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新叙事」:京东健康在「无人区」拓荒

互联网医疗的「新叙事」:京东健康在「无人区」拓荒
2025年03月10日 08:28 懂财帝

京东健康「反内卷」,业绩超预期,率先打通「医检诊药」闭环。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过去十年,互联网医疗澎湃激荡,走过山峰,穿过谷底。如今,它正进入新的叙事周期。

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以前,创业公司大多“单点作战”,凭借互联网技术,聚焦医、检、诊、药中的某一个垂直领域,持续内卷。

但随着中国医改迈入深水区,数亿患者的现实需求已经证明,这行不通。最直接的例证是,今年初,好大夫“卖身”蚂蚁集团。

医、检、诊、药环环相扣,绝不能有断点。这意味着,现在,互联网医疗公司必须摒弃传统思维,改变打法,“全域创新”。

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标杆,京东健康率先反内卷,闯入“无人区”拓荒。

2024年,它在扎实的“药”“医”能力基础上,不仅成功打通了“检验”环节断的点,还依靠AI,进一步强化了“诊断”能力。

尽管寒冬凛冽,但京东健康仍逆势生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47.9亿元。

其业绩超市场预期,尤其是下半年“双位数”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势头。

医疗健康赛道“长坡厚雪”,竞争远未到终局。但显然,京东健康已经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 | 率先打通「医检诊药」闭环

大家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医疗、医药的数字化改造已经卓有成效,但看病难、看病烦琐的问题依然突出。

笔者就有亲身体验。去年底,甲流高发期,笔者发现身体不适,发烧并附带着腰痛的症状,赶忙去三甲医院问诊。

结果人满为患,验血从早上等到了晚上,CT检查则排到3天以后。所有检查做完后,又等了1天,结果才出来,笔者还得再去挂号、问诊、开药。

整个过程下来,筋疲力尽,深刻感受到,医、检、诊、药四个环节中,尤其是检测环节,断点严重。

身边很多朋友、很多读者也反馈:去线下医院做检查,等几个小时已经算是高效率。几天后再去做检查,是常态。

在线上,互联网医院火热,但大多是轻问诊,几乎没有一家平台布局相关服务。

而检验,是诊断、治疗的前提。全国著名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曾撰文写道:“检验是‘侦察兵’,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于是,京东健康决定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啃“硬骨头”。

京东健康在医药供应链、医疗服务、医疗AI等能力方面,早已经具备了领先优势,但这场“仗”,它依然稳扎稳打。

京东健康整合了供应链和上下游资源,先从快捷、便利、又刚需的居家自检做起,推出了“京东到家快检”服务。

专职骑手会把检测试剂盒送到家门口,用户完成口鼻拭子的采样后,专职骑手再将样本送至附近线下国家认证的医学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3小时内,检测结果就会出来。

目前,服务已经覆盖北上广深、杭州、重庆等全国12个城市,能提供呼吸道、腹泻、过敏原、慢病等149款居家检测服务产品。

除此之外,针对行动不便且需要定期进行医疗护理的人群,如老年人、孕产妇等,京东健康还推出了“京东护士到家”服务,包括打针、换药、采血等近40种居家医疗护理项目。

在2024年,甲流肆虐的冬天,这两项服务迅速成为爆款,目前单量已爬坡到行业领先的位置。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京东健康成功打通了检测环节的断点,率先构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一次“拓荒”,及时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

去年12月14日,北京,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体温持续攀升到39度,并且,他还患有高血压、哮喘,心脏装着起搏器。

彼时,户外气温低至零下,老人出门就医,无疑会加重症状。

他的家人随即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医生,在线问诊。医生结合老人的症状,迅速安排了护士上门做呼吸道病原检测和血常规检查。

仅半小时后,护士赶到家中采样。两个小时后,医生拿到检测报告,确诊为甲流。他立即开药,专职骑手火速配送到了患者家中。最终,老人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用户也愈加信任京东健康。潜移默化中,改变正在发生。

截至2024年末,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日均在线咨询量已超49万。

2 | 继续筑牢「地基」

互联网医疗盈利魔咒长期萦绕,京东健康率先突围。

它是这个领域第一家跨越盈亏平衡点的企业,目前已连续三年实现年度盈利。如今,京东健康再次“蝶变”,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发展道路。

京东健康持续创新、解题的背后,源于扎实的“基本功”。

以2024年为例,京东健康继续筑牢“地基”

在零售医药、健康消费领域,京东健康进一步扩大自营优势,加深与制药公司、健康产品供货商之间的合作,推进供给侧改革。

尤其是新特药,京东健康聚焦未被解决的临床需求,首发了近30款新特药,包括礼来公司器材的治疗Ⅱ型糖尿病和体重控制的双靶向创新药物Mounjaro、第一三共株式会社旗下的止痛药物德力静,以及诺华旗下的血液病创新药物飞赫达等,巩固了“全网首发新特药第一站”的优势。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时代,保健需求日益旺盛,但保健品行业却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时常担忧产品质量。

