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职业生涯中会做出上万个决定,但只有三、四个决定你的成就。”翻开《创造未来》这本书,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思考,我的职业生涯已经超过了25年了,是哪几个关键决定造就了我的今天?
1993年,我糊里糊涂考上了大学,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毕竟在那个时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我注定要从小镇做题家变成一个城市新中产。但这与其说是我选择了命运,不如说是时代眷顾了我。1997年,担心找不到工作,我就选择了考研。这个文凭让我后来有机会进入大学任教,然而我报考时对此一无所知。人在年轻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等能看清楚的时候,已经不再青春。2000年,我读完机械却没找到机械行业的工作,就误入了IT行业,去卖机械CAD软件,却不知道自己一头踏入了未来十年最火的上升行业,让我比普通人起码早了十年接触互联网。2002年,我选择去高校教书,只是想少出差,好照顾家庭,没有想到高校成为我一辈子事业的福地。2008年,我选择给领导做申博PPT,这和我读的专业技能八杆子打不着,没想到这个自学技能通过分享PPT博客文章,一步步让我成为PPT领域的风云人物。2012年,我带学生参加挑战杯,获得国赛金奖,结果第二年被学校要求搞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继续去比赛,这就是我做秋叶PPT在线教育的由来,是真比赛,也是真创业。所有当时的这些选择,我都不知道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就是觉得可以做,可以玩,就做了。一个人的奋斗,是选择大于努力,还是努力大于选择?不好说,因人而异,对于我,更像是我被上天选中去做一件有使命的事情。等开始创业了,我才能说所有的选择,是我真正主动的一面。2013年,我选择卖网课;2016年,我选择做高端社群和线下课;2018年,我选择全面转型在线训练营;2019年,我全面拥抱短视频;2020年,我第一时间启动直播卖课;2022年,我要求团队转型聚焦高校业务;2023年,我要求团队ALL IN AI发现没有,一旦开启创业之旅,我就被迫不停做选择,永远不能停留在原处。想创造未来?——你就得逼自己不停地快速做出选择,虽然人的本能是停留在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沿用过去的模式,似乎更有安全感。
但问题来了,农耕时代,1000年变化都很小,工业时代,100年就天翻地覆,而信息时代,每隔10年我们就物是人非,现在已经是人工智能时代,也许明天就能颠覆昨天。我们如果不全力以赴拥抱变化,就会被趋势淹没,成为温水里的那只青蛙。正如《创造未来》这本书说的:人人都期待创新和变革,但“不是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地让创新发生。
我喜欢这本书的排版,就像是一页页PPT+备注,观点有冲击力,文案像短视频。一个美国人,写出了信息流时代最需要的阅读风格,这的确是一种创新。这本书也很酷,从正面读,是一本书,叫《创造未来》,从反面读,是另一本书,叫《创新手册》。
作者想用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化的图表,给你创造的方法论,给你创新的工具包。我喜欢这种野心勃勃的作者,他们也是写作领域的创新者,他们想挑战传统的思维,也想征服挑剔的读者。一个人之所以选择创新创造,是因为他们有紧迫感,有危机感,觉得时不我待,所以会立即行动,做出选择,错了重来,对了迭代。即便现在真的是历史的垃圾时间,也不会选择做一个忍受历史躺平的人。所以即便是在困难的时代,依然有伟大的企业诞生,因为有人有一颗创造的心。《创造未来》这本书里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话是:这些跨时代的偶像型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成立的。
推荐你也读读这本好书《创造未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