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亿用户打磨!这一产品成为中小银行的风控后盾

历经数亿用户打磨!这一产品成为中小银行的风控后盾
2023年05月28日 20:42 轻金融

为什么越来越多银行选择“蚁盾”?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有些事物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反脆弱》一书中的启示是,只有在不断对抗风险中,才能变得更强大。

这一启示,用在时刻与风险“共舞”的银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处于薄弱环节的中小银行,面临的风控挑战更大,各种数字化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伴随而来的新风险,成为转型最大的“拦路虎”之一。如何运用创新技术手段“高效、准确地识别风险并及时阻断 ”,成为一大挑战。

但反过来看,长期暴露在风险中,反而推动不少中小银行直面风险,借助智能化构建更强大的风控能力和风控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风控的这个“器”,就是智能化。要打造领先的、自主可控的智能化风控能力,中小银行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借助科技能力和风控经验丰富的第三方科技公司,提升风控“内功”,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一环。

01

中小银行数字化风控困局

风控能力强弱,关系到一家银行的存亡。美国硅谷银行短短两天内轰然倒塌、“百年老店”瑞信破产——2023年全球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为全球银行业敲响了风控警钟。

数字化时代,银行业的风控理念和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银行数字化风控面临新的困局。金融监管趋严,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银行内部风控管理要求提高;业务下沉、线上化需求加速,以及金融科技大大促进业务融合、生态开放,也需要银行把好风控关口。

首先,中小银行数字技术基础薄弱、资金和IT投入有限、数字化复合人才不足,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风控全面规划的战略布局与能力。

“传统的银行风控模式数据来源单一、审核流程冗长、人力成本高昂,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业务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分析和多样化风险识别的需求。”IDC指出。而建立一套适应当前发展的风控体系结构、制度流程,未来无论是传统风险还是新的风险,都可以有相应的制度框架去应对。

其次,中小银行大部分存在区域性经营的特性,对于线上化业务的数字化风控建设缺乏经验,难以靠自身力量建立起完整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当下,银行的业务系统、技术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对于银行本身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人员响应能力等都有更高要求。

再次,业务线上化以及开放经营,使得银行业面临新型风险,如新型黑产、欺诈、薅羊毛等。风险领域一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这些新型风险正在通过创新渠道及手法给中小银行风控带来挑战。

在身份认证环节,从PC端到手机端再到IoT设备端,在线身份认证需要运用领先的AI技术解决不同网络环境、不同设备环境、不同用户画面环境、不同认证类型下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还需要应对身份伪造、注入篡改等黑产挑战。

数字化营销推广阶段,中小银行面临虚假刷量、伪造激活、薅羊毛等欺诈风险,注册阶段面临垃圾注册、拖库撞库等欺诈风险,还有交易支付阶段、社交互动阶段等均面临不同类型的欺诈风险,传统基于单一设备特征进行风控的防护方式逐渐失效,增加了金融行业反欺诈风控的难度。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缺乏技术优势与信息库优势,部分线上产品审核中存在系统漏洞,难以精准识别风险。”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指出。

与此同时,突飞猛进的新技术,让中小银行面临新的风险时越来越吃力。尤其是自然语言预训练大模型成黑产新绝招,技术革命大模型引发金融反欺诈新思考。虽然预训练生成大模型已在安全防护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中小银行在相关领域研究不足。

借助科技的力量,智能化的数字化的风控体系构建是必然趋势。中小银行如何让智能化风控真正实现合规、创造价值?选择与优秀的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共建,成为众多银行的一致选择。

02

这些中小银行在积极布局

中小银行数字化风控的转型上,走过不少弯路。

笔者曾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家中小银行曾建立了十几条产品线及对应的数字风控平台,结果是摊子多、战线长、管理成本高、风险漏洞多。由于数据分散、底层风控策略未打通,黑产在App上尝试用户密码,攻击次数受到限制后,又转战官网等其他渠道获得更多的测试机会,极大地增加了风险可能性。最后,该银行只好缩减产品线,提升集中风控能力,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浪费了发展机遇。

这一案例的启示,是数字化风控容不得出错。同时,数字化风控不是割裂的,而是与前、中、后台的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

