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宝出生后,我随大流购买了两份保险。直到拿到合同逐字研读条款后才发现两份保险并不符合我的真实需求。退保损失了90%的保费,却让我看清了保险认知的鸿沟——这不只是产品选择,更是需要有客观、中立的专业态度。
2018年,我加入明亚保险经纪,从熟识200多款产品条款开始,用三个月时间努力学习,几十本的笔记化出了我的专业护城河。曾为上亿资产客户为孩子搭建教育金与重疾险的联动信托架构,也帮外卖店主梳理百万医疗险的垫付规则。如今作为资深合伙人管理几十人的团队,我仍坚持带新人逐字解析免责条款——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里,藏着保险经纪从业者最深的敬畏。
七年间,从盲目投保者成长为行业顶尖的从业者,最珍贵的不是奖杯,而是客户发来“理赔到账”短信时的晨光,是复查报告显示“肿瘤良性”那天的晚霞。保险终究是关于人的事业,数字会过期,但那些守护过的人间冷暖,永远鲜活。
三次温暖守护送上理赔“彩蛋”
深夜急促的电话铃撕裂寂静,当时正在照顾二宝的我,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颤:我最好的朋友罹患甲状腺癌,但当初的保险公司已经被接管并且正式更名。我连夜整理病历,发现她配置重疾的同时,还有一份0免赔的百万医疗险。
“别担心,保险合同永远有效。”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整理理赔相关文件,保证尽快能拿到理赔金。2周后,2万治疗费与50万重疾 理赔金同时到账。朋友寄来一盒鼓浪屿馅饼,卡片上写着:“原来风雨中真有方舟”。
吴先生2018年因体检转氨酶超标7倍被某甲保险公司拒保,诊断书上的“脂肪肝”像道枷锁。看着他发来的健身照——肌肉线条分明,与病历形成鲜明对比,我决定重构他的健康故事。
整理近三年体检数据时,广州三甲医生的一句“当年根本不需要住院!”让我眼前一亮。我们制作了肝功能波动曲线图,附上他马拉松完赛证书,向保司证明:这个每天跑步10公里的年轻人,肝脏早已恢复活力。最终加费15%承保那天,他发来晨跑照:“现在体检单是我的配速表。”
胡女士申请阑尾炎住院理赔时,我照例用红笔勾画病理报告。当“肾上腺肿瘤”字眼出现,职业敏感让我心跳加速——某些生化指标可能触发重疾条款。
翻出她三年前的重疾保单,一条关于内分泌肿瘤的赔付条件正与报告数据吻合。炎热的夏天我陪着客户打印历年的所有病例还历历在目,最终在医疗险赔付基础上,多争取到20万的中症理赔金。收到理赔短信时,胡女士愣了很久:“这哪是保险,简直是生活彩蛋。”
七年保险路,最珍贵的不是那些MDRT奖杯,而是客户发来“理赔到账”时,字里行间透出的希望。这三个故事教会我:保险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用专业打底、以共情调色,在人生的无常里画出确定的守护线——正如那位甲状腺癌客户说的:“你们是风险世界里的手电筒,总能在黑暗处照出一条路。”
以专业为锚以价值为帆
见过太多家庭因突如其来的风险手足无措,就像去年客户张先生为孩子教育金焦虑到失眠时,我为他设计的“教育+重疾”双保险方案,让他终于能笑着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明亚的智能系统里,给每份保单装上“健康监测仪”,像定期体检一样帮客户扫描风险漏洞;带着团队小伙伴把服务流程变成“傻瓜相机”——复杂的需求分析,也能一键生成清晰方案。
单打独斗只能点亮一盏灯,团队协作才能照亮整条街。给新人配“成长GPS”:用真实客户故事编成闯关游戏,让枯燥的保险条款变成生动的“人生模拟器”;
给团队装上“科技外骨骼”:AI助手处理琐碎表格,我们腾出手来煲好“客户关怀汤”;每月举办“吐槽大会”,把踩过的坑变成团队升级的垫脚石——毕竟,失败的经验比成功学更“下饭”。
曾有位妈妈拿着合同问我:“这几十页纸,怎么比孩子的奥数题还难懂?”这句话像根刺扎在心里。现在,我试着用更温暖的方式传递专业:在朋友圈用丰富而又专业的文案,以正确的视角看待险种:把年金险比作“会下金蛋的鹅”,重疾险比作“防垮台的承重墙”;拉着律师朋友、养老顾问组“幸福联盟”,像拼乐高一样帮客户搭建“保险+服务”的安全屋。
未来我对自己立三个flag:每年读30本书,把自己活成“行走的保险百科”;客户生日送手写贺卡,让冷冰冰的保单记住温度;把团队带成“保险业蓝翔”——既要专业过硬,也要接地气。
入行时师父说:“保险是和时间赛跑的职业。”如今我更觉得,它像种一棵树——专业是深埋地下的根,真诚是向上生长的枝,而客户的微笑,就是最甜的果实。未来,我愿继续做那个扛着工具箱、哼着小调儿,为万家灯火添一份安心的人。
人生格言
进攻只需偶尔得手,防守必须每次成功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