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上市混战,如祺出行押注Robotaxi翻盘?

网约车上市混战,如祺出行押注Robotaxi翻盘?
2024年04月23日 14:11 懂财帝

如祺出行、滴滴、嘀嗒,分别代表着网约车不同的商业路径,谁最先登陆港交所,也是验证在合规性与规模化之间,谁先胜利。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近日,如祺出行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网约车上市之途向来坎坷。滴滴曾被港交所拒绝,突击纽交所上市不久,便遭遇溃败,如今退居美国粉单市场。嘀嗒五次申请,近期才终于通过证监会备案,迈出重要一步。

究其原因,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各平台创新有限,也没有哪家找到规模化与合规性平衡的最优解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如祺出行的注册用户数为 2380万名,月均活跃司机达3.7万名,日单量峰值超过37.5万单。

相较之下,滴滴拥有4.5亿用户、超过2100万车主、日均单量3300 万单,嘀嗒也有超1.8亿用户、认证私家车车主约1520万名。

体量差异影响了估值,如祺出行已完成4轮投资,B轮交易后估值为53.6亿元,和滴滴的160亿美元、嘀嗒的100亿元相差甚远。

或许看到了自身作为网约车平台的局限性,如祺出行要争下的,并非港交所“出行第一股”,而是“出行科技第一股”,试图讲述关于自动驾驶、科技服务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如祺出行能成功说服资本市场吗?

01 |另辟蹊径还是难觅缝隙?

与滴滴、嘀嗒相比,如祺出行在全国的知名度不算高。其实,它也出自豪门,背靠广汽集团和腾讯。

打开微信的“出行服务”,如祺出行即使价格更高,但仍被推荐在“经济型”最前列。可见,腾讯还是重视如祺出行的。

如祺出行诞生时,网约车市场已是红海,“一超多强”格局固定。为避开滴滴的锋芒,差异化成为如祺出行的生存之道。

一方面,它采用“涟漪模式”,先在经济发达的大湾区立足,再寻机扩张至其他城市。另一方面,推出全球首个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的混合运营模式,占据先发优势。

如祺出行的策略是行业缩影,盲目扩张失效,精耕细作变成竞争的基调,如嘀嗒也是通过聚焦顺风车慢慢崛起。

但深耕大湾区5年,如祺出行未能吃透这个市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末,如祺出行服务覆盖的城市数量分别为6个、18个及24个,大部分位于大湾区。

按交易额计算,2023年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的市占率为5.6%,排名第二,与第三名仅差0.5%,第一名滴滴的市占率达56.5%。

偏安一隅的同时,其业务发展实际与定位也有所偏差。

如祺出行定位为“出行科技与服务公司”,提供三大业务:出行服务包含网约车及Robotaxi服务,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以及高精地图,生态服务包括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

2022年10月,如祺出行在广州南沙上线Robotaxi服务。2024年初,如祺出行Robotaxi正式在深圳上线。

也就是说,在24座城市中,如祺出行仅在2座城市实现了混合运营模式。

从营收结构来看,Robotaxi没有被单独列出,而是统一归为出行服务中“其他”板块,包括Robotaxi服务、顺风车服务、营销及推广服务。

2021年至2023年,该板块收入分别为727.6万元、481.2万元、200.0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为0.7%、0.3%、0.1%。

如祺出行“佛系生长”,或与广汽的考量有关。

早在如祺出行品牌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表示,广汽和合作伙伴积极布局未来出行业务,将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对促进销售、完善后市场,促进新技术发展、拓展新业务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广汽入局网约车市场,本就不指望硬刚滴滴,也无意卷网约车。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车企布局网约车,曹操出行是吉利的项目,T3是一汽、长安、东风的项目,广汽自然不甘落后。

利用如祺出行收集数据,再将其与用车场景匹配,为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广汽本质是为了释放产能,更好地“卖车”。

对于腾讯而言,如祺出行则是丰富出行场景的环节。

腾讯投资过滴滴、摩拜、T3等,滴滴、摩拜难言成功,T3中腾讯占股6.15%,而在如祺出行占股18.41%,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02|押注Robotaxi

“出行行业的拐点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如祺出行CEO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这也能解释,为何在其招股书中,Robotaxi占非常大的篇幅。

网约车行业已过了快速增长期,后来者很难“虎口抢食”。如祺出行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吸引资本关注,自动驾驶是相对适合切入的赛道,也更容易拓宽想象空间。

早在2022年的A轮融资中,如祺出行就引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两个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作为股东,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L4级的Robotaxi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年底,如祺Robotaxi服务已运营累计超2万小时,覆盖545个站点,完成约45.07公里安全试运营里程。

共有281辆车辆接入如祺出行的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位居网约车平台第一。其中35辆由该公司拥有,其余由小马智行及广汽研发中心等合作方拥有。

按照如祺出行的设想,到了2026年,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就能落地,成本降低是催化剂。到2030年,Robotaxi在中国智慧出行的渗透率将达31.8%,2035年将达69.3%。

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2019年至2023年,载人出租车成本从1.7元/公里小幅上涨至1.8元/公里,Robotaxi成本则会从23.3元/公里大幅下降至4.5元/公里。预计在2026年,两者的成本出现交叉点,越往后,载人出租车越高,Robotaxi反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讲通Robotaxi的资本故事,如祺出行还要跨越很多难关。

