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当无人机群载着急救药品在楼宇间划出流畅航线,当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智能停机坪完成毫米级精准停靠—这片曾被视为“寂静地带”的低空区域,正以科技重构城市立体空间的繁华图景。
从去年零星试点到今年多地密集布局示范区,低空经济已突破概念襁褓,迈入小规模发展的快车道。这片曾被忽视的低空领域,正凭借技术革命的爆发,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蓝海。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然而,繁华图景背后暗藏挑战:空域管理规则滞后、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如同无形枷锁限制创新;基础设施分散、缺乏统一标准,阻碍产业协同;应用场景落地成本高、用户培育周期长,制约市场活力释放。低空经济该如何冲破迷雾、展翅高飞?
对这些疑惑,笔者在近日举行的2025第二届中国电信低空经济合作发展大会上找到答案。在这里,中国电信以“技术筑基+生态协同”两大杀手锏,发布“1+1+3+N”低空经济能力体系、天翼低空卡、星鸢标准化产品等多项成果,揭牌成立中国电信低空基础设施和低空终端协同创新中心等,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新思路。
三大痛点:低空经济规模化的拦路虎
低空经济虽然可期,但想要实现规模落地依然面临重重挑战,通过聆听与会专家介绍,笔者发现行业需攻克三大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碎片化。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表示,低空经济网络设施面临两大困境:一是难以在所有飞行区域实现经济高效的全覆盖,空联网监控能力不足,城市间空域存在基站覆盖盲区;二是偏远及地面网络未覆盖区域建设成本极高,导致基础设施碎片化,各环节难以有效协同。
其次,安全防线脆弱化。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指出,无人机系统存在网络内生安全问题,其存储程序控制架构从底层硬件到应用软件均暗藏隐患。如未知硬件漏洞、安全后门等,在复杂电磁和网络环境下易受攻击。
最后,场景落地成本高。空中通信与地面需求差异大,建设确定性网络耗资巨大;密集城市环境中感知系统受回波、杂波干扰,提升准确率需大量研发投入。与此同时,平衡通信与感知的独特算法也增加成本。
面对挑战,作为网络建设主力军的运营商,该如何为低空经济发展构建起发展基石?
破局之道:发布低空卡+构建创新中心
如何在低空经济腾飞前夜,破解以上三大挑战?在本次大会期间,中国电信将低空经济能力体系全面升级为1+1+3+N并发布系列产品,并公布了联合产业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措施。
其中,1+1+3+N即一个“低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底座”,一个“低空智联网络”,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星巡低空服务监管、星云低空飞行作业三个平台,服务公安、应急、水利、城乡治理等N个场景。
想必大家对中国电信的三个低空领域平台也同样感兴趣,他们的作用和区别在哪里?据介绍,天翼星瀚作为业内首个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实现设备统一纳管、多源数据智能融合与安全升级,首创多源感知组网模型。
天翼星巡实现“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低空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升级,是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天翼星云首创智能巡飞与蛙式网联跳舱,深度融合DeepSeek、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打造低空智能体,支持超3000台设备在线作业。
在这系列举措中,笔者发现“低空通信卡+创新中心”两大杀手锏成为打破行业困局的关键。这两大杀手锏如同打通产业任督二脉的关键招式,既解决了“飞起来”的通信刚需,又搭建了“飞得好”的创新生态。
杀手锏一:天翼低空卡给飞行器装上“数字身份证”与“专属信道”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指出,中国电信超前部署低空专网建设,打造全球首张天翼低空卡,提供高质量、高安全、高便捷、高效监管的连接服务。
这张看似平常的“通信卡”有何价值?据了解,天翼低空卡可实现专网、专卡、专号段,专门的信道和身份感知等多项能力,保障低空可靠通信和信息安全。
在笔者看来,天翼低空卡将为低空经济带来多个价值。
其一,为信号加了一层“金钟罩”。城市上空楼宇多,环境复杂。这也导致通信信号易受干扰,这导致通信信号易受干扰,造成低空飞行器信号丢失。天翼低空卡可实现无人机身份绑定与安检,能在城市高楼间或电磁复杂区域,能让无人机摆脱“断联焦虑”。比如,在江苏盐城的试点中,搭载低空卡的无人机在强电磁干扰下,数据传输稳定性提升70%。
其二,“专网+专号段”设计打造通信效率加速器。若将传统民用网络比作城市主干道,无人机使用普通通信信号,就像在早晚高峰的车流中穿行,通信“堵车”现象频发。而低空卡构建的专网,如同为飞行器开辟了一条“空中专属车道”。
其三,安全防护机制堪称“数字保镖”。天翼低空卡融合电信量子安全服务,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增强飞行运行安全性。
