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年报,看中行数字化转型跨越

从2022年年报,看中行数字化转型跨越
2023年04月03日 13:03 轻金融

从“绿洲工程”到“数字化新军”,再到场景生态等科技转化“先行者”,中行的数字化深层次变革迈出了有力的步伐。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科技决定了很多行业的成败,始终走在新技术创新前列的银行业尤其如此。

一般而言,衡量一家银行金融科技实力的标准有很多,包括了投入、人才、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其中,专利技术与重量级项目,是检验银行金融科技实力是否强大的直接标准。

这方面,国有大行一直是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作为专利数量全行业第一,人行金融科技奖项评选中5个参选项目全部获奖、并且拿下一等奖的国有大行,中国银行通过一系列重量级数字化落地应用,积累了强大的科技实力。

这背后,是近年来数字化被当成中行最为重要的战略变革工程。“集团上下统一了思想,完善了机制,从战略规划、重大工程、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数字化布局实现新的跨越。

01

战略篇:下好集团科技“一盘棋”

当下,没有什么比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受银行高管关注了。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共同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59.9%的银行家选择“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比上年度高出3.6个百分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站在数字化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关口,如何进一步突破自我、深化转型借势乘风,对银行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作为少数百年大行之一,从早期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到最早开展海外业务,从推出境内第一张信用卡和第一台ATM机,到持续升级IT系统、企业级架构建设,中国银行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列。

近年来,中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性变革工程,开启了一次力度更大的变革。在“十四五”规划中,中行明确提出“2+2+5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企业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两大系统工程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以“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作为特色优势。

清晰而完整的顶层设计及战略规划,要有整盘棋思维,才能形成各个部门的向心力。中行坚持集团科技“一盘棋”,强化机制创新、总分协同,业务板块、金融专项、机构规划相互支撑。

在这盘数字化转型“大棋局”中,中行找到了其“棋眼”所在——“绿洲工程”。这是中行的“1号+”工程,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子。

“绿洲工程”是中行在2020年启动的企业级架构建设,旨在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更高效、敏捷的反应。2022年5月1日是一个标志性时间点,中行“绿洲工程”实现首批次投产。这标志着中行企业级架构成功落地,完成“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绿洲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全领域总体规划,形成了“战略能力地图”、企业级业务架构、企业级IT架构三个顶层架构设计方案。“全领域、全流程、全集团、全方位”是中行“绿洲工程”的关键词,中行也借此迈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

“棋眼”已布好,落一子而全盘活。围绕“绿洲工程”,中行加大了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布局。

首先是通过打造各类企业级技术平台底座,占领金融科技新高地。

“绿洲工程”重塑了超大规模金融级分布式架构体系,中行还自主研发“鸿鹄”“瀚海”“星汉”“扶摇”“九天”等五大基础技术平台并开始规模化应用。这些技术平台全面支撑新架构下的应用研发和运维,让业务赋能、敏捷交付、稳健支撑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推动业务及管理领域的赋能试点深化。

聚焦客户信息、机构信息、员工信息和柜员权限等领域,中行着力实现信息整合“一个中心”、多维刻画“一套标签”、全景展示“一张视图”、全程管理“一条主线”、信息标准“一套规范”、一体两翼“一体上线”。

另外,“绿洲工程”的构建,还带来技术创新的跨越。在专利数量和重量级项目落地等衡量一家银行科技实力的关键指标上,中行已然处于领先者地位。

据PatSnap平台《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技术创新指数分析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7家企业来自中国,其中中国银行的专利申请量排名银行业第一。

这背后,中行构建了“技术研发—专利保护—业务应用”全链条式管理机制,初步实现了以专利护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新成效。2022年,中行专利新增申请5000多件,新获得专利授权611件。

另外,在2021年度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评选中,中行6个参评项目全部获奖。其中,“‘三横两纵一线’企业级数据平台”获评一等奖,“跨境场景生态建设项目”“瀚海移动基础平台”获评二等奖。

无论从企业级架构转身还是科技创新深化赋能等“一盘棋”战略,数字化创新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不断变革。

在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行不仅成立数字资产运营中心,数据挖掘、运用、经营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速,还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优化金融数字化委员会设置,强化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发展的统筹融合与管理。