欧洲顶级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指出,Robotaxi商业化包括五大核心要素,即政策监管、技术、成本、运营服务、市场接受度。单是成本,就包括整车技术成本、运营服务成本、能源成本、监管成本等多样要素。

在成本层面,罗兰贝格设置了1-5分的档次,认为2023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阶段成熟度处在1分水平,即为满足技术和商业化运营实现,Robotaxi的单车成本和运营成本不受明确限制,而5分要求能支持资产方、运营方及产业链上其他重要行业参与者的全面规模化持续盈利。

要啃下Robotaxi,如祺出行注定要熬过漫长的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

除了努力压缩成本,如祺出行也在推动政策层面的进展。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交了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的议案,呼吁从立法方面加快推动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

但如祺出行的研发投入并不高,很难支撑远大的Robotaxi蓝图。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其研发支出分别为1.1亿元、1.0亿元及1.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1.5%、7.7%及5.5%。

而财力更为雄厚的滴滴Robotaxi服务正在有序试运营中,T3、曹操出行等同行也纷纷入局,赛道日益拥挤,如祺出行入局较早的优势或将被抹平。

滴滴在广州、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拥有超200辆自动驾驶车,且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滴滴不仅直捣如祺出行的大本营,服务范围也比后者要广。

就连如祺出行的“亲爸爸”,也没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近期,滴滴和广汽埃安一年前发布的“AIDI计划”落地。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宣布,双方的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

此次合作,滴滴出自动驾驶技术,广汽埃安出车,双方的技术互补。滴滴表示,这将是国内首次以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合资的形式,推进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

滴滴的核心壁垒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平台运营侧的价值显著,如祺出行难以匹敌。

这也许是如祺出行着急IPO的重要原因,其打算把40%的融资额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技术的研发。

03|“小而美”翻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城市用车行业中(不包含聚合平台),滴滴活跃人数渗透率达19.27%,嘀嗒8.75%,花小猪打车2.89%,T3出行1.92%,曹操出行1.08%,其他平台活跃人数领域渗透率不足1%。

一年过去,行业格局大概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像即便滴滴下架18个月,归来仍是王者。

近三年,2021年至2023年,滴滴日均单量从2600万增长到 3300万单,同期如祺出行日均单量由12.9万、18.2万,增至26.8万。

这意味着,如祺出行很可能还是“1%以下”的其他平台。

在这样的市场空间中,如祺出行的成长速度也不算慢。

2021年至2023年,如祺出行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6%。但对五大客户的收入依赖性加强,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1年的1.1%升到2023年的12.3%。

收入的持续增长没有带来盈利,报告期内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6.93亿元,累计亏损超20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4.2%、-10.7%、-7%。

同样正在冲刺港交所的嘀嗒,业绩更为亮眼。其招股书显示,嘀嗒连续三年是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3亿元、0.8亿元及2.3亿元。

2023年滴滴也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营收1924亿元,较2022年增长36.6%,净利润5.35亿元。其中,国内移动出行在2023年实现营收1750亿元,较2022年增长39%。

三者毛利率的差距,可以从业务逻辑中找到答案。

嘀嗒以顺风车为主,不负责司机的车,因此能以轻资产模式先一步盈利。滴滴则因丰富生态,把公司越做越重,但其出行服务也是实行司机自行带车的加盟模式,近年毛利提升明显。

如祺出行却走了相反的道路。2019年创立时,它就采用了自营司机模式,即自己招募司机,然后用真金白银向广汽买车,甚至给司机缴纳五险一金。

该模式对司机的管理更统一、规范,服务水平较高,这也成了如祺出行的一个显著标签。招股书显示,其订单合规率由2021年的84.8%提升至2023年的95.6%。在合规性上,它吃得苦头比滴滴、嘀嗒都要少得多。

随着业务的扩大,如祺出行改为运力加盟商入驻和自营司机并行的模式,自带车司机可通过运力加盟商进入如祺出行,此举帮助如祺减少司机人力成本,并扩容了运力。

然而,重资产模式给如祺出行留下了“后遗症”,直到现在,司机服务费仍是成本支出的大头。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司机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93.5%、85.2%、77.6%,比例虽减少,但绝对值在增加,三年间增长了约6亿元。

2022年,如祺出行花了1.12亿元,推出“如祺车服”线下门店,提供网约车租售一站式服务,有点像汽车4s店,但服务对象是网约车司机,这项成本占总收入成本的7.4%。2023年,该支出翻倍至3.06亿元,占比达13.3%。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坦言,预计在2024年至2026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

网约车本质上是互联网生意,天花板又较低,如祺出行做得如此之“重”,资本市场似乎不太愿意为此买单。

估值也辅证了这一点。目前,如祺出行的最新估值是53.6亿元,而滴滴估值约160亿美元,嘀嗒也有100亿元。

如祺出行、滴滴、嘀嗒,分别代表着网约车不同的商业路径,谁最先登陆港交所,也是验证在合规性与规模化之间,谁先胜利。

参考文章:

1 | 华泰证券-互联网行业专题研究:共享出行,龙头领衔,重回稳健增长-240410

2 | 研究报告:如祺出行&罗兰贝格-自动驾驶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