其四,便捷定制能力。天翼低空卡支持全球统一业务受理、集群卡管理,能动态配置低空网络参数,按需提供差异化定制服务。
杀手锏二:两大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用合力
独行快,众行远,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电信举行了低空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中心、低空终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其中,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中心可以说是低空经济的“基建设计院”,将聚焦起降场、通信基站等硬件的智能化改造;低空终端协同创新中心将成为终端设备的“创新孵化器”,将实现产业链各方力出一孔的良性发展格局。
对此,中电信无人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总监吴爱军表示,低空服务的打造需要联合朋友办大事的模式。中国电信用信息服务将上游的应用制造与下游的运营链接起来,才能打造出能用得好、用得起来的低空服务项目。
笔者认为,中国电信两大创新中心的成立,为低空经济发展构建了“需求-研发-验证-推广”的闭环机制,不仅提升了基础设施能力,也加速了终端协同,加速低空经济发展步伐。
据了解,2025年6月,中国电信与华为等伙伴携手,积极打造融合感知试验标杆项目。各方将携手共同推进这一标杆建设,重点实现融合感知核心能力发布,达成主被动探测多形式融合,构建“通、导、监一体”的体系,助力低空经济相关感知能力升级。
整体而言,中国电信的破局之道,本质是用通信技术搭建“低空信息高速公路”,用创新中心培育“产业生态苗圃”。当飞行器有了“数字身份证”,当产学研用形成合力,低空经济将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
一年多发展: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商用的跨越
可能有人要问,中国电信在低空经济拥有如此实力,那成绩如何?回首过去一年,中国电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网络建设、应用场景探索、产业链生态三大维度取得丰硕成绩。
第一,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电信建成全球最大5G-A低空通信专网。在南京,中国电信部署5G-A通感网络,覆盖了南京主要城区600米以下空域。据悉,该网络采用C-Band独立模块对空覆盖,运用智能波束管理与天地干扰协同技术,消除90%以上干扰,并通过移动性协同技术保障通信稳定。以仅约2%地面站点的对空通信投入,实现600米高度连续覆盖,上行速率达25Mbps,可支持超3000台设备同时作业。
第二,在场景应用方面,中国电信服务全国超400个项目,月飞行超万架次。比如,在盐城乡村治理中,无人机借助低空通信专网实时回传数据,配合智能算法,使乡村治安、环境监管效率提升28%;深圳福田城市监管依托该网络,及时获取高清图像与精准数据,违规行为处置人力成本节约22%。
第三,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电信牵头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汇聚超150家国企、央企及头部企业,成员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深度合作。依托联盟平台,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签约生态合作金额超12亿元,促进通信设备制造到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低空经济大规模商用进程。
笔者观察:从通信服务商到低空生态主导者的跃迁
运营商作为产业链中游,如何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从中国电信在本次大会期间的一系列举措,看到中国电信找准了定位,有清晰的布局,正从一家通信运营商向科技创新企业演进。
对中国电信自身而言,其凭借低空通信专网等自身优势,不仅可以巩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更在低空经济这片蓝海市场中抢占先机,开辟出新的营收增长点与竞争高地。
对低空经济产业而言,中国电信以生态联盟为纽带,构建起“标准共建、技术共研、场景共试”的协同机制,可以加速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低空经济从“单点创新”向“生态化集群”跃迁。
从智慧城市的角度看,中国电信正以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等场景为突破口,将深度重构城市生活形态,让物资配送更高效、交通出行更多元,还将为数字中国建设开辟“第二空间”新赛道,拓展数字经济发展边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立体化、智能化迈进。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电信继续携手伙伴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持续深耕,实现从通信服务商到低空生态主导者的跃迁,让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