与之相对应,有不少中小银行注重借助外力,在数字化风控上弯道超车。其中,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云南唯一省属城商行,自成立以来,富滇银行即“把风险管理作为立行之本”,四大工程之一是“风控强行”。

但近年来的转型中,富滇银行因缺少全行级的风控平台,缺乏完整风控体系和营销体系,制约了该行的发展。自己独立开发上线不具备可行性,同时还要满足监管提出的自主可控要求,他们找到了蚂蚁。

双方合作打造了一套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和数据驱动为核心,在渠道推广、用户注册、交易支付、社区互动等阶段,打通不同支付渠道间的交易数据孤岛,进行实时风险分析和干预。

“我们从0到1帮助他们打造了一个全行的智能决策中枢,构建起了富滇银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风控和智能营销的决策能力,实现了多场景的纯线上智能决策,保证了全行金融业务和营销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蚂蚁集团蚁盾解决方案总监刘丁峰表示。

在自主可控的要求之下,蚂蚁蚁盾在标准平台的基础上,给富滇银行匹配了定制化的方案,包括售前咨询、售中策略咨询等。一年时间,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平台就投产上线,目前已经对接到富滇银行八个渠道和两大平台,能够有效支撑其业务发展。

对于新型的欺诈风险,富滇银行则通过蚂蚁蚁盾将涉诈预警研判前置,可以更加精准地检测可疑交易,对高风险交易进行拦截。在防范欺诈风险的同时,降低业务资源消耗,为数字化营销降本增效。目前蚂蚁蚁盾已经布局在富滇银行新旧个人手机银行、网银以及微信银行等渠道。

另一家在小微金融领域极具特色的浙江某城商行,在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控能力的过程中,也通过接入蚁盾产业风控平台服务,在业务拓客环节,结合企业经营水平和业务规模精准匹配授信额度;在贷前进件环节,搭建了一套小微企业风险识别体系,实现多头、欺诈、骗贷团伙的精准拦截,降低信用风险和不良率。协助其在业务拓展、进件筛查、业务审批快速提效。

此外,在线身份认证作为数字化运营第一个安全门槛,要求系统在不同设备、不同网速、不同画面背景、不同画质下,都能准确识别 “你是谁”。还要求它能看出是否是人脸照片/视频攻击、是否是拍屏、截屏,或是从网上下载的水印图像,是否冒用其他凭证重复提交,是否用PS篡改等。蚂蚁的身份认证技术准确率高达99.9%,认证速度实现秒级返回。

菲律宾首都银行Metrobank数字战略负责人Johdel C. Ocampo表示,蚁盾的“可信身份认证”服务拥有非常先进和复杂的技术能力,可以精确地识别用户身份,能做到客户体验与安全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数字化的注册流程免去人工成本,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多渠道、获取更多客户,加快了市场拓展的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银行在探索破局各类业务风险背后,都有蚂蚁“蚁盾”支撑。这些反应灵敏的中小银行,在数字化风控上先行一步,为数字化转型与全行经营注入了新的动力。

牵手蚂蚁,成为这些中小银行明智的选择。

03

“真刀真枪”磨砺的风控平台

近日,第十一届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提质增效、数智未来”,蚂蚁集团蚁盾解决方案总监刘丁峰受邀演讲,分享《数化浪潮下的风险合规解决之道》。

在智能风控第三方市场,厂商众多,“蚁盾”为何能得到众多中小银行的青睐?

蚁盾解决方案总监刘丁峰在《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分享

刘丁峰介绍,“蚁盾”定位为基于可信AI及可信数据技术打造的智能风控产品,致力于实现从身份安全、业务安全、合规安全、到产业风控的全链路风控需求。相比同业,“蚁盾”领先优势明显。

一是出色的技术能力,尤其是AI技术能力。

当前,发展“负责任和可信”的AI技术正成为产业趋势,而蚂蚁集团自2015年起就开始研发可信AI技术,主要应用于反欺诈、反洗钱、企业联合风控、数据隐私保护等安全风控业务,并形成了基于可信AI的“IMAGE智能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场景中诸多难题。

