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汪涛详解5.5G演进:需从六方向发力

华为汪涛详解5.5G演进:需从六方向发力
2021年08月03日 22:42 黄海峰看科技

文/海峰看科技

8月3日,在中国移动&华为5G-Advanced 创新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在大会上发表了“合作创新,5.5G使能万物智联”的主题演讲。

5G走向6G的变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未来3-5年,先演进到5.5G。《海峰看科技》注意到,今年4月3GPP定义了5G-Advanced这个5G演进方向,类似华为所提出的5.5G。

为了更为充分地满足千行百业的差异化需求,华为此前提议,业界要考虑在未来10年,将5G场景“三角形”扩展成5.5G场景“六边形”,增加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实时宽带交互以及HCS通信感知融合,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

汪涛在此次演讲中再次解释说,为了实现5.5G产业愿景,5G在上、下行体验速率,高精度定位和联接密度等能力上,需要实现10倍以上的能力增强。同时为了满足更多样、更复杂的场景需求,现有5G还需要新增感知、提升处理/传输时延等能力。

具体而言,汪涛就5.5G的技术演进,提出了六点方向性的建议。

方向一:重构Sub100G频谱使用模式,打造泛在千兆体验

“频谱对于无线通信,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在5.5G技术中,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好Sub100G频谱资源,发挥出更大效力。其产生的成果,可能会利用到6G技术中心。”汪涛提出。

一方面,汪涛提到在100GHz以下的所有频谱,都可以部署5G NR。另一方面,业界需要进行频谱重构。

“5G时代的标准频点是100MHz,但仍在使用时存在碎片化问题。华为提出MB-SC (Multi-Band Serving Cell)技术,使能终端同时使用多个频段,单用户能达到10Gbps下行,体验等效单载波大带宽。”汪涛表示。

方向二:以上行为中心的网络,满足行业数字化共性需求

人们在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时,需要更多的是下载而不是上传,因此下行带宽永远是高于上行带宽的。但是工业应用场景中,存在大量需要上传的应用场景,例如上传视频、上传数据等。 “在当前5G的基础版本里,上行恰恰是我们的一个短板。”汪涛说。

对此,汪涛提出了三点弥补上行问题的技术:第一,定义更多的全上行频谱;第二,要频谱成池,让终端能够灵活选择接入。在终端侧,引入灵活的频谱接入机制(FSA - Flexible Spectrum Access);第三,突破上下行配比。

“在5.5G技术里,我们怎么能进一步减少运营商之间相互干扰或者协同、耦合的情况,是我们在5.5G技术里需要着重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汪涛强调。

方向三:一张网络支撑全场景物联,构筑千亿物联基石

“在去年我们提出5.5G愿景的时候提到,到2030年,在蜂窝技术上,希望能够承载超过千亿的连接。”汪涛坦言,“根据计算,物联网需要700亿、800亿的连接。当前的网络能力是不具备的,我们真正对物联网使用场景的研究也是不具备的。”汪涛指出。

那么5G演进到5.5G,究竟应该做什么变化,来应对连接需求的快速增长呢?汪涛指出,4G时代NB-IoT的发展过程为5.5G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演练。

“在R17中,我们已经正式定义了REDCAP,以20MHz来支持,能达到100M的连接能力。我们也可以基于NR来直接连接互联网,能达到1Gbps的连接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R18进一步定义一种新的物联网能力,叫NB-NR,它能实现兆级别的互联网连接,意味着在物联网终端这块,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功耗,通过对更多的、支持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能力的定义,满足最精细的各种物联网场景。”

同时,华为还在探索将蜂窝技术和无源标签技术进行结合,提出名为Passive-IoT的概念。汪涛也呼吁,实现千亿承载连接,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方向四:通信感知融合,拓展移动物联边界

“未来十年,自动驾驶将越来越普遍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要想实现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必然离不开车路的协同。”汪涛表示,“这不仅需要具有蜂窝网络、连接能力,也需要感知能力,需要感知形状、感知速度、感知更多要素。”

对此,汪涛解释,要想将感知纳入到蜂窝网络中去,则需要对整个网络结构,即空口到网络处理以及应用层、信息传递的格式、数据结构、 接口进行定义。同时也需要不同的基站进行更好的协同,才能实现通信和感知的融合,其中也包括对蜂窝定位的进一步精细化。

方向五:把智能带入每个联接,打造L4自动驾驶网络

华为希望5G能更多地把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带入5G网络里面,其中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 “空口+智能。5G对与4G,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MassiveMIMO,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则需要引入更多智能的技术,进一步提高空口的效率。”

第二, 网络+智能。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今年MWC巴塞罗那展的发言里提到,到 2025年,希望中国移动能够达到运维自动驾驶网络L4的水平。汪涛举例说明:“以中国移动网络为例,2G、3G、4G、5G加起来有超400万的站点,有大量的实时数据的产生,这不仅包括基站,还包括核心网、传送网、业务上面的各个网元。我们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实时的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实现整个端到端的效率提升,使得网络的运维从过去的以人为中心变成网络自闭环的运维模式。”

第三, 业务+智能。“不同的业务,对SLA有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资源的分配方式和保障方式,来实现不同的业务能达到它最恰当的SLA的匹配。”汪涛表示。

方向六:极简节能机制定义、设备阵列增强,使能绿色节能低碳网络

双碳是我国提出的一个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全人类都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汪涛提出:希望在5.5G这代技术里,移动网络能够更节能。

面对目标与挑战,汪涛给出两个改进的方向。一方面,希望在空口方面更节能。不同业务的情况下,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大带宽。根据业务需要,灵活地建立休眠机制,在业务需要时实时唤醒,可以使空口更加节能。

另一方面是设备的节能。阵列增强是节能的重要方向,加以超高分辨率窄波束算法,预计到2025年,能实现网络能耗降低50%,能效提升3倍的目标。

在演讲的最后,汪涛总结了华为未来发展5.5G的思考:“在未来十年,5G将会成为主要承载网。改进我们这张主承载网,使我们的网络能力更强大,使我们的网络部署更经济,使我们的网络运维更智能,同时更低碳,是我们对5.5G的设想,也是我们团队正在全力以赴努力的方向。”

笔者观察

当前5G定义的三大场景(eMBB、uRRLC、mMTC),希望支持千行百业。我们也看到,5GtoB在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1000多个商业合同。但也有很多行业企业反馈,5G依然很难支撑多样性的物联场景需求。

5.5G或者说5G-Advanced,能很好满足上述需求。5.5G是5G向6G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是toB和toC业务需求驱动的。从2G到3G,3G到4G,从4G到5G,都出现2.5G(GPRS)、3.5G(如HSPA)以及4.5G技术。

对于5G演进到5G-Advanced,领先运营商也在行动。就在本次大会上,汪涛提出的六个方向,给产业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将推动5.5G在标准、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生态合作方面加速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