的协调。新的浪潮来临,对银行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银行业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部门配合机制。

如何破解这些挑战?《白皮书》强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必须聚焦客户需求、打造极致体验,进而提出金融场景的切入选择、建设路径和运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来看,除了紧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导向,金融机构应综合自身禀赋、市场空间、生态格局等因素,明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切入适合的金融场景细分领域。

徐海波认为,“做任何场景都要围绕一个核心客群,每个银行将来的差异化竞争可能就在客群方面。所以第一要素就是选择客群”。

这一点中行感触特别深刻,中行和非金融的提供商去谈的时候,最大的优势就是跨境客户能占到全国跨境客户的50%,这个流量是最大的优势;还有一个优势是汇款体验最好,外汇币种最多,分支机构最广。“所以我觉得最终的竞争,还是银行的核心产品和客户体验。”

这是因为尽管银行业的场景生态变了,但是最本质的金融服务没有变,如果说五年前银行的场景金融建设还是在全面铺开的道路上探索的话,如今银行的场景金融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禀赋”四个字。

这给银行业的启示是,要根据自身优势做深做透差异化场景生态,培养用户走向客户,从而沉淀更多数据,精准化客户画像,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银行业探索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迈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将成为银行业迈向数字化未来的一个新的开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场景生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也是银行业建立数字化优势的机遇,借助强大的场景生态,银行业有望找到通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那把钥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