2023年1月,全球专利权威机构IPR Daily发布的报告显示,蚂蚁集团“AI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专利数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入选全球权威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被认可为Responsible AI(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代表厂商,也是该领域唯一入选的中国供应商。

这些权威机构的认可,充分验证了蚂蚁集团在智能风控领域建立的大幅领先优势。

二是产品经过数亿用户打磨。孵化蚁盾的母胎——支付宝,业务遍及支付、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其风控体系经历过每秒50万笔交易并发的双11活动,全民参与的新春五福活动、遍及街边小店的支付宝红包拉新促活、亿级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的信贷业务等,以及无时无刻不在的内部红蓝对抗。

“只有在真刀真枪的战斗中,安全从业者们才能不断成长。蚁盾的风控能力是从蚂蚁集团自身业务中孵化出来的,经过了亿级用户体量的产品实践打磨。而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友商的核心竞争力。”蚂蚁集团蚁盾总经理廖群伟表示。

三是蚁盾能够帮助银行构建全面自主可控的智能化风控体系。

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曾要求,“商业银行自主独立实施核心风控,建立全流程银行风控体系,严禁风控核心环节外包”。帮助银行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化风控体系,也是蚂蚁蚁盾追求的目标之一,从而使得核心自主的能力掌握在中小银行自己手中。

针对中小银行风控建设面临的缺少全面规划的问题,刘丁峰表示,蚁盾在风控规划上主要为中小银行提供四方面的能力,包括搭建系统的标准化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场景风控策略、营销圈客服务、第三方数据服务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四是蚁盾全球化服务企业经验丰富。蚁盾除服务国内银行、金融机构,还支持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化升级,目前,“蚁盾”已在国内服务金融、大宗贸易、出行、电商等十多个行业的1000余家客户,支持国内外70余家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服务用户超12亿。

这些优势,使得蚁盾能在强者如云的市场上脱颖而出。

04

风控也能创造生产力

在传统银行的思维中,风控是后台,躲在背后。其实不然,风控已经贯穿了前中后台,推动银行生产力的提升。

这方面,大型银行走在了前列,对风控能力的探索,已经不止于风险防控与预警,而是实现了主动对价值的挖掘。大型银行推动风险管理由“人控”、“机控”向“智控”转变,构建了精准敏捷的智慧风控体系。比如,2022年平安银行在对公风控方面更新智慧风控平台,实现贷后工作效率提升约50%。

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往往服务当地区域,科技人员有限,更倾向于采购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蚁盾提供SAAS、本地化部署、风控咨询等多种服务方式,可以满足银行在身份认证、合规安全、营销风控、产业链信贷风控等全链路风控场景需求。

广东某银行在接入蚁盾服务后,针对收款账号电信诈骗黑名单可实现实时拦截,仅2个月时间,总计调用服务341万余次,命中410余次,挽回资金损失约1400万余元。长沙银行在2019年与蚂蚁蚁盾合作搭建智能风控平台后,带来了业务逻辑的巨大改变和成效。按照以前的方式,长沙银行的业务部门需要先提出需求,科技部门组织开发团队研发,然后上线,最后再看效果,一套流程下来,可能需要3个多月。

而依托新的智能风控平台,业务部门利用2周左右的时间就自行建立新的风控应用或者调整风控模型,效率和便捷性上得到了极大提升,不再因为研发排期而错失市场机遇。长沙银行还首次实现了风控能力的沉淀、提升与复用,对业务后续创新持续提供支撑。据内部人士介绍,智能风控平台上线后,长沙银行零售部门的某项信贷业务受益于平台提供的准入策略及风控能力,潜在服务客群扩大7倍左右。

“安全领域没有对手,只有队友”。

蚂蚁蚁盾也在不断推进风控生态的构建。例如,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构建行业专属的产业风控平台,引入生态伙伴数据,充分挖掘和激活数据价值;将传统产业链知识注入AI,搭建精细化风控模型;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桥梁,助力高效、精准的产业风控,从而支撑整个产业协作网络的构建。

在生态中不断沉淀、自身业务中不断打磨加上领先的技术优势,正是蚂蚁蚁盾为中小银行提供更好风控服务,推升风控创造更大价值的底气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