随着“数据+技术+生态+场景”等为核心的数字化能力加速形成,以及企业级金融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中行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已经处于同业领先地位。

02

应用篇:做前沿科技转化“先行者”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在于技术赋能。即让金融科技的发展转化为银行服务客户、业务增长的实际价值。这是当前银行努力探索的方向,也是检验数字化长期布局成败的关键。

虽然金融科技已经深入到银行各项业务当中,也深入到管理变革与客户服务当中,然而要让金融科技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创造能力,银行的技术应用布局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金融科技技术应用与转化方面,中行近年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5G消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在多个业务领域和环节落地应用。

场景金融是中行最具特色化的业务之一。2022年,中行加速金融科技与场景金融的深度转化,新设立了场景生态与创新部,广泛探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发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推出“数字普惠”“数字进博”“智慧企业司库”等。

通过深耕场景建设,中行已经实现了流量到价值的转化,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四大场景累计触达用户超过2.3亿人次;中银跨境GO APP 2022年全年注册用户近640万户。

此外,中行还积极探索数字化与政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2022年推进政务大数据智慧E贷平台与海南政务大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通过将海南大数据局的公共数据资源应用到分行实际业务场景,解决“中银E贷”外部数据缺乏造成的获客和风控痛点。

零售金融与数字化有天然的匹配度。在移动金融大时代下,零售业务依托手机银行APP等,早已经开启了深度数字化。去年,中行上线8.0版上线后,其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注册用户规模超过2.5亿户,月活客户数也达到了7620万户。

金融科技的深化赋能,推动客户体验全面提升。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全市场遴选绩优金融产品,中行搭建了“全集团+全市场”开放式产品货架。其中,财富购物车”实现了投资类产品一键下单批量购买,基于对客户和产品的全面标签化分析,推动“千人千面”产品自动化推荐服务。

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数字化基因注入业务全流程,驱动客户体验提升,各项数据全面增长。2022年,中行内地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2269.92亿元,同比增长14.12%。年末,中行全量客户金融资产规模也近13亿元。

岩高长风起。在数字化这座新时代高峰之侧,金融科技的长风正在推动银行金融服务走向全面重塑以及全面价值创造。中行数据显示,全年科技产能较去年增长38%,需求评估周期平均缩短51%。

03

人才篇:“数字化新军”强势出击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相比技术变革和演进的突飞猛进,人才体系构建和文化的渗透却需要时间,以此来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注定是一场渐进式变革。

在银行业全面人才体系的构建中,有几个显著的变化:从单一能力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人才体系构建上,从传统体系下的部门人才边界清晰,到融合团队的建设。

强大的科技人才,是金融科技实力的最大保障。从数字化投入和人才综合实力上,中行已经具备强大的行业竞争力,2022年,中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3318人,占比为4.35%,信息科技投入215.41亿元,同比增长15.74%,占营收比重为3.49%。

面向未来,中行的数字化人才目标明确,即着力打造一支“数字化新军”。从人才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了数字化管理、行业规划和架构设计人才,数字化营销、产品、运营、风控和交易人才,数据分析和信息科技人才等。目前“数字化新军”已经打造了10支队伍。

对此,中行首席信息官孟茜曾总结,相比传统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行“数字化新军”有如下优势。

一是在建设理念上立足于不同领域,深度融合科技、业务、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人才; 二是队伍结构上包含了从管理到运营、从业务到科技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三是培养方法上注重在实战中建功立业来磨炼。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需要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中行对“数字化新军”实施名单制管理,首批储备人才5500余名,不仅推进业务与科技高度融合,还以揭榜挂帅、联合攻坚为创新使用方法等打造复合型人才新军。

要提高“数字化新军”的战斗力,还需要文化向心力的构建。

中行管理层发挥带动作用,自上而下把数字化经营的理念和措施穿透到各级机构、各个条线,融入到日常的客户服务、产品设计和经营管理中。例如,在分行领域推行“放管服”改革,80%的分行特色项目无需报批即可自主实施,可以充分释放分行科技活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全行上下经营管理理念和业务拓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变革过程中,银行对基础设施、各项能力不断重塑与进化,正在推动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全新变革。

百年中行,正在通过数字化爆发出新的生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