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启动 引进数十名国内外高精尖人才

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启动 引进数十名国内外高精尖人才
2018年12月02日 20:08 迅讯

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启动

引进数十名国内外高精尖人才探索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2月1日,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筑举行。来自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话运用“互联网 +”,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采取开源项目、众包等方式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主题。

贵州科学院作为省政府直属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立足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贴近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依托已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实体——贵州省食品安全检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化高科食品安全大数据研究院,创新组建了“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

该研究院旨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广聚八方人才,着力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实现合作共赢。

该研究院组建以来,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障碍,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 探索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研究院内生动力 ; 探索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机制,推动研究院可持续发展 ; 探索有效的服务机制,推动研究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探索良好的人才机制,引进“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高精尖人才。贵州科学院贵科大数据研究院引进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为贵科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为贵州科学院专家顾问,柔性引进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专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孙立英,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食品安全高级顾问专员、天津大学教授马东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17名作为研究院核心专家团队,引进国家卫健委所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肖革新博士、刘杨博士领衔,集聚10余位来自英国、荷兰、瑞典、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人才的大数据与大健康技术融合创新团队落地贵州科学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已承接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行动计划以及联合攻关等8个科研专项课题,资助经费近亿元,获软件著作权或相应技术知识产权32 项,获批组建了第一支创新人才工作团队——基于大数据的黔货出山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搭建、开发和建设了舆情监测系统、透明厨房智能分析系统、山地旅游安全预警提示系统、基于 Hadoop 的大数据集成平台、生物生态云大数据平台、贵州建材产业云平台、遥感大数据研究与服务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贵州绿色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等“三系统七平台”。

其中,食品安全云平台大数据“三体系一平台”应用体系,在实践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基础上,为省委、省政府“黔货出山、泉涌工程”提供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全省各市县区500余家食品及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共计1273个产品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数据跟踪式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及认证服务,2016年至今,实现相关行业企业生产销售溢价过亿元;此外,在对全省9个地州市以及51个县区分别调研走访后,针对我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品质、品牌等短板,发挥食品安全云技术与资质特长,结合贵州科学院山地高效农业相关工作,先后助力麻江蓝莓、乌当红香米、水城猕猴桃、湄潭茶叶及食用菌、百香果、中药材等形成地方支柱产业,更推动我省各地优质绿色农产品中未能获得“三品一标”“QS”“SC”产品质量认证但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检测机构质量背书,实现优质产品超商电商线上线下推广和销售。该研究院研发建设的服务“黔货出山产业扶贫”的“贵州省优质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全产业链数据信息追溯体系及平台”依赖于食品安全质量认证追溯体系,围绕我省优质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品牌打造、质量追溯服务开展工作,为全省各市县区500余家食品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共计1538个产品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实现销售溢价及增值额过亿元,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和贡献。

该研究院“互联网+”运用于贵州建材产业应用示范,打造了“贵州建材产业云”,推进了建材产业两化融合,聚合行业、市场、技术、资本、政策等优势资源,以SaaS应用服务为特点,构建贵州省建材产业政策、技术、资本、市场等多维生态体系,建立服务于政府、行业协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监督、供应销售、行业等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互联网+”贵州民族手工艺设计与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贵州旅游资源众创交易平台”,研发“拾一”APP,为我省特色民族旅游手工艺商品融合研究、开发、设计、创意资源等提供技术交互平台,使贵州民族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商品更贴合市场需求,通过“世界”视角的设计灵感参与创新,真正将贵州的好东西变成符合这个时代审美与价值观的商品,促进解决产品创意、设计、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行业瓶颈问题,最终实现贵州民族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产用衔接,互动共进。

“贵州智慧农业云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GIS等技术手段,全面采集农业生产种植基地、农业园区信息的农产品生产种植情况,包括数量、价格、销量、溯源、农事、产销、环境监控等信息,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发布和生产指导,可在市场预警、销售预测、应急保障等方面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目前“贵州智慧农业云大数据服务平台”已接入农业园区企业和生产种植基地280个,涉及面积16.9万亩,服务覆盖全省9个地州市。

“贵州省生物资源与环境大数据平台”。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贵州省生物资源与环境多学科、多部门的数据并标准化处理,打破生物生态领域信息孤岛,有效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及服务的能力。目前,平台已应用于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植物园,并与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百灵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有限公司、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贵州苗姑娘食品有限公司、都匀毛尖茶企业等建立了合作。不仅实现了生物物种、生物标本、贵州省动植物园、植被群系、动植物、濒危生物保育、贵州省重要生态环境、重要生态旅游景点的查询、检索外,还能提供省、市、县和自然保护区级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对全省和各县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现状、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明确全省和各县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对象及内容,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补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文/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周静 徐梅 图/通讯员 李明)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