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日立、三菱频爆质量问题看日本工匠精神的丢失

【原创】从日立、三菱频爆质量问题看日本工匠精神的丢失
2021年11月28日 10:25 家电魂

【题记曾经引以为傲的日本“工匠”,现在已经成为“躬匠”。造假或成为日本的代名词。曾经的“工匠”蜕变为“造假”,是对日本制造的巨大讽刺,也需中国制造引以为戒!

秦仪||撰文

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日本家电是值得拥有的骄傲。曾记否,很多60后、70后还记得,那个时候日立电视的“日立牌是777”,日立空调的小凉拌,都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立品牌仿佛就是当时高端品质生活的代表。

不可否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立品牌在中国市场炙手可热。不论是日立电视机,还是日立空调、冰箱,都是人们抢购的目标,虽然日立电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与中国合资在福建生产,空调、冰箱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但很多家庭还以拥有日立品牌的电器而感到自豪。

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日立品牌与其他日资家电品牌一样,纷纷以转型2B业务为说辞,逐步淡出中国消费者的视线,日立品牌产品几乎消失。三菱电机虽然没有黑电,但其空调在中国市场曾经也是高端的代名词,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家里装修指定会选择的品牌之一肯定会有三菱电机。

日本家电品牌在中国淡出人们的视野后,只要一提及就有些人说,日本家电是主动放弃,进入蓝海的2B领域。这套说辞流传盛广,很多人都已经被这种说辞洗脑,认为日本家电退出就是抛弃红海的家电领域,而进入到像核电、高铁、电机、电子等新兴科技领域。那么有较真的人就在问,既然是主动转型进入2B后的日本家电企业怎么样了呢?是不是如其所说,在蓝海中驰骋翱翔?

先以日立为案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日立,也是宣称自己把业务重点转移到像金属、高铁这样利润丰厚的2B业务上。但近日,央视的一则报道让人们看清了日立侧重于2B业务的现状真相,出现令人不齿的造假丑闻,并且这些造假存在至少30年。

据报道称,事发于日立旗下子公司——日立金属,日立公司收到匿名举报,称日立金属工厂生产的特殊钢产品有不当行为,日立随即展开调查。调查显示,日立金属工厂制造的用于飞机引擎等约380种特殊钢产品,存在篡改检查结果、不按规定进行质检等多项重大问题,造假时间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就是所谓日本“工匠精神”,结果令人震惊!

还不限于此,此前的2017年,英国傲慢的拒绝了物美价廉的中国高铁,执意花费57亿英镑巨资购买了日立的全新高铁。出人意料的是,订单完成交付后,迎接英国绅士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高铁列车才开了25分钟,空调开始漏水,车厢成了“水帘洞”,导致停运40多分钟。之后又发现高铁列车的动力系统也存在问题,日立公司不得不运回返厂。事情还没完,日立交付英国的这批高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车厢出现大面积裂缝,原本计划能服役至少30年的列车3年或就将报废。

不仅仅是日立,就在今年7月,日本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军工企业三菱也出事了。三菱旗下的“三菱电机”被日本新干线爆出其提供给新干线列车的空调性能和电力消耗数据有问题。调查爆出日本企业的又一起惊天丑闻。

调查显示,三菱电机对出厂产品压根就不做相关检测,但在质检证明书上却清清楚楚填写了质检数据,有些甚至原封不动的照搬了早已过时的历史数据,相关问题被追溯到1985年,也就是说这样的问题至少已经存在了35以上,令人瞠目结舌,引起全球之哗然。

这是今年的问题,而去年12月,三菱电机才因为伪造相关文件,连续3年对出口到欧洲的汽车零部件数据造假,三菱电机高层则深深向用户鞠过一次躬进行道歉。而这次又是高管出面向用户道歉,着实令一些看好日本“工匠精神”的人大跌眼镜。

或许有人会说,这两个例子只是个案,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笔者以为,似乎日本企业近些年频繁爆出的问题,就不是个案的事了。就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一不小心说了真相,他在年轻时工作时曾经不小心输错了尺寸,生产出一大批不够长度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但之后像似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日本家电企业败退中国来说,日本企业在中国多年,最大的弊病在于日企多奉行以日本本土为主的集中性决策,日本在华企业的任何决策必须层层上报,得到日本总部审核批示后才能奉指示后才能执行。决策过程之长远胜当年国企,根本无法应对市场机制下的中国市场。

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造假已经形成习惯,变成了一种可以造假的系统工程。在这种背景下,还有什么工匠精神可言?可是至今,有些人还对日本制造情有独钟,还把日本制造看成是“工匠精神”的典型。实际上,这样的日本制造咱们还是不学为好!

不过日本家电企业的所谓转型2B也算是一面镜子,这对转型升级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绝不要重蹈覆辙,走日本家电企业变革变到歪路上,汲取教训才会真的有出路,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