对此,京东健康联手Swisse、Inne、Move Free等品牌,发布了“京东好滋补”“京东好营养”品类标准体系,覆盖冬虫夏草、人参、蛋白粉、益生菌等15个热门品类,让用户买得更加放心。

同时,京东健康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依靠智能监测、呼吸制氧等家用医疗器械电器的优势,持续突破居家养老场景,为适老消费的发展“添砖加瓦”。

渠道和供应链,是京东健康的“长板”。2024年,它继续“做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服务体系。

京东健康大力加码即时零售,扩大了自营京东大药房的驻店骑手团队规模,提升履约效率,还在北上广等20个城市开通了“网上买药医保个账支付”功能,目前共接入全国超过3000家医保定点药房,覆盖人口超1亿。

另外,京东健康积极“拓荒”,探索全新的医疗健康线下业态。

据悉,京东健康旗下的全国首个新型大药房——京东大药房金宝街店已经开业,京东买药秒送无人药柜也已经在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上线运营,广受好评。

医、检、诊、药,医为首。专业、严肃的医疗能力,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京东健康从不敢懈怠。

尤其是2024年,AI技术狂热、喧嚣,但京东健康并不激进。它踏实、稳健,提取AI技术的“精华”,来强化互联网医疗专科能力建设。

在精神科,京东健康已经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启动了“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等AI技术的自动辅助病历生成系统”项目,以技术创新提升精神科门诊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在皮肤科,京东健康邀请了超过120名医生专家、6000余名患者,开展皮肤AI患者管理项目,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辅助诊断、定制化诊疗方案、诊后随访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截至目前,皮肤专科AI规模化应用已经落地,其中AI多模态诊断准确率超过95%,皮肤医院日均问诊量已超过1万单。

同时,京东健康始终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发展基石。报告期内,京东健康已累计发布265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16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形成了更全面、科学、高效的互联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说,京东健康,已经成长为“六边形全能战士”。

两年前,京东健康CEO金恩林曾言,“医疗服务是一块硬骨头,这个命题能不能彻底解决还很难说。”

而近日,金恩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底气充足,他笑称,“这块骨头已经快要啃到骨髓了”。

3 | AI「重估」医疗健康

中国人口14亿,医疗健康需求刚性,但优质服务极度稀缺,供需严重失衡,AI可能是解题的“最优解”。

新风口来临,“选手”纷纷涌入,掀起医疗大模型“百模大战”。

其中,有的只是噱头,有的还停留在PPT阶段。真正落地应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是极少数。

京东健康正是“领头羊”。在2023年,它就前瞻性地发布了AI技术底座,自研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

去年初,京东健康正式成立了探索研究院(JDH XLab),更加聚焦AI前沿研究。

之后,京东健康全面加速AI落地,To D端(医生),推出了AI辅诊产品“智能医生助手”。To C端,推出了“聊愈小宇宙”“康康”“手机测血压”等AI产品。

基于长期的积累沉淀,今年1月,京东健康敏锐察觉到了AI拐点,正式发布了基于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以及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应用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

据介绍,相关AI工具的智能分诊准确率已经达到99.5%,辅助诊断的TOP5诊断准确性达到95%,治疗方案一致性达到90%以上,智能电子病历帮助医生书写效率提升了120%。

近日,“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还启动了全面开源,成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

AI落地,医疗升维,医生、用户都感受到了科技的便利。

过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全职医生范卫群,要花很多时间仔细阅读患者的化验单,烦琐耗时,用户等得也很焦虑。而如今,在上述AI工具的辅助下,分析病历的时间大幅缩短,直接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样的时间,她能为更多的患者解决问题。

在上海,张先生是智能健康助手“康康”的忠实用户。以前体检完,他都看不懂报告上的专业术语。但现在,“康康”不仅能帮他解读,还会根据他的健康状况给出个性化建议,比如该注意哪些饮食,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等。“它就像一位随时在线的医生,既专业又贴心。”

作为数智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京东健康也正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2025开年以来,京东健康股价从低点开始反弹,涨幅超过30%,市值达1143亿港元。

券商机构认为,本轮上涨,只是资本市场新周期的第一阶段,全年看好科技资产的表现。

建银国际、里昂证券维持了京东健康“跑赢大市”的评级,中银国际维持京东健康“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

在笔者看来,京东健康的价值确实远不止于此。

京东健康“基本功”扎实,擅长创新、解题,又有AI技术的加持,符合国家政策发展趋势,正跃入医疗健康的星辰大海。

它的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