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有三个董明珠:一个是董明珠眼里的董明珠,两个是公众眼里的董明珠 ——这两个董明珠,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笑话。
前天写了一篇关于方洪波的小文章,没成想收获超过7万的阅读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是我用蹲马桶的功夫在手机上敲出来的。
有网友留言说第一次见到“权力的黄昏”这个词,觉得挺新鲜;也有网友问我怎么看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今天我就接过这个话茬并顺带聊聊董明珠其人。
记得4月24日,朋友发来经济观察报的评论《董明珠的“间谍论”令人害怕》,说“这么下去真担心格力被她搞垮”,我当时回了他一个笑脸,我没说出的意思是:董说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话我都不觉得意外。
回头看过去十年,她听说了多少与身份不符的话,比如:看到美的和小米合作,她说“两个骗子在一起”;谈到格力手机,她说“我分分钟灭掉小米”;被问怎么看美的空调,她说“我是世界老大,美的算老几”;看到媒体评论说格力手机已经失败,她说“谁说我手机没成功,我手机到现在也没有在市场上公开卖过,你怎么断定我失败了”;看到网友质疑她决策失误太多,她说“我做决策没错过,结果不好那是执行力的问题”……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我也懒得一一列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对董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 ——“无知加彪悍”,这是我止于目前看到的最准确的评价;相比之下,方洪波说她“人年纪大了认知会退化,慢慢就会让人讨厌”,则未免过于委婉。
确实,人年纪大了认知会退化,这是事实,但认知退化就一定要说让人笑掉大牙的话吗?我看未必。
那年和一个媒体朋友聊起董,她一声长叹,说了一句令我至今难忘的话:“当一个公众人物的认知水准远远低于普通人时,你会从内心生出一种无力感。”
对此,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刘镜台有深刻观察,他说,“海归间谍论”本质上是不确定性威胁在董心态上的投射,“海归群体是一个相对比较难掌控的群体,而董恰恰是一个威权式领导,需要下属绝对地服从,但强烈的掌控欲在这个群体面前会受到挑战。”
刘镜台的上述分析,可用来延伸解释为什么格力电器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远逊于同行,因为那里是外国人的地盘,更不好掌控,而且可能间谍更多。
以2024年数据为例,海尔智家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为50.29%,美的集团是41.32%,而格力电器只有区区14.91%,差距不是一点点。
按照常识,公众人物的认知能力一般高于普通人,荒诞不经的话绝少从他们嘴里说出。比如人们听到任正非、张瑞敏、马云、刘强东等人的言论总会有受益匪浅的感觉;但是在董那里,你听到的不是自夸就是怼人,完全没什么营养。
我承认董是一个传奇,不仅因为格力在她任期内曾经冲上巅峰,还在于她突破了人们对网红的传统认知。

许多人一定还记得“初代网红”凤姐,这个没有出色长相、没有出色学历、没有出色才艺的人,怎么就成了顶流网红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她于不经意间参悟了网红真谛:比如,她说自己的择偶标准是:必须176CM以上,学历不低于北大、清华,而且必须在上海有房。你是不是觉得她没自知之明?对了,这正是她成为网红的关键:她就是要制造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话题的传播能将她一举推上网红的宝座。
通常来说,当一个人的表达与公众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表达者会自觉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便向公众靠拢;假如表达者完全不把舆情当回事,那只能给他带来两种结果:要么被公众孤立,要么成为公众话题。凤姐的“精明”之处在于,她勇敢地迎着人们的嘲笑逆流而上,就像唐吉可德大战风车那样,于是她成功了。
从逻辑上讲,董的网红之路与凤姐惊人地相似,二者都是制造“话题”的高手。
生活在别人的话题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烦恼,但对于凤姐和董来说却是一种幸福,有人惦记着成为她们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曾经认真思考过一个严肃的问题:董的认知能力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她和大多数企业家如此不同?
我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一,董基本上不读书。我这么说估计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人家可是写了几本书呢!”确实,在格力电器总部一楼展厅时时刻刻都摞着一大摞有董署名的书,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书均由别人操刀,董一个字也没写。有一年,董邀请我写书,还说“我支持你”,我回绝了,说暂时没这兴趣。不读书很关键吗?很关键,读书启迪人思考,而思考决定一个人的深度。
二,董的交际圈子局限了她。按照董自己的说法,她基本上只和经销商打交道,而且对格力之外的话题统统不感兴趣,你想想看,这个圈子能给她输出有价值的思想吗?
董把太多时间花在舞台上,花在人群的包围里,花在喧闹的欢呼声中,基本上不给自己留宁静思考的时间,她真得向任正非和张瑞敏学习。
行文至此,我猛然想起董的儿子董冬冬。据说东东相貌英俊,有很多女孩子追,但至今未婚。我不知道律师出身的东东,有没有从法律角度给他强势的妈妈提出过什么建议?进而我又想到:假如东东是海归,董还会说“海归里面有间谍”吗?
最后说一个和本话题不大相关的往事:大约2012年,准确时间记不清了,有一次和董聊天,我问她:“‘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人尽皆知,你实话讲,格力现在还有什么技术不掌握?”她沉默片刻说:“(空调)芯片是买的。”“从哪买的?”“日本。”还没等我再问她自己补充说:“也不贵,才几毛钱一个。”
那时的董,是一个诚实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